第1379章(1 / 1)

姨婆看着“苏州记忆”项目的蓬勃发展,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她虽然腿脚不如从前灵便,但依旧坚持每周来工作室两三次。

她不爱坐享其成,总想着多做点什么,一来就直奔苏绣体验区,要么坐在绣架前示范针法,要么手把手指导学员。

有一次,一位学员在绣“缠针绣”变体针法时,无论怎么尝试,丝线的捻转力度都掌握不好,绣出来的花瓣总是缺乏光泽和层次感,急得满头大汗。

姨婆看到后,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轻轻拿起学员的手,放在自己的手上,让她感受自己捻线时的力度。

“孩子,捻线不是用蛮劲,是巧劲。手指轻轻捏住丝线,转半圈就停,力道要匀,就像抚摸小猫一样轻柔。”

她一边说,一边拿起针线示范,银针在真丝面料上穿梭,丝线随着手指的捻转呈现出细腻的光泽,花瓣的层次感瞬间就出来了。

学员跟着姨婆的动作反复练习,慢慢找到了感觉,当她终于绣出合格的花瓣时,激动地抱住了姨婆:“姨婆,谢谢您!我终于学会了!”

姨婆笑着拍了拍她的后背:“慢慢来,手艺都是练出来的。当年我学绣的时候,比你还笨,绣坏了不知道多少块面料,才有了今天的手艺。”

除了指导学员,姨婆还会把自己珍藏的老物件拿出来分享给大家。

有一次,她带来了一个民国时期的苏绣扇面,扇面上绣着“荷塘月色”,采用了“双面绣”工艺,正面和反面的图案一模一样,栩栩如生。

她把扇面小心翼翼地铺在展示台上,让学员们轮流欣赏:“你们看,这‘双面绣’讲究的是针脚的对称和丝线的搭配,正面绣完,反面也要一模一样,不能有一丝偏差。”

“当年我母亲教我‘双面绣’,光是练习针脚对称,就花了整整一年时间。”

学员们凑在扇面前,仔细观察着针脚的走向,不时发出赞叹声,纷纷表示要把“双面绣”作为自己的进阶目标。

随着“苏州记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也加入到传统工艺传承的行列中。

苏州本地的一家公益基金会主动联系徐佳莹,希望能资助“工艺青苗计划”,为学员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基金会不仅捐赠了一笔资金,还为学员们提供了去苏州非遗博物馆、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参观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能近距离欣赏更多珍贵的传统工艺藏品,开阔眼界。

在基金会的支持下,“工艺青苗计划”还举办了第一届“青年非遗传承人技能大赛”。

大赛邀请了苏州非遗领域的专家、知名手艺人担任评委,设置了竹编、苏绣、缂丝、榫卯等多个比赛项目。

学员们踊跃报名参加,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在比赛中展现了扎实的工艺功底和创新的设计理念。

有一位学员设计的“榫卯结构书架”,将传统榫卯工艺与现代家居设计相结合,既牢固实用,又美观大方,获得了大赛的金奖。

还有一位学员绣制的“苏绣生肖图”,采用了“晕色绣”和“打籽绣”相结合的针法,色彩鲜艳,立体感强,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大赛结束后,获奖作品在“苏州记忆”工作室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展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官途:谋定而后动 病骨逢春 快穿:谁要当炮灰?女配她不干了 凭借外星科技,建立星海王朝 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一案全死刑,被告律师吓哭了! 以舞成名 乾燕之燕入紫禁绕乾坤 让你上恋综,你给观众上网课? 护国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