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合并方案(1 / 1)

吴梦辰开口道:“我支持合并,现在的问题在于,中影不是一般的单位,中影有四十年的历史,而且曾经辉煌无比,是整个发行体系的内核。直接将中影并入北影厂,让中影从此消失,中影的老干部们接受不了。”

吴梦辰顿了顿:“最近两年中影确实遇到了困难,连续两年亏损,但现在我们已经有进口分帐大片,今年中影不但能扭亏为盈,而利润至少有几千万,甚至上亿,前途一片光明。在这种情况下,将中影并入北影厂,职工心里也十分抵触。”

去年为了将新影并入央视,田崇明花了不少力气。

为了说服新影的老干部,他专门找央视杨伟光,解决老干部们的经费问题。最后在央视同意每年拿100万解决新影厂无法解决的老干部经费问题后,老干部才同意合并。

中影实力比新影强得多,经营也在好转

要想让中影干部职工支持合并,显然是不可能的。

田崇明看着吴梦辰,严肃地道:“合并成立电影集团是国家意志,必须要执行。当然,老同志们在中影工作了一辈子,对中影有很深的感情,中影被裁撤,他们在感情上难以接受,是完全可以理解,你们要给他们做工作。”

吴梦辰迟疑地道:“我有个建议不知道能不能说。”

田崇明一摆手:“有什么想法,你直接说!”

吴梦辰神情严肃地道:“国家决定以北影厂为内核进行集成,我们肯定支持,不过合并后的集团,我建议不要叫北影集团,而是叫中国电影制作发行集团,简称中影集团。毕竞中国电影集团这个称呼,比北平电影集团响亮多了。”

吴梦辰的话让方致远想起网上的一个段子。

1998年,南京大学找上东南大学,对他们说,咱俩合并吧!合并之后我们的实力肯定超过清华大学和北平大学。东南大学一想是这个理,于是就认真考虑其如何合并的事情,其他都好说,主要难点在合并后的学校叫什么。

南京大学说,这个新名字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大学的特色,我看这样,就从我们学校的名字里取一个京字,从你们东南大学的名字里取一个南字,合并后的大学就叫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一听不干了,你们这个取名方式不错,但我们有个更好的取名办法,从我们学校的名字里面取一个东字,从你们的名字里取一个南字,合并之后就叫东南大学。

由于双方都不肯妥协,合并一事就告吹了。

方致远没想到吴梦辰玩得这么绝,人家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合并,好列还给对方留了一个字,

你他娘的居然一个字都不给我们留,简直太过分了!

方致远淡淡一笑:“吴总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啊,这就相当于我儿子娶你闺女做老婆,结果你却要我们全家跟你姓吴,天下间哪有这样的道理?”

吴梦辰露出无辜的表情:“方厂长,你这话就不对了!北影厂和中影公司都是国家的,北影厂和中影合并是公事,怎么能拿私事来比呢?国家希望我们合并后,成为行业龙头,成为中国电影的航空母舰,希望我们走向国际市场。

当我们走上国际市场,如果叫北平电影集团,人家会以为我们只是一个局域性的电影集团,而叫中国电影集团,别人一看名字,就知道我们是国家级的电影集团。在跟国外企业打交道的时候,

会更加便利,也更有说服力。”

田崇明点了点头,觉得吴梦辰的话有道理,其他行业的龙头企业往往都是中字头企业,比如中国电信、中国纺织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等等,作为电影行业的龙头,叫中国电影集团确实比北平电影集团更响亮。

其他领导也是同样的看法,觉得中影集团更响亮。

方致远立刻反驳:“电影集团走出去,跟海外企业打交道,是靠电影。北影厂成立四十多年,

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已经成为金字招牌,海内外观众对北影厂的电影非常认可。尤其是最近几年,很多观众听到北影厂的电影都愿意看。

要是将北影集团改成中影集团,北影厂的职工无法接受,北影厂干部无法接受,那些喜欢北影厂电影的观众也无法接受。如果用中影的招牌,北影厂过去积累的影响力就全部归零,需要从零开始积累,如此一来,北影厂电影的收入必然大幅下降。

名字叫什么是虚的,收入减少却是实打实的。”

田崇明点了点头,方致远的话也有道理他看着方致远问道:“那中影的问题怎么解决?”

方致远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中影公司有辉煌的历史,中影干部职工不希望中影就这么消失,我完全理解,如果北影厂的招牌消失,我在情感上也无法接受。我觉得集团成立后,可以保留中影公司,让中影公司以子公司的形式存在。”

田崇明皱眉道:“只是这样,恐怕无法说服中影干部职工。”

方致远继续往下讲:“中影公司注册为子公司后,我们会将北影厂的宣传发行部门划归到中影公司,以后集团制作的电影,以及引进的进口分帐大片都由中影公司发行,除此之外,北影院线也将划到中影公司,由中影公司管理。”

吴梦辰看了方致远一眼,心想,这家伙够厉害的!按照他的这个方法来操作,中影通过合并获得了巨大好处,中影干部职工恐怕不会再反对了!

田崇明眼睛也明显一亮,将北影厂的发行部门并入中影,那中影就能发行北影厂的电影。去年北影厂发行的电影票房将近15亿,就算收取5作为发行费,利润就有7500万。北影厂还将自己的院线划给中影,又能给中影带来上千方的利润。

如此一来,中影公司虽然成了北影集团的子公司,却获得了实际好处,不但拥有发行国产电影的权利,而且有了自己的院线,公司每年的利润至少会增加一个亿。

有如此大的好处,中影干部职工不会再反对。

只要摆平中影公司,搞定其他单位就容易了。

田崇明问道:“老吴,你觉得方厂长的建议如何?”

吴梦辰点了点头:“我觉得中影干部职工能接受。”

田崇明看了看其他单位的领导,问道:“你们几家的情况呢?”

范新华开口道:“我们洗印录像技术厂总体上是支持合并的,但也有反对的声音,反对的声音主要是老干部,职工基本上都支持合并,因为我们厂日子很难过,现在职工最关心的是待遇问题,

合并后能不能享受到跟北影厂相同的待遇。”

儿影厂厂长陈春生开口道:“儿影厂也是这个情况,职工基本上是支持合并的,因为儿影厂生存比较艰难,职工愿意合并,但不少老干部反对合并,他们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创建的电影厂就在这么消失。”

方致远点了点头,上一世北影厂也是这个情况,

上一世由于经营困难,北影厂职工愿意跟中影合并,因为中影比较有钱,合并后起码大家工资有了保证,但很多退休的老干部在情感上难以接受。

北影厂职工工资比中影职工要低一大截,合并后集团没有将北影厂职工工资迅速涨起来,用了七八年的时候,才将两者之间的差距抹平,这让北影厂职工不满了很久。

要是工资的问题处理不好,那其他单位的人就很难归心。

当初,中影不敢一次性将工资拉平,是因为集团本身不富裕,要是一次性将几千人的工资涨上来,那集团一年的支出要多几千万,压力非常太大。

上一世,中影集团成立于1999年,而现在是1994年,差了五年时间,现在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1999年的工资,就算把其他单位的工资涨上来,一年也不过增加一千来万的支出,而且北影厂足够有钱,多支出一千多方根本不算什么。

方致远轻描淡写地道:“工资的问题好解决,既然都是一家人,那工资待遇肯定要拉到一条水平在线,我们会在一两年内将大家的工资拉平。

范新华问道:“我们厂是否能以子公司形式存在呢?”

方致远摇头道:“北影厂、儿影厂和洗印录像技术厂都是制片公司,如果儿影厂和洗印录像技术厂以子公司的形式存在,那整个集团就有三家制片公司,无法达到精简机构、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儿影厂和洗印录像技术厂肯定要裁撤,并入北影厂。”

范新华为难地道:“厂里的老干部恐怕会有意见。”

方致远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作为机构,儿影厂和洗印录像技术厂会裁撤,并入制片公司,

但我们还是会保护儿影厂和洗印录像技术厂的牌子,以后制作的儿童片还是会挂儿影厂的厂标,科教片还是洗印录像技术厂的厂标。”

范新华点了点头:“如果这样的话,他们应该能接受。”

经过一天的讨论,以北影厂为内核的合并方案正式出炉。

儿影厂、洗印录像技术厂、合作制片公司撤销编制,并入北影制片公司;华韵光盘录像公司撤销编制,并入北影数字技术公司;电影器材公司注册为集团子公司;中影公司注册为集团子公司,

并将北影厂发行部和北影院线划归中影公司。

合并后的集团名字为北平电影制作发行集团,由方致远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吴梦辰以及其他五个单位的负责人担任副董事长和副总经理。

合并方案出炉后,七家单位跟各自单位的干部职工,以及离退休人员进行了沟通。北影厂除了发行部有意见外,其他人都非常支持本次合并。中影等六家单位由于都拿到了实际好处,虽然有反对意见,但反对声音不大,总体上是支持合并的。

在摆平干部职工后,合并方案以七家单位和广电部的名义上报国务院。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重生:第一财团,招员工就有奖励 离婚后,身为出马仙的我不装了 我在大明后宫和马皇后争宠 我在不存在的古代行佛 我15岁拿金棕榈很合理啊 师姐!不能这样!我是来保护你的 御兽从成为开拓区领主开始 无双龙帝 绑定繁育系统,我的宠物千金难求 诸神愚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