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厂的500万奖金震惊了电影圈,震惊了文艺界,也震惊整个华夏大地。现在的有奖征文活动总奖金能达到10万块,就已经算顶尖,北影厂开出的总奖金高达500万,真的惊爆无数人的眼球。
北影厂巨额奖金征文的消息如同飓风,迅速席卷神州大地。
“我草,北影厂真的是大手笔啊!直接拿出500万征文,一等奖50万,很多人工资一辈子都挣不到这么钱啊!就连三等奖都有5000元,相当于很多人一年多的工资,而且有200个名额,真的太夸张了!”
“北影厂这么有钱吗?直接拿500万出来跟人千架!不是说北影厂的日子不好过,欠了一屁股债嘛!我记得前两年报纸上还说,北影厂连供暖费都交不上了!”
“前两年北影厂确实比较惨,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在方致远上位后,北影厂马上翻了身,光是《北平爱情》一部电影就赚了一亿多,听说他们去年涨了八级工资,今年又涨了五级!”
“我草!太让人羡慕了!难怪他们敢开这么高的奖金!这奖金真的让人垂涎三尺!虽然获奖机会不大,但我还是准备写两篇文章!万一我的文章被看上了呢!”
“北影厂悬赏就是找人帮他们干架!我觉得只要骂影评人,还有骂那些专家,骂得狠一点,是有可能获奖的!一等奖机会不大,但三等奖是有机会的!”
北平电影学院小食堂。
张元、娄叶、郝剑等人一边吃吃,一边痛斥方致远。在他们看来,既然双方进行论战,那就应该通过文章来辩论,而方致远砸钱悬赏,就是使用外盘手段,
简直是卑鄙无耻下流,简直把文化人的脸都丢尽了。
“无耻啊!无耻!我真没想到方致远会无耻到这种程度!这是想用钱砸死我们,砸死所有反对他的人!这简直就是暴发户行为!典型的暴发户!”
“我看方致远就是是心虚了!不然为什么用这种手段?”
“没错,方致远就是心虚了,知道打笔墨官司打不过我们,就出重金悬赏!
他的这种手段只能收买那些没有灵魂、没有骨头、没有艺术理想的人,收买不了真正的艺术家!他最后一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就算他通过金钱,取得一时的胜利,但最终胜利的一定是我们的!因为商业的东西很快就会被淘汰,会过时,而艺术是可以永存的!”
北电寝室,几个文学系的男生正在讨论北影厂的奖金。
北电老师是批判方致远的主力,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会时不时骂方致远两句,说他是钱串子,是北电之耻。他们本来是站在学校老师一边的,但没办法,北影厂给得实在太多,他们毫不尤豫地当了叛徒。
“要拿一等奖不容易,除非能够找到特别犀利的观点,将艺术派彻底驳倒,
否则就没有拿奖的可能!我觉得还是争取二等奖或者三等奖!”
“我觉得二等奖也很难,虽然有20个名额,但毕竟有5万块奖励,相当于普通人十多年的工资!我觉得全国各地的大学,甚至文艺爱好者都会写稿,各个报社收到的稿件怕是有几十万,想要脱颖而出,真的很难!”
“我们是学电影的,跟其他人相比,优势还是很大的!”
北平大学中文系宿舍。
几个男生掌看《中国青年报》,兴奋地讨论看怎么掌奖金。
“一等奖、二等奖应该没戏,肯定会有很多专家教授写文章,我们肯定写不过他们,但三等奖是有可能的,毕竟三等奖有200个名额!”
“没错!只要写犀利点,三等奖肯定有机会!”
“我们都写,要是得奖了!给其他兄弟每人买一百块的饭票!”
“不是,你们不会真的为了奖金,就放弃艺术理想了吧?”
“你看看论战双方,骂方致远的都是评论家和大学老师,支持方致远的是电影厂的人,以及普通观众。为什么评论家和大学老师反对商业电影?因为他们是拿国家工资的,电影票房跟他们没有关系。电影厂为什么支持商业电影?因为他们要靠电影吃饭。要是电影厂都去拍艺术片,那他们就活不下去!毫不客气的说,反对商业电影的人就是典型的,何不肉食糜!”
“是啊,观众进电影是为了娱乐,要是电影深奥难懂,观众就不会进电影院,要是观众进电影院,电影行业就会垮掉。要是电影行业都垮了,甚至电影都不存在了,那所谓的电影艺术还有意义吗?”
“你们的话挺有道理!那我也写一篇!”
“这就对了嘛!艺术家也要吃饭的嘛!”
松江太原路。
裴芷安和朋友逛完街,回到了家里。她叫了一声“大柯”,却没有听到朱大柯的回答。她估摸着朱大柯还在书房里写东西,没听到自己叫他,便来到书房。
她见朱大柯趴在书桌上奋笔疾书,就道:“我出门的时候你就在写,都写一下午了,怎么还在写啊!还是休息休息吧,用眼时间长了,眼镜会近视的。”
朱大柯看了她一眼,嘿嘿笑道:“你出门时写的那篇,已经写完了!这是一篇全新的文章,这篇文章到时候你拿去发表!”
裴芷安论异地道:“为什么让我发表?”
朱大柯得意地道:“这篇文章力挺方致远。”
裴芷安有些懵:“你不是说方致远是中国电影的祸害,比谢普还要坏,不把方致远批烂批臭,中国电影,甚至中国文学都没有未来嘛!为什么要写一篇力挺他的文章呢?”
朱大柯脸上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反而带着一丝得意:“刚才接到消息,北影厂悬赏500万征文,一等奖4名,每人50万,就连二等奖都有5万,有40个名额。
以我的洞察力和文笔,写一篇力挺方致远,批判艺术电影的文章,拿走50万奖金把握很大。”
裴芷安觉得这么千不是君子所为,显得特别小人。不过她没有将这话说出来,担心地道:“要是到时候别人发现了怎么办?会极大的影响你的声誉!”
朱大柯得意洋洋地道:“所以,才让你拿去发表啊,而且用化名发表,不会有人发现的,就算真的被发现了,也没有什么,夫妻之间艺术观点不同是正常的。你不是让我跟你一起去澳洲嘛,有了这50万奖金,到了澳洲,我们也能过得很舒服。”
裴芷安听到去澳洲顿时笑了:“还是你想得周到。”
不只朱大柯柯如此,很多之前摔击方致远的知识分子在巨额奖金诱惑下,也纷纷换上马甲,为方致远和商业电影大唱赞歌。不少知识分子甚至玩起了左右互搏,给一个报纸写骂方致远的文章,给另外一个报纸写力挺方致远的文章。
全国各地的报纸和文学杂志被雪片一样的稿件淹没。
在舆论上,影评人和文学知识分子彻底被按在地上摩擦。
“人文精神讨论的起因就是一部分文学知识分子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不适、
退缩,甚至惧怕。他们从一开始就把人文精神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进而将两者视为水火不容,这完全是错误的,甚至是在逆历史潮流而动。”
“坚持艺术理想没错,可坚持艺术理想,不能反对别人搞商业!要是电影厂都跑去搞艺术片,电影就赚不到,那电影厂靠什么生存?只能靠国家出钱养活。
既然是国家在养活,那肯定要拍展现国家意志的电影,那还怎么坚持艺术理想?”
“这场对方致远和商业电影的围攻,充分展现了很多知识分子的无知与无耻。他们平实总是装作以天下为已任,装出关心底层的样子,现在电影行业不景气,几十万农村放映员面临下岗,可他们还在高呼,要艺术电影,不要商业电影,这样的人与禽兽何异!”
”
甚至连众多文艺圈大咖都站出来发声。
王朔以辛辣的语调对攻击方致远的知识分子进行嘲笑:“人文精神失落就是知识分子日子过得不如意,不象过去那么受欢迎,为博取关注搞出来的伪概念。
这是关注他们的视线的失落,崇拜他们的目光的失落,哪是什么人文精神的失落。”
文学家王蒙从根本上对人文精神失落进行了质疑:“人文精神是什么时候失落的?我们什么时候有过人文精神?方致远的作品存在很多缺陷,但这些作品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方致远的围攻将会遭到市场的无情嘲笑。”
张颐武在《人文精神:最后的神话》中对人文精神进行深刻揭露:“人文精神业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神话,围绕这个语词所构建的一套话语具有某种无可争议的权威性。它被视为与当下所出现的大众文化相对抗的最后的阵地。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胜券在握,以及对叶公好龙、语连篇的文学知识分子报以无情的嘲讽与调侃。”
”
在众多专业人土添加下,报纸和杂志对影评人和知识分子的批判上了一个台阶,也让很多读者对这次骂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让影评人和知识分子在大众心中的形象急速降低,很多人觉得他们就是一群活名钓誉的小人。
不过这些人的名声真正臭掉,要等到互联网时代。
在那个时代,公共知识分子这个称呼彻底成骂人的词。
就在骂战进行得如火如茶之时,方致远不得不坐上前往美国的飞机。
受美国新闻集团总裁默多克和中影公司洛杉矶子公司邀请,广电组织电影代表团前往美国进行访问,代表团团长田崇明。上面的领导觉得方致远对好莱坞比较了解,跟好莱坞有合作,有他一同前往,访问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