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上午十点多,以冶金部杨主任为领队的调研小组如期而至,阵仗不小。
厂办的会议室内,吴书记、杨厂长、李怀德副厂长等厂领导正襟危坐。
冶金部这边除了杨主任,还有四位随行人员,其中一位气度沉稳、目光锐利的老者坐在主位,不是别人,正是李怀德的岳父,工业系统的资深领导,一位副部长。
林远被叫到办公室时,感受到里面不同寻常的气氛。
他躬敬地向各位领导问好,姿态不卑不亢。
副部长看着眼前这个挺拔精神的年轻人,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
他心中暗忖:街道办的王丫头(王主任)当初给婉晴(苏婉晴)介绍的这个对象,还真是不错。
一表人才,能力更是突出,这次机床的事情办得漂亮,在部里都挂了号。
自己也算是没有姑负婉晴外公,那位已故老友的托付了。
他对着林远微微颔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得到示意后,杨主任清了清嗓子,正式宣布部里的嘉奖决定,他声音洪亮:
“红星轧钢厂采购科副科长林远同志,在此次执行特殊外派任务中,表现出色,为国家挽回了重大损失,其贡献得到了部里的高度肯定!经研究决定,特授予林远同志冶金部‘先进干部’荣誉称号,奖励锦旗一面。”
说着,他身旁的工作人员展开一面红底黄字的锦旗,上面正是“先进干部”四个大字。
“同时,奖励现金二百元,收音机票一张,以及英雄牌高级钢笔一支,希望林远同志在往后的工作中,戒骄戒躁,继续保持优良作风,再立新功。”
林远上前,双手接过锦旗、装着钱的信封和珍贵的票证、钢笔,内心激动。
但表面依旧沉稳,连忙向部里领导鞠躬道谢,“感谢部领导的肯定和鼓励,我一定继续努力,不姑负组织的信任。”
一旁的杨厂长心里咯噔一下。
他没想到部里给的奖励如此实在和荣誉,相比之下,厂里原先只打算提升级别待遇、画个科长“大饼”的奖励,就显得有些单薄了。
他立刻意识到,必须有所表示,不能让部里觉得厂里小家子气,更不能在林远和李怀德岳父面前落了下乘。
他立刻笑着接口,语气带着几分自豪与果断,“感谢部领导对我们厂优秀干部的肯定和厚爱。
对于林远这样立下大功的同志,我们厂里也绝不落后,经厂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给予林远同志行政级别提升一级,享受正科级待遇。
待其夜大毕业后,经考核合格,即刻提拔为采购科科长。
同时,厂里额外奖励林远同志自行车票一张,现金二百元。”
这后面的自行车票和两百元现金,显然是他临场加之去的,旨在迅速拉平与部里奖励的差距,并展示厂里的大方。
副部长闻言,脸上笑容更盛,满意地点点头,对杨厂长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恩,不错,不错。对于有功之臣,就是要敢于重奖!红星轧钢厂领导班子有魄力,有担当!”
这话既肯定了厂里的决定,也隐晦地认可了杨厂长的临机决断。
林远也适时地转向厂领导,再次鞠躬,“谢谢杨厂长,谢谢吴书记,谢谢李副厂长和各位厂领导的培养与厚爱!我一定努力工作,回报厂里的信任。”
副部长温和地摆摆手,对林远嘱咐道,“好了,林远,嘉奖收到了,就先回去好好工作吧。还有,要好好对待婉晴那孩子。”
这最后一句,带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声音不大,但在场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是!领导!我一定牢记您的教悔!”林远躬敬地回答,然后退出了办公室。
林远离开后,杨厂长心中却是波涛汹涌,震惊不已。
林远竟然和副部长有这层关系,被直接称呼“婉晴”的莫不是林远的媳妇?
他不是李怀德提拔起来的人吗?
虽然副部长是李怀德的岳父,但刚才那语气,分明是自家长辈的口吻,绝不仅仅是看在李怀德面子上!
幸好……幸好自己刚才反应快,临时加了自行车票和现金,把这层面子给足了啊!他暗自庆幸自己的政治嗅觉还算伶敏。
这次嘉奖,不仅让林远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荣誉和利益,更在不经意间,微妙地改变了他在厂内几位最高领导心中的分量和定位。
林远也算是从“杨老扣”身上弄到自行车票和200块钱。
既然厂里嘉奖结束,暂时没他什么事了,林远便骑着自行车先回了趟四合院。
他特意从空间里挑了两条包装精美的羊毛围巾、几罐南洋咖啡和几包糕点,用布包好,又去找张嫂拿了莲子胡同她那处小院的钥匙,这才调转车头,朝着交道口街道办驶去。
轻车熟路地找到王主任的办公室,王主任正伏案写着什么,抬头看见他,有些意外,打趣道,“呦,林大科长,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不用上班?怎么有空溜达到我这小庙来了?”
林远笑嘻嘻地凑过去,把布包放在桌上,“王姨,看您说的,我没事就不能来看看您啊?”
王主任放下笔,笑骂道,“少跟我来这套油嘴滑舌的,你林远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什么事?”
林远把布包往她面前推了推,脸上依旧带着笑,但语气认真了些,“真是来看您的,顺便给您带了点小礼物。
这是我前段时间出差,从南边带回来的一点特产,给您和叔叔尝尝鲜。”
他含糊了香港的具体地点,只说南边。“另外嘛……也确实是来帮您解决实际困难来了。”
王主任看了眼那鼓鼓的布包,没急着打开,挑眉看着他,“解决困难?你给我们街道解决什么困难?快说,别卖关子。”
林远压低声音,身体微微前倾,“王姨,是这么回事。
我在莲子胡同附近,不是……有两个小院嘛,一个是我家婉晴那‘姑婆’的,另一个是我们自家的。
都是二进的院子,现在都空着。
我想着,街道上不是一直有住房困难的群众吗?
放着也是浪费,还容易招灰招贼,不如委托给您,由街道出面,租给几户老实本分,爱惜房子的困难家庭,也算是给街道解决点实际问题,让房子有点人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