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送走杜科长,林远还没坐稳,办公室的电话就急促地响了起来。
他拿起听筒,那边传来了王主任热情的声音,“林远啊,没打扰你工作吧?我听说你们厂里采购科要扩编,你这手里有了推荐名额?我家那个不成器的侄子王磊,可是天天念叨着要向你这个林哥学习,盼着能有个机会呢……”
林远心下明了,这另一个名额也留不住了。
不过这样也好,两个名额瞬间各归其主,虽然在自己手里没捂热,但换来的是保卫科科长杜建国实实在在的人情和街道办王主任更深的羁拌。
本来他家和王主任的关系就深,王主任开口他怎么着都得给面子。
王磊和即将到来的杜丽娟,一旦进来,自然会被打上他林远的标签,成为他在采购科内最初的班底。
这笔投资,怎么看都划算。
“王姨,看您说的,小磊这孩子我瞧着就机灵,是块好料子。”
林远笑着回应,给出了明确的承诺,“我这边正好还有一个名额,就留给小磊了,让他等我通知就行。”
王磊,林远去王主任家拜年见过一个年轻小伙一个。
“哎呦,那可太好了!小林,王姨真不知道该怎么谢你。”电话那头的王主任声音里充满了喜悦和感激。
其实红星轧钢厂也给街道办留有名额的,王主任想给自家侄儿一个不难,但落车间怎么和办公室里的干事想比呢?
挂了电话,林远看着瞬间清空的“名额库存”,不禁笑了笑。
权力就是这样,有时候刚拿到手,就得立刻交换出去,关键在于换到的东西值不值。
没等他缓口气,下面的人就来叫他,说李科长请他去办公室一趟。
来到李科长办公室,气氛与以往有些微妙的不同。
李科长脸上堆着笑,亲自给林远倒了杯水。
他现在可不敢太摆领导的架子,李怀德让林远全权负责新采购小组的组建,这信号再明显不过。
要是敢和林远对着干,说不定哪天自己就被李怀德找个由头调去工会或者后勤哪个部门坐冷板凳了。
他也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林远就成长到和他差不多平起平坐的地步,想当初自己还准备把他下放到车间呢?
“林远啊,坐坐坐。”李科长语气亲切,“找你来,是想详细聊聊关于新成立这个采购三组的事情。厂里文档下来了,这事由你牵头,你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和想法?需要科里怎么配合?”
林远知道这是李科长在示好,也是想探探他的底。
“李科长,关于三组,我是这样考虑的。首先,组长的人选至关重要,我打算从采购一组抽调一位业务能力强、作风踏实的老同志过来担任组长,确保新组能快速步入正轨,也能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其次,为了平衡各组的力量,也为了给新组注入活力,我计划将现有二组中几位表现出色、有闯劲的年轻同志,调整到新成立的三组作为骨干。
然后,将原二组的番号改为三组,负责计划内采购的日常跟进和协调。
而我们新成立的、以原二组骨干为基础扩编的小组,则沿用二组的番号,继续专注于计划外物资的采购和开拓。”
这一番人员和组织架构的调整,思路清淅,既考虑了稳定性,又注入了活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番号的调整,巧妙地将“开拓”和“守成”的职能明确分开,让他直接掌控的“新二组”继续承担最具挑战性和灵活性的任务。
李科长听得连连点头,心里却暗自凛然。
林远这一手,不仅是在布局新组,更是在对整个采购科的人员进行一轮不动声色的重新洗牌和集成,手腕相当老练。
“哦,对了,李科长,还有件事跟您报备一下。这次厂里给各部门新增的文员岗位,我们科的那个名额已经初步定下了,是保卫科杜建国科长的妹妹,杜丽娟同志,她七月份高中毕业就会来厂里报到。”
这话一出,李科长瞳孔微缩,心中更是震动。
杜建国!保卫科那个油盐不进的杜大炮!林远竟然不声不响地把他妹妹弄进了采购科?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林远不仅深得李怀德信任,如今更是和手握实权地位超然的保卫科长搭上了线。
之前就听说过林远和保卫科副科长马东明关系好,现在更是直接和科长扯上关系。
这一刻,李科长不由不感叹林远的能力。
他脸上的笑容更加真切了几分,“好,好!林远啊,你考虑得非常周全,就按你的方案来,科里全力支持你的工作,有什么需要,你直接安排就行。”
走出李科长办公室,林远知道,他在采购科内部的主导地位,经过这番交谈,已然确立。
从李科长那里离开后,林远又去李怀德的办公室,将关于采购科内部调整与新小组组建的更详尽方案做了汇报。
他重点说明了计划抽调哪些人出任新组的正副组长,以及如何平衡原有各组的力量,最后才仿佛不经意地提了一句,保卫科杜建国科长的妹妹杜丽娟,将作为文员进入采购科。
李怀德听完,手指在办公桌上轻轻敲击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随即化为更深的满意。
他看重的不仅是林远思虑周详的方案,更是其不动声色间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政治手腕——能把杜建国那样一个难啃的骨头,通过安排其妹妹工作的方式,巧妙地纳入到间接的关系网中。
谁不知道林远是他李怀德的人?杜建国承了林远的情,在某些时候,自然就相当于站到了他李怀德这一边。
“很好。”李怀德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姿态放松,“林远啊,你办事,我是越来越放心了。就这么办!采购科这边,有你把着方向,我就能高枕无忧了。”
这话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只要林远在,采购科就始终是他李怀德牢牢掌控的地盘。
晚上,当林远推着自行车走进四合院时,立刻感受到了与往日截然不同的气氛。
院里比平时热闹了许多,家家户户似乎都在兴奋地议论着什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期盼与躁动。
轧钢厂即将大规模扩建招工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早已传遍了院里的每一个角落。
见到林远回来,好几个邻居立刻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求证:
“林远,回来了!厂里要扩建招工的事,是真的吗?听说要招两千多人?”
“是啊,林科长,您给个准信儿,我们这心里七上八下的,就怕空欢喜一场。”
“我家那小子正好毕业在家,要是能进轧钢厂,那可真是烧高香了!”
看着邻居们眼中混合着渴望与忐忑的目光,林远停下脚步,肯定地点了点头,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淅,“消息是真的,厂里已经收到正式文档了。扩建和招工都会陆续激活。”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仿佛给众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问话的人脸上瞬间绽开笑容,拍着大腿,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家孩子穿上工装、成为令人羡慕的轧钢厂工人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