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扬看了看故事板,知道方致远在说什么了,赶忙解释道:“我考虑过一气呵成的拍,先拍向着总部方向飞,然后拍直升机在城市上空飞,再拍直升机飞到总部上空,实施索降,但这么拍需要两架直升机,成本会增加不少。”
刘思扬顿了顿:“采用现在的拍法,我只要拍卓文伟在房间里听到直升机的声音,随后,他通过窗户的信息看到直接飞过来,然后镜头就可以切到警方一边,拍飞虎队索降,这样能够省不少事,也不用租直升机。”
方致远没有评价,看着林超闲道:“你怎么看?”
林超闲没想到方致远会问自己,他心里更认同刘思扬现在的拍法,觉得这么拍简单省事,而一气呵成的拍会增加成本,拍起来会麻烦很多。香江电影拍摄讲究的是一个短平快,象这种不是特别重要的场景,不需要花太多的功夫。
只是方致远看起来有点不高兴,要是我把实话说出来,会不会让他更加不高兴,以至于迁怒我呢?
林超闲有些迟疑:“这个,这个,我——·
方致远皱眉道:“你怕什么?怎么想的咋么说。”
林超闲尤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实话实说:“我觉得导演的想法是对的,这场戏不是很重要,就算一笔带过也没关系!导演的想法省时省力,而采用一气呵成的拍法,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金钱,完全没必要。”
方致远摇了摇头,林超闲这番话代表了大部分香江电影人的心态。
香江电影圈除了成龙等少部分人拍电影会精雕细琢外,大部分都赶工赶得特别厉害,而且轧戏特别严重,比如刘德华一年参演13部电影,人送外号“刘十三”,郑裕玲一天内赶拍九个戏,外号“郑九组”,张曼玉一年要拍12部戏,外号“张一打”,电影《战神传说》主演很少有同框镜头,因为主演要跑多个剧组,都是远景用替身,近景是主演。
更可怕的是他们不觉得有问题,反而觉得精雕细琢是错,吴思远曾经说过:“我参观北平和松江的电影制片厂,当时在拍《小花》,我问他们谈,你们一天拍几个镜头?整个电影的程序是怎么样的?我大吃一惊,他们说我们一天拍4、5个镜头,他们对镜头的摆设,对打光完全还是以前那套东西,非常非常落伍,一部电影可以耗费很长的时间。
7
这种赶工赶出来的电影,被重工业化的好莱坞碾压太正常了。
方致远叹了口气,道:“你们没有认识到这场戏的重要性。如果只是普通过场内容,划一下水没有关系,不会影响后续情节展开,可这场戏发生在第二幕开端,对情绪调动很重要。如果将这场戏情绪拉满,那整个第二幕观众就会提心吊胆。”
方致远的语气严厉起来:“按你们的拍法,观众情绪就拉不起来,代入感会差很多,而代入感的差距是会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和评价的,也会影响电影票房。”
刘思扬汕笑道:“我确实没有考虑情绪调动的问题!”
方致远看着林超闲,问道:“如果你来拍,你会怎么拍?”
林超闲有点拿不定主意,看了刘思扬一眼。
刘思扬点了点,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林超闲沉吟了几秒钟,道:“我先拍一个直升机向着镜头飞来,然后镜头向左右摇,直升机向着镜头的左边飞去,接下来,我会拍警车向着镜头开来,然后镜头切到警察总部外面,已经抵达的警察正在布置防线·——”
听完林超闲的描述,方致远轻轻摇头:“这种拍法很平庸,这场戏有三股力量向警察总部聚集,开始的时候,应该用一个镜头来引导大家,让大家感到有力量正在向故事发生地逼近。用一个空镜头,向着警察总部的方向推去,是不是能达到这个效果?”
刘思扬眼前猛然一亮,觉得这个想法牛逼极了。
在恐怖片中,经常会出现推镜头。当镜头向主角,或者向角色所在的房子推去的时候,会让观众感觉有什么东西在逼近,紧张感一下就拉了起来。
在这里用推镜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林超闲想了想,也体会到了其中的妙处,不禁拍手叫绝:“用一个向前推的空镜头,会给人一种有力量向警察总部汇聚的感觉,然后再拍直升机、警察和重案组,大家就会感觉几股力量在向警察总部汇聚,压迫感会进一步增强。”
“这样还不够,直升机、警察和重案组三组力量,可以拍三遍,第一遍三股力量的镜头长一些,10秒钟,第二遍的镜头时长6秒钟,第三遍直升机给3秒的镜头,然后拍警察抵达开始布置,再拍重案组到达,并进行布置,然后再拍直升机抵达总部上空,飞虎队索降,布置狙击手。你说说,这样是不是更好?”
“矣,确实更好!由于镜头是先长后短,会给人一种节奏加快,会给人一种敌人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的感觉,会极大的增强压迫感。”
“还有一点你没有说,由于三股力量循环了三轮,给人的感觉就不是三股力量在汇聚,而是很多股力量再汇聚,这同样能增加压迫感,会让观众觉得,有这么多股力量向这里汇聚,主角怎么才能逃出生天,观众的情绪就拉满了。”
刘思扬本来还有点不服气,此刻他是心服口服。
1925年,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执导了《战舰波将金号》。影片中“敖德萨阶梯大屠杀”成为电影史最经典的片段之一,在六分钟的屠杀段落里,爱森斯坦反复在屠杀者与被屠杀者之间切换,让观众体验到了超强的压迫感,这一手法被无数导演模仿。
方致远的拍法就是敖德萨阶梯的拍法,但跟敖德萨阶梯又有点不一样,方致远的拍法,镜头由长变短,电影的节奏由慢变快,带有明显的节奏变化。
可以说,这种是变奏版本的敖德萨阶梯。
能想出这种镜头,致远哥真的太牛逼了!
刘思扬惊叹道:“没想到敖德萨阶梯可以这么用。”
林超闲也反应过来,这是敖德萨阶梯拍法,由衷地道:“方总,你太厉害了!没想到敖德萨阶梯能这么用!香江没人这么拍,因为这么拍,这一组镜头就会有十个取景地,会有十多个机位!对香江电影来说,太麻烦了!”
方致远微微点了点头:“以前好莱坞和香江电影的差距不算大,好莱坞拍出了牛逼的片子,香江就模仿,他们拍《夺宝奇兵》,香江就拍《飞鹰计划》;他们拍《铁面无私》,香江就拍《廉政第一击》;他们拍《美国之旅》,香江就拍《吉星拱照》。
现在问题来了,计算机特效已经成熟,计算机特效会大规模应用到好莱坞电影中,《侏罗纪公园》这样的电影会越来越多,到时候怎么办?我们要是不在拍摄手法下功夫,要是不在细节下功夫,我们一定会被观众抛弃。”
刘思扬汗颜不已,觉得不应该偷这个懒,就道:“我错了,没有认识这场戏的重要性,以后不会犯这样的错了。只是下午五点黑鹰直升机就会过来,现在调整还来得及吗?”
方致远没有把握,但觉得应该试试:“马上联系直升机公司,让他们派直升机过来,然后给嘉未打电话,借一个摄影师。到时候林超闲上直升机,把空中的取景地定下来。等黑鹰来了,把要拍的内容告诉他们,然后林超闲带着他们去拍空中镜头。”
刘思扬也不废话,立刻将制片主任叫过来,让他们联系直升机。
紧接着,他给嘉禾打电话,请他们派一个有高空拍摄经验的摄影师过来、
又按方致远构想,将故事板画出来,交给林超闲。
刘思扬低声对林超闲道:“等直升机来了,你就按这个构图去取景,到了5
点,黑鹰来了,你和摄影师到到直升机上面去拍。致远哥很欣赏你,你要好好表现!”
林超闲心头一喜,连连点头:“方总真的好厉害啊。不但是编剧高手,而且对电影镜头极其精通,他设计的那个变种敖德萨阶梯,太厉害了!我第一次看到有人这么拍!”
刘思扬看了一眼坐在帐篷里悠闲喝茶的方致远,眼里是满满的敬畏:“那是当然!要是没有他的话,我和管浒根本不知道怎么拍商业片。从某种程度而言,
他可以算我们的半个老师!你要是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他请教,他很乐意教的!”
林超闲想起陈佳上曾经说过,要是方致远做导演的话,会是非常厉害的导演,比我们都要厉害!现在他切实体会到了这一点,就道:“我会好好请教的!”
等直升机过来后,林超闲和嘉禾派来的摄影师登上飞机去取景,刘思扬则带着剧组工作人员拍地面的戏份,拍摄重案组抵达总部,以及布防的镜头。
刘思扬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导演,剧组工作人员也大部分是老班底,根本不需要刘思扬事无巨细的去抓细节,他只需要盯演员的表情,其他根本需要操心。
正因为如此,拍摄进行得非常顺利,不少镜头都是两条就过。
下午5点,飞虎队的黑鹰直升机来了。
林超闲立刻带着摄影师和直升机飞行员,跟黑鹰的飞行员进行沟通,告诉他们一共有几个镜头,这些镜头在什么地方拍,又该怎么拍。
沟通完毕,林超闲带着黑鹰飞到维多利亚港进行拍摄。
由于是在直升机上拍摄,看不到监视器画面,而警方给的拍摄时间只有5个小时,要是镜头出了问题,不可能重拍。林超闲让摄影师拍了五遍,才向第二个拍摄点飞去。
就在林超闲完成外围的拍摄,和黑鹰飞回油麻地的时候,《王牌对王牌》开机的消息随着各大晚报上市,迅速在香江的大街小巷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