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灯的光晕笼罩着书桌,韩风的面前摊开着格力电器的年报。他已经反复研读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那些数字在他脑中逐渐勾勒出一家制造业巨头的轮廓:雄厚的家底、庞大的营收、可观的利润。然而,一种隐约的不安始终萦绕在他心头。他记得不止一次在论坛和书籍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利润是观点,现金流是事实。”
这句话像一根刺,扎在他刚刚建立起来的财报认知体系上。利润表上的净利润,那个最终、最引人瞩目的数字,难道不是公司真实赚到的钱吗?为什么那些资深投资者似乎更看重另一个叫“现金流量表”的东西?甚至奉行“现金为王”?
这个疑问,在他尝试理解一家曾经声名显赫、如今却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辉煌科技”时,达到了顶峰。他调出了“辉煌科技”几年前,也就是其危机爆发前一年的财报。利润表显示,那一年公司竟然还有着不错的净利润,虽然相比高峰期已有所下滑,但远未到亏损的地步。如果只看利润,似乎一切尚可。
但当他鬼使神差地,第一次点开那封尘的现金流量表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代表公司主营业务造血能力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栏,是一个触目惊心的、巨大的负数!这意味着,这家看似还在盈利的公司,其核心业务实际上在源源不断地失血。
“一个还在赚钱的企业,怎么会没有现金进来?”巨大的认知冲击让韩风愣在当场。他瞬间明白了那句“利润是观点,现金流是事实”的残酷含义。利润,是基于权责发生制计算出来的,东西卖出去就算收入,钱没收到可以记作应收账款;而现金流,只认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利润可以修饰,甚至可以虚构,但冰冷的现金流水,极难长期造假。
这一刻,他前所未有地渴望彻底读懂这最后一张,也或许是最重要的一张报表——现金流量表。
他了解到,现金流量表详细记录了公司在特定时期内,所有引起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减变动的活动,并将这些活动清晰地划分为三大类: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
为了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他再次启用了他最擅长的“生活化建模”。他把自己想象成那个经营奶茶店的“韩老板”。
第一类,经营活动现金流。 这是他奶茶店生存的根本。
第二类,投资活动现金流。 这关乎他奶茶店的发展与未来。
第三类,筹资活动现金流。 这反映了公司如何与外部资本打交道。
理解了这三类现金流的含义,韩风如同获得了一把解开企业生存状态的万能钥匙。他重新回到格力电器的现金流量表,带着这套逻辑去解读:
他首先锁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一个巨大的正数,而且长期非常稳定,甚至常常高于同期的净利润。“这说明格力的赚钱能力是实实在在的,产品畅销,回款能力强,是台强大的‘印钞机’。”他赞叹道。
再看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常年为负。这符合他的预期,格力在不断投入资金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升级生产线、进行相关领域的投资,这是在为未来的发展播种。
最后看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时常为负,尤其是“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数额巨大。“这说明格力在大量回报股东,进行现金分红。它已经强大到不需要依赖外部融资,反而能持续向市场输出红利。”
他将这三类现金流的净额相加,得到了公司当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这个数字,最终会体现在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科目的变动上。三张报表,在此刻完美地勾连在了一起。
一个清晰、强大的企业画像,通过现金流的角度,呈现在他面前:一家优秀的企业,通常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造血) > 0 且持续健康;投资活动现金流(放血) < 0 且投向清晰;筹资活动现金流(输血\/回血)视情况而定,成熟企业多表现为回报股东(净流出)。
而那个反面教材“辉煌科技”,则呈现出一副病入膏肓的景象:经营活动现金流(造血)长期为负,说明主营业务已经失去造血功能;投资活动现金流可能还在盲目扩张或已经枯竭;筹资活动现金流或许前期靠借钱和融资维持,但最终也会枯竭。
血的教训让他刻骨铭心。
在今天的交易日志上,他画下了一个分析企业现金流健康状况的思维导图,并总结道:
今日学习主题:现金流量表——企业的血液循环图。
1 本质:记录真实现金流入流出的报告,是检验企业生存质量的‘试金石’。
3 八种现金流组合模式:(初步了解,需深入体会)
韩风长舒一口气,合上了格力的年报。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三张报表的学习,像是一次系统的军事理论培训,让他从只懂得看股价冲锋的莽夫,成长为懂得侦察地形(行业)、分析敌情(公司)、评估后勤(财务)的指挥官。他知道,战场上千变万化,理论永远需要实践的锤炼,但至少,他已经拿到了正确的地图和指南针。真正的价值投资之路,此刻,才算在他脚下,真正开始。
(第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