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谷不知道怎么回答,根本给不出答案,
留不住人才,是国有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电影厂也是如此,张艺某是广西电影厂的职工,可他在拍完《黄土地》后,
就再也没给广西电影厂拍过电影;西影厂前几年非常风光,现在西影厂经营困难,西影厂有点名气的导演几乎都跑到北平来了。
《目中无人》在香江拿到了3000多万票房,《孤胆特工》有可能拿5000万票房,香江电影公司老板想把管浒他们挖到香江太正常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办法就是给钱。
可北影厂根本没钱,就算有钱也没法给管浒他们。
陈志谷问道:“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方致远看着陈志谷,神情严肃地道:“很简单,北影厂注册一家以制片为内核业务的子公司,把厂里的中青年编辑、制片和导演都调到子公司,上了年纪的不要。”
陈志谷异地道:“这跟成立艺术中心有区别吗?”
方致远平静地道:“有区别,现在电影系统存在一个问题,导演不愿意拍商业片。现在各个电影厂为了生存,都要求厂里的导演拍商业片,甚至不商业的剧本不给立项。但导演心里是不愿意的,而导演心里不情愿,是很难拍出好看的商业片的。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给导演实际好处,比如卖了200个拷贝奖励5万,卖了300个拷贝奖励10万,卖了400个拷贝奖励20万。如果有实际的好处,我相信导演们愿意拍商业片,而且会用心琢磨,怎么把电影拍得好看。
可问题在于,北影厂是事业单位,财务必须按照国家政策来。现在没有这方面的政策,北影厂就不可能给大家分成和奖金,无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也没法留住人才,而子公司是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分配方案。”
说到这里,方致远想起了冯小刚跟华谊签约的事。
冯小刚拍完《甲方乙方》和《不见不散》,华谊老板王忠军看到了冯小刚的潜力,就道:“你签我们公司,你该拍戏拍戏,即便不拍戏,每年也给你400
万。”
冯小刚没敢同意,回到紫禁城影业,跟老板张和平道:“紫禁城影业对我恩重如山,我连谢都没说过,你能给我200万,就不跟他们签约。”
张和平无奈地道:“我们体制就那么搁着,别说200万,20万都给不了,怎么下帐啊?你该签约就签约吧,以后该怎么合作合作。”
如果不能解决分配方式的问题,电影厂根本不可能留住人才。
陈志谷彻底明白了:“你具体打算怎么搞呢?”
方致远将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主要是通过分成激励大家拍好商业片。如果电影的资金是子公司出的,那么摄制组将获得利润的20,以《自中无人》为例,国内利润400万,海外利润500万,那摄制组将获得180万分成。”
方致远顿了顿,补充道:“其他优秀电影人愿意合作,我们也给予同等的待遇,如果特别优秀,甚至可以给更高的比例。比如我投资了张艺某的《秋菊打官司》,我给他的分成比例就是30。张艺某对此很高兴,说以后要一直跟我合作。”
陈志谷眼前一亮:“要是能在国际上拿大奖,30不亏的!”
方致远继续往下讲:“除了制片和导演,组稿的责编也应该分成。现在我们厂责编组稿的时候,很少考虑市场需要,我们给责编1的分成,有切切实实的好处,他们的思想很快会转过来的,组稿就会倾向于商业片。”
陈志谷惊讶地道:“让责编也分成啊?”
方致远很无奈:“没办法,现在国内电影行业的观念有问题,都觉得自己是艺术家,觉得自己是在搞艺术,没有想过电影是商品。现在只能通过利益驱动,
竖立一个的观念:电影是商品,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北影厂才能活。”
听完方致远的描述,陈志谷心里一阵感慨,自己只想到成立艺术中心,不给四十五岁以上的导演拍片机会,给年轻人机会,老导演要是想拍片,就自己到外面去拉投资;方致远比自己看得更远,他的方案一针见血,能真正解决电影厂的顽疾。
陈志谷由衷地道:“你的这个想法非常好,成立艺术中心,还是难以调动大家的创作积极性,也很难留住人才;而成立子公司可以。成立子公司真的是一招妙棋,子公司可以自主经营,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制度相应的财务政策。”
陈志谷沉吟道:“不过有几个问题,成立一般公司,直接在工商部门注册就行,但成立电影制片公司不行,必须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上面会不会点头是个问题。”
“我觉得上面肯定会同意,毕竟北影厂大规模负债,而我们第四创作集体,
一年时间就给厂里赚了2000多万。我们将内核创作力量集中到子公司,给他们更宽松的条件,这样能激发大家的创作潜力,北影厂很快就可以脱困。”
“现在上面工作重心在电影系统改革上,我们成立制片子公司的报告交上去,只怕一时半会儿不会批准,他们甚至有可能觉得第四集体都赚2000多万了,
把北影厂的生产交给你管就行,有必要成立子公司么?”
“那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要想制片公司成立,必须找人助我们一臂之力!”
“你说的这个人是谁?”
“老厂长汪扬。”
“有老爷子出马,上面肯定会重视。”
“光老爷子出马还不够,为了推进这件事,我们还要演一场戏。”
“哦,演什么戏?”
“你不是说了吗,随着《目中无人》和《孤胆特工》票房香江大爆,很多香江老板开出巨额酬劳,邀请管浒到香江拍电影。你是这两部电影的制片人和编剧,以巨额报酬请你到香江发展的老板应该也不少吧?”
这个真没有,香江电影公司的老板们以为方致远是来头很大的二代,根本没有想过邀请方致远添加自己公司的问题,就象没有哪个老板会邀请王思聪添加自己公司。
方致远摸了摸鼻子,笑道:“我根本没兴趣。”
陈志谷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我召开干部大会,宣布把五个创作集体合并,
成立艺术中心,任命你为艺术中心主任。等通知你的时候,你拒绝厂里的任命。
你告诉厂里,香江有电影公司老板出巨资邀请你去香江,担任电影公司的高管。”
陈志谷顿了顿:“我劝不动你,只是能请老老厂长给你做工作。等你见到老厂长,你把成立制片人公司的想法说出来。接下来,我再召开干部大会,通过成立制片子公司的方案,把方案报到电影局,同时老厂长跟上面沟通,整个事就能成。”
方致远有些异:“有必要搞这么复杂吗?”
陈志谷没有直接回答:“我听广里的老人说,1980年,刘晓庆一个月工资56
块,和布景工人差不多。厂里经过商量,决定将刘晓庆、李秀明、张金玲连升三级工资,结果厂里面闹翻了天,职工们觉得凭什么只给她们三个涨工资,不给其他人涨?”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道:“如果我们直接提出成立制片公司,其他人听到制片组要拿走20的利润,连责编都能拿1的分成,你觉得有多少领导能接受?北影厂职工有多少能接受?你觉得他们会不会象当初那样闹起来?”
方致远明白了:“从去年到现在,第四创作集体给北影厂赚了2000多万的利润,让北影厂看到了摆脱困境的希望,而我一旦离开,北影厂脱困的希望就没了。为了让我留下,就算提出的条件比较苛刻,他们也会答应。”
陈志谷微微点头:“自古以来,都是不到绝境不改革。第四集体赚了2000多万,厂里的职工和领导,甚至上面的领导都有可能觉得,第四集体赚了这么多钱,直接把生产交给方致远管就行,还搞子公司干嘛?”
方致远冲陈志谷竖起大拇指:“厂长,高!实在是高!”
陈志谷哈哈笑道:“我这只是小手段,真正高的是你!”
两天之后,北影厂发布了一则通知,北影厂正式撤销五个创作集体,成立艺术中心,任命方致远为艺术中心主任,任命黄健中为副主任。
北影厂职工对方致远出任艺术中心主任,没有任何异议。
他们已经听说,第四集体今年拷贝数高达2200多个,比其他四个集体的拷贝数加起来还要多,第四集体给北影厂赚了将近1000万的利润。他们还听说《孤胆特工》在海外卖了几千万,北影厂可以分1000多万的利润。
他们觉得让方致远作艺术中心主任,主管电影生产,是理所当然的事,甚至有部分激进的职工觉得应该让方致远当厂长,全面抓北影厂的工作。
就在大家以为方致远会接手艺术中心,带领北影厂重塑辉煌,突然听到一则让人令人震惊的消息。方致远拒绝厂里的任命,正在考虑离开北影厂,因为他接到香江某家大型电影公司的邀请,让他主管电影生产,年薪500万。
这则消息迅速传遍北影厂,并掀起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