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的派对结束后,国内的新闻也同步更新了。
三大门户网站中的专题报道都专门报道了相关消息。
姬欢等人出现在柏林的消息让许多人都有些惊讶。
前几天电影节开幕时电影橘领导可是专门强调过主创人员不许参加的。
姬欢想不开啊!
百万签约的明日之星为了一个电影节放弃大好前程吗?
大家感慨的时候,专题报道中又出现新的内容。
据知情人士爆料,姬欢飞往柏林是担心张振拿下新人奖!
内地新人和湾湾潜力男星竞争激烈!
姬欢在派对上与福克斯ceo评审团主席比尔相谈甚欢,或有机会飞往好莱坞发展!
电影节主席德哈登赞赏张振是让人喜爱的男演员!
参加派对的多位评审和电影人对姬欢和张振青睐有加,新人奖或许提前锁定!
新闻里对柏林最近几天的消息都详细写出来了,甚至制造出双龙争霸的感觉。
这样的新闻立马让国内的网友和影迷来了兴趣。
姬欢他们不熟,但是张振他们很熟悉啊!
于是纷纷支持张振,觉得他才是新人奖最佳人选!
不过也有讨厌湾湾明星的人来支持姬欢!干死那群哇哇叫的东西!
门户网站中的网友评论很快出现两极分化。
“支持姬欢,王小帅导演和周汛都夸他是天才,演技肯定很厉害!”
“评审团主席都看好姬欢,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张振演技更好吧,罗小虎演的很好啊!”
“张振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演的特别好,湾湾最有潜力的男明星!”
“没看过姬欢的戏,不好评价,不过我更好看好张振,李安的眼光肯定比王小帅他们高!”
“呵呵,湾湾演员连普通话都说不好,也能代表华语电影?”
“我无条件支持内地演员!”
“湾湾电影更加自由成熟,我支持张振,内地导演就会拍一些讨好西方的东西!”
“不懂电影,但是我觉得姬欢好象更帅一点,我喜欢帅哥!”
“姬欢的确更帅一点,湾湾太小了,就没几个帅哥。”
网络上的对立就这么不知不觉的出现,瞬间让原本热度不高的柏林电影节讨论度暴涨。
这就是姬欢之前预想到的结果。
好莱坞的大明星不来,国内的影迷能讨论的也只有国内的演员了。
整个柏林电影节在国内的讨论度几乎都集中在两部华语电影的演员身上。
人在国内的常记红也立马抓住机会找媒体帮忙造势宣传。
别人都在猜新人奖花落谁家,只有她知道新人奖肯定是姬欢的!
这个时候造势吹牛完全不用担心会有反噬。
舆论必须吵起来!只要姬欢拿下新人奖踩张振一头,出道就是实力派男演员了!
什么陆绎、什么陈琨都会被踩在脚下!
姬欢在内地的发展将会一片光明!
国内舆论相互争吵的时候,姬欢却在柏林头疼的很。
他坐在酒店房间里看着窗外的景色纠结的很。
派对参加了,但是闭幕式他不能去啊!
参加派对还可以找借口,参加闭幕式可就是真的违规参展了!
到时候拿了奖但是人被封杀了得不偿失。
必须要找借口不参加闭幕式,最起码不能上台领奖!
姬欢琢磨着闭幕式当天要不要生个病什么的。
“想什么呢?还在担心你的最佳新人啊。”
高媛媛穿着浴袍,擦着头发从卫生间里走出来。
姬欢回头看她一眼笑道:“谁说我担心了。”
高媛媛嘁了一声说道:“继续装,你要是不担心,我洗澡的时候你能不来捣乱?”
“现在捣乱也不迟!”姬欢坏笑着将高媛媛拽到自己怀里,随手就扯下她身上的浴袍。
刚洗完澡的高媛媛皮肤白里透红,湿漉漉的头发也别有风情,象是炎热夏日里运动后香汗淋漓的模样。
姬欢瞬间将所有的烦恼抛在脑后!
两横一竖就是干!
没多一会高媛媛的脸和丰满的身体挤在落地窗上,又被压在柔软的沙发上,最后趴在洁白的大床上。
一夜荒唐过去,姬欢第二天起的很晚。
起床后就被高媛媛拉着去电影节的主会场逛展了。
电影节不同单元不同电影的展映并不集中,姬欢和高媛媛逛了一天。
主要是在电影交易市场逗留很长时间,好奇那些文艺电影能卖出多少钱。
姬欢看了一圈后心里十分惊讶文艺片的价格。
稍微有名气的导演作品都能卖出几十上百万美元的价格,如果拿过奖的电影价格更高!
姬欢算了算一部文艺片的拍摄成,忽然发现文艺片比商业片还赚钱!
很多商业电影成本高,最后的票房才几百万,甚至几十万,回本都困难,远远比不了文艺片的回报率。
其实姬欢更加好奇欧美片商花高价购买这些文艺片能赚回来吗?
“赚不回来啊。”
昨天被姬欢投喂小蛋糕的记者撇嘴道:“欧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扶持资金?就是为了让那些导演拍摄他们想要的电影。”
姬欢微微点头,这一点他是知道,但是之前没想过欧美一直是亏本做生意。
原以为欧美的文艺片院线和录像带租贷能赚钱呢。
记者嗤笑一声说道:“一部色情片和一部落后国家的文艺片你看哪个?”
“我是正经人,还是学生呢,不看色情片。”
“行,你老实好了吧。”
记者都懒得揭穿他,不过他还是认真解释道:“中国文艺片在欧美没有那么大市场,也没有多少人看,电影节和片商都是赚的都是政府拨款和赞助的扶持基金。”
姬欢咂咂嘴,觉得挺没意思的。
不过想想也对,国内很多文艺片乡土气息浓厚而且带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符号,国内很多观众都看不明白,更别说国外那些老外了。
几十万美元买回去,盈利就需要上百万美元的市场。
文艺院线和录像带租贷价格比正常影院价格更低,想要回本赚钱需要的观影人次太多了!
这还只是一个国家的一部文艺片。
要知道欧美可是大批量扶持购买亚非拉的文艺电影。
如果再算上欧美各国每年产出的文艺片,数量会比商业电影多出几个数量级。
记者嘿嘿一笑道:“知道去年的柏林电影交易金额有多少吗?”
“多少?”姬欢好奇问道。
记者笑道:“一千多万美元,这还只是柏林一家哦,欧洲大大小小的电影节每年加起来几千万美元,你说咋回本?”
姬欢闻言忍不住啧了一声。
欧美的文艺青年们一年到头打工赚的钱全扔在文艺院线里了吧。
简直太银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