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念三遍网址请问记住了吗?没记住的话下章我再问一遍。最好帮我分享到facebook哦】
长安城巍巍城墙矗立于阴云细雨之中,灞水滚滚奔流,两者之间宽阔的野地上旌旗招展丶金戈铁马,两支军队步履坚定的相向而行,彼此相距三箭之地方才止步,各自数组俨然丶士气昂扬,鼓角声在旷野之上随着微风细雨鼓荡飘扬,呜咽声声,如泣如诉。
这一片凝聚了千古帝王之气的土地在铁蹄之下微微震颤,肃杀之气冲天而起,搅动天地丶风云激荡。
李承乾立于旌旗之下,身后太子仪仗排开,两军阵前威风凛凛,此事将一只手高高举起,鼓角声骤停,对面的李绩也抬手喝止身后战鼓,在马背上停止腰脊,目光灼灼的望着前方一杆明黄色的大旗之下众星捧月一般的太子身影,忍不住有些失神。
他素来不热衷于权势争斗,故而前些年几经波折的“易储”风潮从未涉足其中,在他看来既已到了这般地位,又何必去掺合易储之事,去争斗一个虚无缥缈的“从龙之功”?即便成功亦难再进一步,反倒是一旦失败则被席卷其内丶跌落尘埃,傻子才趟这浑水。
只要紧跟李二陛下的步伐,忠心耿耿即可,将来若自己先死,陛下念及往昔情份总会厚待李家后代,若陛下先行,则一门心思辅佐陛下选出的太子就好,所以当山东门阀明里暗里欲借他之手推动朝堂权势争斗,他始终不肯配合,游离于长安权力斗争之外。
帝王权术丶文韬武略几乎臻达历代帝王之巅峰的李二陛下牢牢的掌控着这个诺大帝国,一切都只能按照他的意志去运转,即便权势滔天的关陇门阀不也在其打压之下逐步衰弱?
李绩可不会认为自己能够在谋略之上胜过李二陛下一筹
既然一切都要依循李二陛下的意志,又何须暗地里掺合易储之事?李二陛下选谁就是谁好了,即使他也不认为性格软弱的太子将来能够成为一代明主那又有什么关系?贞观以来积攒下的厚厚家底,只要将来大臣们各尽其职不使太子成为隋炀帝那般瞎折腾的君王,这些家底便足够他败上个几十年。
然而关陇骤然起兵,却将所有秩序打乱,甚至危及帝国根基,再加之倾举国之力进行的一场东征之战,陡然间使得帝国有了倾复之危
好在太子在关陇兵变之中的表现极为优异,其中坚持不肯与关陇苟合妥协且死战到底最终逆转获胜的过程,更是具备了明君之相,或许开拓不足,但守成足矣。
故而,将帝国权力内核确立下来,至少未来三五十年在那样一个稳定的权力构架之下运行,一个可以预见的史上少有的盛世皇朝即将创建,所有人都能在斑斑青史之上得到称赞褒奖丶流芳百世,不好么?
非得没完没了的折腾
李绩心虚如潮,幽幽叹了口气,前方太子阵营之中一骑脱颖而出,直奔自己而来,至面前一箭之地被己方亲兵阻拦,马上骑士抱拳大声道:“奉太子口谕,率朝中文武至此,恭迎圣驾!”
李绩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眯着眼看去,正是江夏郡王李道宗。
李道宗此言喊出,其身后太子阵营之内主要大臣纷纷下马,齐声高呼:“臣等,恭迎圣驾!”
旋即,无数东宫六率兵马振臂高呼:“恭迎圣驾!”
沉闷雄浑的喊声如滚雷一般在天地之间回荡,震得云层翻涌丶雨水纷飞,声势浩大,东征大军这边人人色变。
“恭迎圣驾”这样一个口号,昭显了东宫军队之意图,无论陛下是生是死,身为人臣皆要将其迎回长安宫阙之内,这便是“名分大义”,谁若阻止,便是包藏祸心,便是大逆不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在李绩身上,心情忐忑的等着他做出决择。
若陛下仍在,此刻太子率兵出城相迎却避而不见,甚至欲纵兵复亡东宫,以达到废黜储君之目的,则有亏为君之德丶更有亏为父之慈,纵然最终太子复灭,天下亦对李二陛下予以非议。
若陛下已经驾崩,李绩藏匿陛下遗体,以此为质,继续与东宫开战,则难免纂位之心,不忠不义丶大逆不道!
李绩笑了笑,不得不衷心称赞太子此番力排众议坚持出城“恭迎圣驾”之举措,实在是高明至极,这是阳谋,无论如何,都将他李绩陷于不利之地,看看他身边这些兵卒吧,此时皆神情尤疑丶士气低落,毕竟谁愿意背负一个逆贼的罪名,却跟帝国正朔为敌呢?
未等李绩做出决定,身后一阵喧哗,李绩蹙眉扭头看去,便见到王瘦石带着一队兵卒策骑而来,兵卒不敢阻拦,任其分开密密麻麻的数组长驱直入,直抵面前。
王瘦石行至李绩面前,勒马站定,坐在马背上大声道:“请英国公率军出击!”
李绩眯着的眼睛微微一凝,精光闪现,但转瞬即逝,未予理睬。
左右将校壑然变色,没人愿意正面攻击太子仪仗,无论何等理由那都是谋逆之罪,但甚为军人且是李绩嫡系心腹,一旦李绩军令颁下,就只能无条件的服从。李绩的决定没人可以左右,万一被这个阉人逼迫着不得不下令开战,那可如何是好?
此刻见王瘦石居然这般猖狂,区区一个阉人而已,竟悍然向李绩下达此等大逆不道之命令,这如何能忍?好在不久之前的一幕这些人还都记得,有样学样,当即便有几人冲出去,意欲再度将王瘦石拽下马背。
王瘦石大吃一惊,尖声斥道:“放肆!都无法无天了么?李绩你想造反不成!”
周围将校愈发恼怒,纷纷叫嚣喝叱。
眼见几个校尉冲上去将王瘦石团团围住,不顾王瘦石疯了一般劈头盖脸抽下去的马鞭,誓要将他拽下马背予以羞辱,李绩沉声道:“住手!退下。”
几个校尉不敢抗命,只得后退,不过依旧扬起鞭痕俨然血淋淋的脸,满是桀骜的瞪着王瘦石。
王瘦石也心虚,军中莽汉宁折不弯,此刻有李绩在此无人敢抗命,可若是双方在某一僻静之处“巧遇”,说不得就敢给他来个白刀子进去丶红刀子出来往后还是少往这边来为妙。
喘了几口气,王瘦石扭头看着李绩,厉声道:“英国公欲违抗皇命乎?”
李绩沉吟不语。
旁边已经冷静下去的将校兵卒见他这般出言不逊,难遏怒火,纷纷喝骂:“你这阉人口口声声皇命,圣旨何在?”
“以老子看来你才是假传圣旨,死罪也!”
“大帅,末将请斩此獠,为国锄奸!”
这群骄兵悍将一边鼓噪喝骂,一边再度围拢上来,吓得王瘦石连连喝叱,不断后退。
李绩扬手,呼喝之声顿止。
而后,李绩看了看前方太子仪仗,又看了看位于后阵灞水岸边的“玄甲铁骑”,略作沉吟,甩蹬离鞍翻身下马,手中攥着马缰,在战马身旁单膝跪地,浑然不顾溅起一片泥水,口中沉声道:“臣,恭迎圣驾!”
左右将校一看,登时明白李绩这是不与东宫开战,打算将陛下遗体交出,自然皆是将心放回肚子里,旋即纷纷下马,单膝跪地,齐声大喝:“吾等恭迎圣驾!”
然后以此地为中心,四周兵将一排一排尤如风吹麦浪一般跪伏于地:“恭迎圣驾!”
数万人齐声呼喝,声势尤如山洪爆发一般向着四面八方鼓荡喷涌,声震四野。谁都明白,李绩已经放弃开战,等若向东宫臣服,这一场箭在弦上的大战再无爆发之可能。
只待将陛下遗体运回长安,国葬之后新君即位,动荡不休的局势将彻底安定下来。
马背之上的王瘦石孤零零立在四周倒伏跪地的兵卒之中,愈发显得鹤立鸡群一般,面上却是毫无血色,震惊得嘴唇颤斗,兵马齐呼“恭迎圣驾”三声之后,他才醒悟过来,在马背上俯身看着李绩,不可思议道:“你疯了不成?”
李绩抿嘴不语,眼皮耷拉着,根本懒得理他。
王瘦石直起身,环顾四周密密麻麻跪伏于地的兵将,又抬眼看了看远处那杆大旗之下的太子身影,这才一言不发,勒着缰绳掉转马头,顺着来路急驰而去,直奔河边“玄甲铁骑”数组。
李绩不说话,面无表情,也不起身,周围兵将便这么安安静静的单膝跪在泥水里,任凭细雨纷纷落在兜鍪之上,而后汇聚成流,流入脖颈丶肩头,一串串滴落在地面的泥水里。
远处河边,“玄甲铁骑”率先集结,然后向着这边缓缓行来,沉闷的马蹄声此刻是天地之间唯一的声响。
不知为何,所有兵将都觉得这马蹄声一声声都踩踏在心头一般令人心惊肉跳,似乎有了不得的大事即将发生
对面太子阵营也是鸦雀无声,落雨纷纷之下,惊异的望着东征大军这边漫山遍野跪伏于地的兵马。
唯有黑盔黑甲的“玄甲铁骑”缓缓移动。
李承干坐在马背之上,望着那不断靠近的“玄甲铁骑”以及其阵中的一辆巨大马车,禁不住热泪盈眶。
父皇,儿臣来接您回家
【章节开始的时候让你默念三遍还记得吗?分享脸书可能有惊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