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4章(1 / 1)

“这粢饭团也太实在了,用料这么足,吃完这一个,中午都不用吃饭了!”

邻桌的老爷爷见她吃得开心,笑着用苏州话问道:“小姑娘是上海来个伐?第一次来吃早茶?”(小姑娘是上海来的吧?第一次来吃早茶?)王丽连忙点头,用刚学会的方言回答:“是的呀阿公,我是上海来个,第一次吃苏州早茶,太好吃哉!”

老爷爷被她的热情感染,给她推荐了茶馆的隐藏菜单,咸豆浆配蟹壳黄,还教她用苏州话点单:“侬跟老板讲,要一碗咸豆浆,多加辣油,再来两个蟹壳黄,一个咸个一个甜个。”

王丽照着老爷爷的话说给老板听,虽然“辣油”说成了“辣you”,却也成功点到了隐藏菜单。

当咸豆浆和蟹壳黄上桌时,她兴奋地拍照留念,还不忘给老爷爷递了一个甜口的蟹壳黄:“阿公,倷尝尝,这个甜个蟹壳黄肯定好吃。”

老爷爷笑着接过,两人一边吃一边聊天,王丽从老爷爷口中得知,这家茶馆已经开了四十多年,以前是附近手艺人聚集的地方。

绣娘、木匠、缂丝工匠都爱来这里吃早茶、聊手艺,后来渐渐成了老茶客的聚集地。

“原来这茶馆还藏着这么多故事,”王丽感叹道,“以后我要常来,既能吃美食,又能听老手艺的故事,简直是宝藏地方。”

她拿出手机,把老爷爷讲的故事记录下来,打算写进美食公众号里,让更多人知道这家藏在巷弄里的老茶馆。

随着对苏州美食的深入探索,王丽还开始尝试自己动手做苏式点心。

在李奶奶的指导下,她学做定胜糕的过程充满了欢乐与挑战。

刚开始研磨米粉时,她用力过猛,米粉溅得满脸都是,活像个“白面小丑”。

揉粉团时,要么加太多水把粉团揉成“面糊”,要么加太少水让粉团散成碎末。

李奶奶耐心地手把手教她:“粉团要揉到‘捏之成团,触之即散’,像雪花落在手里的感觉,你试试少加一点水,慢慢揉。”

王丽按照李奶奶的要领,一点点调整水分,终于揉出了合格的粉团。

接下来是按压模具,她把粉团放进刻有“定胜”二字的木质模具里,用手掌轻轻压实,再把模具倒扣在蒸笼里,轻轻一拍,雪白的定胜糕雏形就出来了。

看着蒸笼里渐渐鼓起的定胜糕,上面的“定胜”二字越来越清晰,王丽兴奋地拿起手机拍视频。

“家人们谁懂啊!第一次做定胜糕就成功了,这可是苏州非遗美食,我可太厉害了!”

蒸好的定胜糕散发着淡淡的米香,王丽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咬了一口,软糯香甜,带着桂花的清香,比外面买的还好吃。

她把定胜糕分成小块,送给姨婆、赵姨、沈师傅他们品尝,大家都称赞她有做苏式点心的天赋。

“没想到你不仅会吃,还会做,”沈师傅笑着说,“以后‘江南匠心坊’的点心体验课,你可以当助教了。”

王丽的到来,让姨婆小院和“江南匠心坊”都充满了活力。

她不仅帮着徐佳莹整理工作室的展示区,把江源的画作和林晓雨的照片按照“工艺场景”“美食故事”“市井生活”分类摆放,还利用自己的美食资源,联系了苏州本地的老字号食材供应商。

采芝斋的糕点、黄天源的面条、陆稿荐的酱肉,为工作室的苏式点心体验课提供新鲜优质的原料。

她还教会了陈萌萌等年轻人用手机剪辑美食短视频。在“江南匠心坊”的点心体验课上,她指导大家拍摄做定胜糕的全过程。

从研磨米粉到按压模具,从蒸糕的蒸汽袅袅到咬下第一口的满足表情,再配上轻快的评弹背景音乐和苏州话解说。

短视频发布到网上后,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不少人留言询问体验课的报名方式,还有外地网友表示想来苏州学习做苏式点心。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心动健身房 多子多福:吸血鬼转化血仆也算? 遮天:我与无始争帝路 实教:从魂穿龙园开始 乡村神医人间快活 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 抗日:我是狙击手 快穿女配三千世界任我游 半岛:恋爱系爱豆 非凡战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