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东方大国对待国际外交的态度一直以来都没变过,那就是有钱大家赚!
这一次,他们签署的多边协议,条件非常非常的宽松!甚至可以说,完全是自己吃亏!在矿产的份额上,并没有太斤斤计较。按照各国的情况大家都有一份满意的收获……虽然有个别国家想要的更多,可惜……没人鸟他们。
实力永远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部门。
有多大能耐,吃多少饭!
自己什么情况不清楚么?还一开口就要吃大部分……不怕噎死。
没错,这个国家就是某三和某英,某三一直以来都以没什么逼数着称,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活在梦里。在美国倒下之后,他甚至一度生出了啊,我阿三终于可以出头的想法。在某东方大国牵头搞多边协议的时候,这家伙第一时间就掺和了进去……可特么的他就光掺和了!
相应的很积极,但作用是负的!
这家伙总是提出一些不合时宜的条件,让人哭笑不得。关键是他没什么逼数,总是莫名其妙的提出一些让人眼前一黑的条件。
比如关于份额的部分。
这家伙一开始就狮子大开口。
别人自然不同意。
然后神奇的来了,他立刻威胁退出协议。
似乎他们觉得,这个协议如果没有他们,立刻就会散摊子。
虽然不知道这种自信来源于何处,但他们就是自信!
很神奇的逻辑。
某东方大国吃亏吃多了,甚至连做生意都懒得和他们做,于是也就坡下驴,双薪临门,一言为定!
然后华丽丽的答应了他们退出协定!
然后三哥傻逼了。
不是……你们不按照剧本来啊!
这个时候,你们不应该劝我么?不应该对我们让步么?怎么我才拉扯一下,你们就直接踢我了!
然后神奇的事情再次出现,三哥立马好像清醒了过来,立刻抛弃了之前的要求,再次寻求合作。
某东方大国也无奈,这个多边协议,本来就是面向各国的,不可能他们自己玩。
毕竟这些矿产再珍贵也只是原材料,它们需要被加工成为工业品,然后这些工业品会被出口,要是某东方大国自己玩,很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联合抵制。没必要,要知道,这些协议看似是某东方大国吃亏。
可实际上呢?
现在全世界最大的工业产能在哪?
这些原材料开发出来了,都会被送到哪?
还有以现在的情况,全球的航运业,都要依靠某东方大国来支撑!
大海啸之后,某东方大国已经占据全球百分之八十七的造船份额……其他国家并不是没有造船厂。
但竞争不过某东方大国。
因为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就在某东方大国!
工业化,这一词汇背后所承载的是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复杂过程,它不仅仅意味着生产力的飞跃,更是经济结构、社会形态乃至文化观念的深刻变革。在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高、中、低全产业链的紧密配合构成了其稳固的基石,每一环都不可或缺,共同推动着工业化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工业化的金字塔顶端,高端产业以其技术创新和高端制造能力引领着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方向。这些产业通常涉及高新技术、精密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它们不仅代表了国家的技术实力,更是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所在。高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研发投入和高端人才的培养。政府与企业需携手合作,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投入,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以创新为驱动的发展模式。
中端产业作为连接高端与低端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承担着将高端产业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任,同时也为低端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产业升级的动力。在这一层次,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行业扮演着关键角色。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产业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政府应加强对中端产业的政策支持,如提供税收优惠、融资便利等,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提升整体竞争力。
尽管低端产业在价值链中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但其对于工业化的基础支撑作用不容忽视。这些产业通常包括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它们为大量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保障了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低端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关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引入先进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加强品牌建设等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政府应加强对这些产业的引导和扶持,促进其向更加环保、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工业化的推进离不开资金的持续投入。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应形成合力,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工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人才是工业化的核心资源。除了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外,还应注重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支适应工业化需求的熟练工人队伍。
完整的工业体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覆盖所有核心工业门类的产业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从原材料开采、中间品加工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全链条生产,并在关键领域实现技术自主。根据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完整工业体系需涵盖 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中国为唯一满足此标准的国家。
「完整的工业体系」是指能满足国民经济全面发展需要的、相互联系的工业整体。它不仅能够生产各种主要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基本上满足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和国民经济技术改造的需要,同时也能够生产各种消费品,适当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打造「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难度极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与资本的要求:完整的工业体系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资本投入。从基础的原材料采集、加工,到高端的技术产品研发和生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
资源禀赋的依赖: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重要基础。没有战略资源,很多产业将无从谈起。因此,国家需要具备或能够获取到足够的自然资源来支持工业体系的发展。
产业培训体系的建立:完备的产业培训体系是确保工业体系持续运转的关键。这需要国家在教育、培训等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地理与战略纵深的需求:辽阔的疆域和战略纵深对于工业体系的安全至关重要。没有足够的地理空间和战略纵深,工业体系在面对外部威胁时将难以保障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历史机遇与和平环境: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还需要抓住历史机遇和保持相对和平的历史阶段。错过了这些机遇期,客观上世界列强将不再允许新的国家进入工业化国家的俱乐部。
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构建:完整的工业体系需要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这包括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覆盖,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协作和高效运转。
政策与制度的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对于工业体系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包括制定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政策、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等。
打造「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在技术、资本、资源、教育、地理、历史机遇、产业链、政策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布局和深入推动。同时,还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风险,如技术壁垒、资源短缺、国际竞争等。因此,只有具备强大综合国力和坚定决心的国家才能成功打造出完整的工业体系。
而在整个世界能做到这一点的,只剩下某个神秘的东方大国!
虽然船很多国家都能造。
但能造的好,又便宜的只有某神秘的东方大国了。
首先是规模,这个绝对的无以伦比!
这就占了全这一项,也就是说,但凡全世界的客户的任何需求,都能在东大找到相应的厂商来完成工作!而不是需要搞个万国造!这不管从便利还是从时间成本上,都有着无以伦比的优势!
其次产业链完整度全球独有。从特种钢材冶炼到舰用动力系统,从雷达电子设备到武器控制系统,中国已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船舶工业产业链。江南造船厂的高级工程师李明(化名)告诉记者:“十年前,我们还需要进口部分高端部件,现在几乎所有的子系统都实现了国产化,而且性能指标往往超过进口产品。”这种产业链的完整性,使中国造船业在面对外部技术封锁时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简单来说,就是一艘船,从最高精尖的设备到最微小的螺丝,都能在本土完成制造和组装。
这在无形中解约了大量的成本!
成本在所有商业活动中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东大来说,一艘船同样的价格,就比其他国家更赚钱!为什么?
因为其他国家产业链不够完整,他们需要零件和部件需要从外面进口,可东大不需要!这是一个巨大的成本优势。
所以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利用价格战来击垮竞争对手……更何况现在根本不需要打价格战。
道理很简单,因为东大造船快啊!
对于现在百废待兴的海运业来说,造船成本反而是小事。因为外面大把大把的订单需要运输,现在已经货在等船!
买船的成本完全可以用高运费来覆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甚至有些航运公司,甚至乐意少赚甚至亏一点来运货,为什么?
和上面价格战一样,抢占市场啊!
在旧有格局崩溃之后,现在谁占据先发优势,谁就能在整个海运行业占据最大的份额!
眼下这点投入,算个屁!
而现在崛起最快的航运公司,毫无疑问都来自于东大!
那些矿产你采出来,需要运输……那好了,你找谁运?
还不是只能找东大运输公司!
这就赚了一道钱!
另外,海运业的复苏和发展,会立竿见影的反哺到造船业,造船业继续发展,技术迭代,直接和其他竞争对手拉开距离!
然后继续再赚一道钱!
另外,金属矿石开采之后,需要精炼!
那么问题来了,全世界谁又有能力大规模的精炼几乎所有矿石?
答案还是某东方神秘大国!
或许现阶段在技术层面上,某东方神秘大国还不能一览众山小,但在规模上……全世界都是弟弟!
那么多金属矿石,你要冶炼,要提纯。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
需要成规模成体系的来搞定。
于是某东方大国再次赚一笔,顺带可以继续发展规模,迭代技术……拉开距离。
所以某东方大国虽然在乎份额,可实际上又没那么在乎!
他们可以在这上面稍微退让一点,反正锅都烂在锅里。
但阿三就是纯纯来搞笑的,他甚至是个负资产!
所以他不干,实在太好了!
双喜临门!一言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