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是在担心自己受苦多年的外孙女会被人欺负!
感受到长公主的良苦用心,萧景安神色认真,道:“姑祖母,您对自己的外孙女太没有信心了。我喜欢她身上的洒脱,也喜欢她的性子。爽快、干练,在逆境中涅槃。”
“虽说她识字不多,但她身上还有许多好的品质,你应该相信她!”
“我相信她,但不相信你。”长公主压低声音,“你若是不喜欢她,我可以将她带回去。她不是没有人要,我相信外面的郎君们有一双慧眼。”
“明棠并非非你不嫁,而是你非要娶她!”
太孙扶着长公主走下台阶,言辞认真:“您说得对,明棠的性子不错,是璞玉,我会很珍惜。至于外面的那些郎君,您不要看了,他们都不如孙儿优秀。”
听到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话,长公主嘴角抽了抽,“太孙,你没有自知之明,你身上一堆麻烦,不知道吗?我不愿明棠跟着操心。”
“您放心,尽量不让她操心,且您也看到了,明棠闲不住,她喜欢操心这些事情。”太孙信誓旦旦,“我不是颜禹,我会敬重自己的妻子。只是不知您刚刚说的那些、外面的郎君是谁?”
长公主呵呵笑了:“多如过江之鲫。”
“是呀。”太孙语气薄凉,“您府上的二郎也在其中,对吗?”
没有他,或许颜明棠最好的选择就是赵宜谙。
长公主被戳穿了心中想法,也不再避讳:“我确实有这等想法。”
萧景安不满:“您这想法不好,宜谙不合适,他没什么主见,小心日后成了妻奴。”
赵宜谙跟着明棠后面如同小跟班,事事听表妹,要这样的男人干什么?
“他不适合明棠。”
长公主不再理会他胜利者般的言辞,伸手推开他:“我给过你机会了。”
“孙儿知道,您慢走。”萧景安态度谦逊,目送长公主登车离开。
马车驶出宫门,远远地瞧见了马上的少女。
马车停下来,少女下马,疾步走过来,面色冷冷,“您背着我干了什么?”
“进来说话。”长公主声音疲惫,年岁大了,精力有限。
少女气呼呼地爬上马车,长公主淡淡一笑:“明棠生气了?”
“您……”颜明棠欲言又止,气得坐下来,“说好我来的,你来干什么!”
“你来我来都是一样,我毕竟是一朝长公主。”长公主语气温和,“你呀,休要倔强。我求了陛下,准你们三人与颜禹断亲,日后的事情都与你无关。”
“今日何御史言辞帮忙,过几日你准备厚礼去拜谢,顺便去看看明修。如今明修也与颜禹断亲,可以接回来了。”
长公主说完,捏捏少女气鼓鼓的小脸,“哎呀别生气了,都做完了。”
“外祖母,你不觉得丢人吗?”颜明棠红了眼眶,外祖母惯来要强,为她们四处奔走,跪在朝堂上求情。
她可是一朝长公主,陛下敬重之人,为了儿孙低头求人。
若没有她们,外祖母便是府里尊贵的长辈,享受天伦之乐。
“丢人?”长公主恍然明白过来,玩笑道:“丢什么人,我是长公主,谁敢笑话我们?明棠啊,丢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事情解决,你们日后可以抬起胸膛做人。尤其是明修,他想回来,可以认母认姐姐。”
“明棠,你要知道在权势面前,丢人不算什么,丢命才是最重要的。”
“赵家走到今日,权势滔天,我更懂盛极而衰的道理。旁人家想要往上争,我却不想,我知道赵家走到头了。”
“外祖母!”颜明棠吓了一跳,“怎么会走到头呢。”
长公主摇首,语气波澜不惊,道:“不是你想的那样,是权势到头。陛下敬重我,信任你舅父,甚至提拔你大表哥。将来他走了,赵家势必会走下坡路。”
“我没有想过稳固地位,只要家里人好好活着就可以。所以丢人与否,不重要。丢人又怎样,让他们看到不堪的一幕,有时候不是坏事。”
老人家剖心剖肺说了这么多,颜明棠的心慢慢落回肚子里,“是不是我回来后打破了一切?”
马车缓缓行驶,车外传来车轱辘转动的声音。
长公主慈爱道:“并非,大郎入朝了。”
一句大郎入朝了,代表着赵家的地位。
“大郎与太孙有感情,且二郎是太孙伴读,你知道吗?赵家与太孙绑定在一起。赵家没有选择。”
长公主语重心长,想起这些年来的事情,“若是太孙没了,赵家可脱身,若是太孙活着被人拉下来,你知道赵家会成为新帝的眼中钉。”
这是她第一回在晚辈面前吐露真言,同样,颜明棠也听得心惊肉跳。
“太孙不是好好的吗?”
“是好好的,你也瞧见了,几位王叔虎视眈眈,原本以为只有四王五王,可如今三王爷重回朝堂。他那双腿是真的断了吗?”
长公主也是跟着皇帝打江山来的,她得到皇帝的尊敬,绝对不是血缘关系这么简单。
她的丈夫便是战乱中死的,她为皇帝的江山出力良多。哪怕到了今日,她的儿子依旧守在边城。
她的睿智与沉稳远超诸位王妃!
明棠三言两语就提醒她,或许三王爷并非眼前如此简单。
“所以,明棠,你该清楚,一旦入了东宫,你的命运与太孙绑在一起。赵家能给你的不多,当然,关键时刻也会舍弃你!”
听到如此直白的话,颜明棠反而笑了,紧紧贴着外祖母的臂膀:“我知道,您能这么想,我就安心了。如今走到这一步,已然无法回头。我不喜欢太孙,不会像县主这般被人糊弄。”
“二来,我会理智地面对我与太孙之间的事情。我不会让自己成为困兽之斗。”
这一世,她不会被感情所困,更不会被男人牵着鼻子走。
她会以自己为目的,让自己活得幸福。
祖孙二人说了会话,到府门口,周氏亲自来接,笑着说道:“二弟他们来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