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8章(1 / 1)

接待他们的是村子里面的一个住户,该住户是刘明凯一个同学的亲戚,一个叫作王明明的女大学生。

因为过来做课题,自然要给一些费用。

所以王明明很热情,早就在家门口等着了。

王明明二十多岁,本就是村子里面的大学生,如今就在城郊村这边实习。

这是安北多个高校联手搞的一个活动,就是类似于大学生村官。不过他们更多是接触基层工作,并不起什么主导作用。

半公益半实习,这样一来,对他们毕业是有好处的。

李默如今的身份是省城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所做的课题是“城乡接合部产业变迁”。

“王明明同学你好。”

李默一下车就笑着跟她握手,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王明明一听李默是学者,自然也生出了几分好感,先是邀请他们到家里坐一坐。

家里面还有王明明邀请来的两位村子里面老人,都是对相关情况比较熟悉的。

按照之前的计划,李默先对城郊村的情况做了一个访问。

刘明凯则是化身记录员,一丝不苟地做记录。

其实这都是前期铺垫,等到询问差不多的时候,李默这才有意将话题引到了拆迁上:“一年前就听说城郊村这边要拆迁,还以为到这个村子里面来看不到人呢。

没想到村子的情况跟以前差不多,是这个拆迁还没有开始,还是说拆迁已经停了。”

一听说拆迁,王明明邀请来的一个黑瘦老人将烟头碾在地上:“那些人都是吃干饭的,上回量的面积就不对。我家那偏房,明明能算正房的,到他们嘴里就成了‘附属物’,一平米差好几百!这不明抢吗?”

对于老人说的问题,李默笑笑没有当真。

李默之前就了解过情况,拆迁之所以存在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当初拆迁之前消息就透露了。

结果不少村民在原有基础上,连夜搞出了不少“面积”出来。

为了这个事情,在拆迁进入测量环节的时候,就扯出了不少问题。

另一位穿着白衬衫的老人则说道:“就是!我们旁边几个村子,前些年拆的,补偿标准比咱们这高了一成。凭啥啊?一样的政策,到咱们这儿就缩水?我看就是区里这帮人捣鬼,克扣咱们的血汗钱!”

这个自然是说抱怨拆迁政策出了差异,让他们感到不平衡了。

毕竟在他们眼里,同样的房子拆迁,自己这边拆得迟怎么反而补偿低得多。这对一些人来说,拆迁一辈子就一次,比别人低就等于受了损失。

刘明凯则是在旁边说道:“旁边几个村子拆迁的时候是什么标准?”

两位老人闻言,顿时七嘴八舌说了起来。

不过他们两人说的标准并不一样,唯一相同的就是比城郊村拆迁标准要高一成到五成。

李默好奇地看向王明明:“你们村子对这拆迁标准挺熟悉的,是看过政府文件么?”

这些人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偏偏每个人说得又有些出入。

这相互之间,显然是存在信息误差的。

所以李默,立刻抓住了关键。

王明明讪笑一声:“到哪看过红头文件,那些文件我们想要看,也没啥渠道看。都是大家传的。毕竟那几个拆迁的村子,之前都有熟人,相互问了一下,自然有了一些了解。”

果不其然,这所谓的政策不同,到底是不是这个情况,还要两说。

刘明凯不由笑着解释:“这可不够权威,万一别人夸大了,那岂不是以讹传讹。就像之前还有人说,猪圈盖个顶,就能算拆迁面积呢。后来一查,不也没有那个事情么。”

刘明凯这个话,并不完全是帮官方说话。

他所说的这个情况,确实是出现过的。

还有些更加离奇的传言都有,往往一旦一些事情跟阴谋论扯上关系,那是说也说不清了。

王明明若有所思。

李默则是想到了更多:“拆迁办的人,难道没有人来村子里面解答问题么?”

关于这个情况,王明明倒是有所了解:“来过几次,不过说得比较笼统,也就是说我们答应拆迁之后,我们的住房在城北新区。不过那个地方,跟荒地差不多,学校、医院、菜市场,啥都没有!”

李默露出了一丝深思,他感觉村子里面对拆迁有顾虑很正常。可是这些人的情绪,有着普遍的反感,就让人觉得奇怪了。

这里面,还是有故事啊。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重生1975:从钢厂大院开始 开局系统助阵,我赶海都爆桶 重生70,赶山养活邻家绝色母女 最强透视小村医 修仙后成了特种兵 山海法师 惨死后院!重生后这权臣我不嫁了 亲妈重生,你说我崽成对照组了? 穿越星际,我在荒星综艺度假 师父让你下山无敌,你祸害师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