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4章(1 / 1)

苏木点点头,走到“非遗匠人馆”的墙边,看着墙上手艺人的照片和故事介绍。

照片里,沈师傅在缂丝织机前专注地穿梭梭子,周师傅手把手教学员劈竹丝,吴匠人在蓝印花布染缸前搅拌染料,每一张脸都写满了对工艺的坚守。

“接下来,我们要扩大‘工艺青苗计划’的规模,邀请更多手艺人担任讲师,开设更多工艺课程。”他转头对众人说。

“之前只有竹编、苏绣、缂丝三个方向,现在可以把榫卯、蓝印花布、油纸伞都加进去,让学员有更多选择。”

“同时,我们还要和苏州工艺美院、苏州大学文学院合作,设立实习基地,让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有机会来这里实践,把理论知识和传统工艺结合起来,为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王丽正在核对当天的销售清单,闻言抬起头:“和高校合作这个想法太好了!既能为学员队伍补充人才,又能借助高校的学术资源,挖掘更多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让我们的产品更有深度。我来负责对接高校,争取下个月就能签订合作协议。”

邢梦洁抱着刚整理好的体验工具包走过来,里面装满了小巧的竹丝、绣线、针具。

“我刚才统计了一下,今天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孩子们对竹编和苏绣特别感兴趣。我们可以专门设计一套儿童体验课程,用更简单的工具和步骤,让孩子们在玩乐中了解传统工艺,从小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周慧笑着补充:“儿童市场确实是个好方向。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卡通形象的文创产品,比如用竹编做的小动物挂件、用苏绣绣的卡通书签,再搭配儿童体验课,肯定能吸引更多家庭游客。我让陈阳和林薇先做几个设计方案出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州记忆”工作室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工作室的门就被推开了。

周师傅和学员们先到竹编体验区,把前一天劈好的竹丝分类整理好,用温水浸泡软化,确保编织时不易断裂。

沈师傅则会提前调试缂丝织机,检查经线的松紧度,为当天的体验课做准备。

赵姨早早地来到工作室,研磨桂花、制作香丸,让整个院落都弥漫着淡淡的香气。

上午九点,第一批游客就陆续抵达。

有的是跟着旅游团来的外地游客,拿着导游推荐的“苏州文化打卡清单”,特意来体验非遗。

有的是苏州本地的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刷到了工作室的视频,约着朋友一起来感受传统工艺。

还有的是带着孩子的家长,想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体验手工的乐趣。

体验区里总是一片热闹景象。

竹编体验区,周师傅耐心地教游客如何“一挑一压”编织基础纹路,有的游客学得快,半小时就能编出一个简单的小挂件。

有的游客手比较笨,编错了好几次,周师傅也不着急,一遍遍地帮他们纠正:“别急,竹编讲究的是耐心,每一根竹丝都要放对位置,慢一点才能编得规整。”

苏绣体验区,徐佳莹和学员们指导游客绣书签,从穿针引线到简单的“齐针”绣法,一步步教学,很多游客绣完后都舍不得带走,小心翼翼地装在信封里,说要作为纪念。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可以预知股票走势的我,富甲一方了 超能赶海:坐拥海洋万亿资源 艳遇的代价 小城市的人 我身旁的极品美女们 替婚当天,我给高冷女总裁开了光 重生75开局喂饱九个女知青 玄瞳神医:从鉴宝到医国圣手 癫狂人生 资本家小姐随军孕三胎惊艳家属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