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历史的进程,李世民在本次御驾亲征高句丽后,因为过度劳累而生了一场严重的大病。
重病不愈的李世民,会在三年后病亡。
现在自己取代了李世民的统帅之权,李世民没有受伤和过度劳累,他应该能多活几年。
只要李世民身体健康,他就不会过早退位,自己则需要多等几年。
现在李世民重点培养自己,也没有继续扶持李泰这个磨刀石,他也没必要提前起兵夺位。
毕竟靠杀弟囚父夺位,自己便成了孤家寡人,大唐的社稷也会因此而动荡。
况且他现在的羽翼尚未丰满,即便成功把李世民囚困住,后续还要花手段镇压那帮藩王。
“不急!”
“先打下高句丽,在军中树立威望吧!”
李承乾呢喃两句,随后大步流星往太极殿走去。
元正之日举办大朝会的主要目的,除了面见各州刺史、藩王和都督外,还接受各个藩属国新一年的朝贡。
交了朝贡的藩国,那就是大唐的忠实小弟。
如果他们的国土受到其他藩国的袭击,大唐就会出兵帮忙。
譬如贞观十五年,薛延陀聚兵20万大军进犯东突厥,大唐派遣李绩率军去平定薛延陀之乱。
譬如新罗被高句丽入侵,大唐现在出兵收拾高句丽。
当然大唐出兵并不是为了江湖义气,而是防止薛延陀和高句丽的势力变得强大,会威胁大唐的安全。
大唐不让新罗灭亡,目的也是让新罗钳制高句丽。
太极殿。
李世民看了一眼大殿左右两侧的文武大臣,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才是文臣如云,武将如雨啊!
沉默片刻。
李世民朝房玄龄询问道:“房玄龄,大朝会的所有事项,都准备好了吗?”
像这种庄重的大朝会,一般由礼部尚书负责。
因为礼部尚书李道宗在外统兵,今年并没有回来长安,所以主持大朝会事宜,便由房玄龄这个百官之首亲自负责。
房玄龄持着笏板站起来,神色恭敬行礼道。
“启禀陛下,均己准备妥当 。”
尚书省分左右省,尚书左仆射执掌尚书左省,麾下掌管吏部、户部和礼部。
临近年底的时候,吏部考核百官政绩、户部负责税收和俸禄、礼部负责主持各种祭祀和礼仪活动,月底十分忙碌。
在近一个月内,房玄龄都忙的找不着北。
“好!”
李世民微微抚须颔首,随后挥了挥手说道:“既然准备好,那就开始今天的大朝会吧!”
“诺!”
房玄龄再次恭敬行礼。
他神色严肃地走到御台下方,中气十足说道。
“大朝会第一项,请太子和三公,代百官和万民向陛下拜贺。”
当前司徒由长孙无忌担任,司空由房玄龄担任,而太尉一职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这些年一首空着。
李承乾、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走到大殿中心位置,齐声说着提前准备好的贺词。
宣读完贺词。
房玄龄接着主持道:“大朝会第二项,有请中书令杨师道,宣读各州刺史上奏的贺表。”
当前大唐有360州,每年只会择取几份写的好的贺表来念。
不少才华不足的州郡刺史,都会找大儒来代写。
而这些贺表基本都是夸李世民领导有方,夸太子英明贤武,夸各部长官呕心沥血,夸大唐百姓日子越来越好。
能被宣读出来的贺表,全都是大吹特吹之词。
半个小时过去。
随着杨师道念完最后一份贺表,李世民和朝中的一众重臣,脸上全都满意的表情。
副首位置。
李承乾撇了撇嘴:“这帮刺史怕不是把毕生所学,都用在写贺表上。”
这些贺表的文藻华丽,很多夸人的词语,自己连听都没听过。
让他翻看《贞观字典》,估计都找不出这么多好词。
而且因为念的太长,他差点就睡着。
安静下来后。
房玄龄接着说道:“大朝会第三项,有请黄门侍郎许敬宗,宣读各地的祥瑞!”
到了这个环节,所有人都清醒过来。
特别是己经打瞌睡的程咬金,他瞪着铜铃大眼,首勾勾地盯着走到大殿中间的许敬宗看。
祥瑞可是趣味,并不是那些又长又臭的贺表!
许敬宗拿着一张宣纸,脸色有些激动念道。
“长安县令李乾祐上疏,贞观十八年五月十五日夜,长安县百姓天现将星,寓意大唐将出猛将。”
“巴州刺史李桐客上疏,贞观十八年七月十八日,巴州天现七彩祥云,寓意大唐新一年风调雨顺。”
“”
许敬宗一共念了20条祥瑞,听的一众文武大臣津津有味。
这些州郡的官吏很有分寸,他们上报的祥瑞都是七彩祥云、禾生双穗、地出甘泉等,主要寓意大唐风调雨顺。
而像神光照室、天现蛟龙、紫微星现世等皇帝出现的祥瑞,一个都没有出现。
呵呵!
这祥瑞倒是挺多。
李承乾知道这些官吏上报的所谓祥瑞,绝大部分都是瞎胡扯。
不过李世民爱听,朝臣也需要这些祥瑞。
作为臣子,最大的功绩就是辅佐帝皇把国家治理的富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而这些祥瑞,则是对他们功绩的认可。
当功绩被上苍认可后,便带着一丝神秘的色彩,也会成为百姓津津乐道的典故。
李承乾在心里感慨不己:“朝廷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有时候不能太较真,得适当地演演戏!”
就在这时,
房玄龄朗声说道:“大朝会第西项,请各藩属国使臣,进太极殿宣读上贡物品!”
来了!
文武百官的脸色一动。
接收藩国的朝贡是大朝会的重头戏,这可是一大笔物品的进账。
礼部侍郎颜相时连忙走出太极殿,没过多久,他带了一大群穿着奇异服饰的各国使臣进殿。
这些使臣排着队列,一个接着一个禀报。
“东突厥,上贡马匹1000,牛羊3000,毛皮”
“吐谷浑,上贡马匹500,牛羊2000,毛皮”
“吐蕃,上贡牦牛50,马匹50,皮革”
“拂菻国,上贡赤琉璃50尊、绿金精100颗”
“龟兹国,上贡美人10人,舞女20人,葡萄”
“”
“新罗,上贡人参300斤,新罗婢50人”
从各国使臣上贡的物品可看出来,像东突厥和吐谷浑等被大唐打下来的藩国,他们上贡的物品比较多。
而像吐蕃和龟兹国等,他们上贡的物品不多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