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东俊笑着从服务生手中接过菜单看了一眼,作为00后的沪上人,他还真没吃过沪上早茶,结果一看……嗯,不就是早餐么?
什么南翔小笼包,什么生煎馒头,什么小馄饨……感情跟粤式早茶差不多,就是一边喝茶一边吃早餐的地方呗?
作为沪上人士,霍东俊从长辈口中听说过以前沪上是有早茶这一说的。据说早年间,还有做生意的人早上起床之后,不刷牙不洗脸,直奔早茶馆而去。
到了早茶馆了,小二送上来洗漱用品,端上来热水,客户现场刷牙洗脸。然后点好东西,直接就在早茶馆里吃早茶。
对于此,霍东俊比较爱干净,并不向往这种生活。
霍东俊先询问了师父汪天林想吃啥,然后又给自己点了两笼小笼包和一碗小馄饨。
不多时功夫,东西都送上来了,看着汪天林还跟邵六爷各种闲聊,天南海北的聊电影圈儿的事情,根本没有往他电影本子上说的意思。
于是霍东俊干脆闷头就先吃,他早上还没吃东西呢!
等到霍东俊把自己点的早餐吃的七七八八了,身边的大人物们才算是聊的差不多。
“吃饱啦?吃饱了就赶紧把东西拿出来。”
汪天林半调笑的看着自己徒弟,然后才对邵谊夫说道。
“六哥,阿俊这孩子刚来港岛没两年,一心想要当导演拍电影。他写了部电影的故事梗概,我看了挺有意思,以前没见过,于是就来找六哥过目,看看有没有拍出来的机会……”
随着汪天林的话音落下,霍东俊从包里拿出来了一份稿子递到了邵逸夫面前。
“年纪轻轻就写稿子了?好!别的不说,很多导演的创作高峰期就是在年轻的时候,真的老了想法就越来越少了……嗯,《倩女幽魂》?我怎么记得这个片子……拍过?李汉祥导演拍的?”
邵谊夫说着低头看了一眼扉页上的名字,惊讶的问道。
“是的,60年代李导演是拍过《倩女幽魂》,从《聊斋志异》里摘出来关于聂小倩的故事改编的。我这版取材于同样的故事,相对于李导的作品,做了一些更加符合现代人感官的改编。”
霍东俊微笑着简单介绍,适可而止。就象是美女,得半遮半掩才诱人。他要是什么都说清楚了,反而太上赶着。现在这种点到为止,才能让邵六爷自己好奇的往下看。
“哦?他当年的《倩女幽魂》可是入围过戛纳的哦,虽然最后没有在主竞赛单元拿奖,但是它还是第一部入围戛纳的华语影片。那你有信心比当年李导拍的更好?”
邵六爷温和的笑着问道,就象是问孙子期末考试有没有信心考一百分一样,一点没有质疑或者挑衅,显露出了一种儒商的温文尔雅。
“如果我说有信心,就有点不尊重前辈,而且显得年轻人不知道天高地厚。但是如果没有信心,我又何必给邵先生您看这篇稿子呢?不瞒您说,我背包里还有另外一篇稿子……”
霍东俊也很有风度,微笑着温文尔雅的回答。
“好!年轻人有信心是好事,那我就拜读一下?”
邵谊夫微笑着打开了稿纸看了起来。
“!”
第一眼看过去他就愣住了。通常递到他手里的稿子,要么简略一点,是正儿八经的故事梗概,要么完善一些,直接就写成了制式的剧本样式。
但是霍东俊的稿纸上,没采用这两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
霍东俊从第一个字开始,是这么写的——
“60年代末,金镛开始连载《鹿鼎记》,并于去年连载结束。《鹿鼎记》中主角一改之前金镛作品中主角或伟岸或浪子的形象,而一改为市井无赖小混混形象。
而该小说的大受欢迎,可得出一个结论,进入70年代港台及东南亚华人市场,民众已经不再心中要求正直的侠气,懦弱、狡猾、更贴近普通人的角色也可以得到民众的喜欢……”
当看到这一句结论的时候,电影大亨邵谊夫突然心中一惊!
之前他完全没想过这方面的变化,但是霍东俊提出来了之后,他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
象是《鹿鼎记》这样的书,放在十年前的话绝对不会受欢迎的!5060年代,港台东南亚的华人几乎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大侠的身影,每个男人都期望自己成为一个大侠。
所以那个年代写的小说,主角肯定是伟岸的,是靖哥哥那样的!《射雕英雄传》是57年开始连载的,看年代就知道!
因此在5060年代,邵氏拍了不知道多少武侠片、武打片,几乎背景都是古代、民国,电影里面的主角也一定都是有那种伟岸的大侠气质的。甚至到了现在,到了73年,邵氏拍的片子主角也仍然是这样的!
毕竟到了现在,邵氏拍戏的导演基本上还是十几二十年前出名的那一批人,这一批人拍了十几二十年的模式,会轻易改掉么?
但是霍东俊说的没错,《鹿鼎记》的热销,是不是证明其中非常规的主角是民众可以接受的?这是不是市场改变了,但是电影公司和电影导演们还没发现?
此时邵谊夫简直恨不得赶紧回公司想办法调研核实一下,看看霍东俊的这种结论是不是正确。毕竟市场风向变了,但是从业者却没一个人发现,这可太可怕了!
不过,邵谊夫还是压住了心中的躁动,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继续往下看。既然霍东俊开篇就能扔出来这么惊人的发现,后面会怎样?
“60年李汉祥导演的《倩女幽魂》,仍然是传统认知中的主角设置。
李导大致把故事年代设置为南明刚刚创建,北方清军占领大片国土,主角宁采臣设置非常符合传统读书人形象,遭遇女鬼聂小倩的勾引,不为所动,甚至反过来训斥聂小倩。
整部剧中充满了家国情怀和国仇家恨。整体非常符合50-60年代的民众整体期待及认知,但是进入70年代,民众口味开始变化,我们可以尝试改变部分设置,以小成本投资来尝试验证民众口味变化的市场风向,以此来为其他大投资作品试水……”
邵谊夫看到了这里,忍不住抬头瞪大眼睛惊喜的打量霍东俊。
好小子!一上来就是把自己当实验品,定位非常巧妙,非常诱人!没有批判其他大导演的市场嗅觉失灵,没有大肆吹嘘自己的市场嗅觉敏锐。
只是点出来市场可能变化了,建议老板投资自己的故事,来作为一个实验品,验证一下市场是否有变化!
这样小成本做测试,避免之后的大投资出现盈利危机,这可太让老板能接受了!
这小子简直就是电影公司老板肚子里的蛔虫,怎么那么明白老板们是怎么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