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海鲜坊,是香江开埠以来最有名的餐厅。
珍宝海鲜舫是一艘巨型画舫,于1976年10月正式落成,仿照中国宫廷建筑设计,内外都布满中国传统手工饰品及壁画,是名副其实的海上珍宝。历经四年建设而成,造价高达三千多万,总面积达四万五千平方,有世界上最大海上食府之称。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珍宝海鲜坊成为到港旅游的打卡景点。很多电影都曾经在这里取景,比如成《威龙猛探》,《哥斯拉》、《无间道2》等等;很多名人到访问香江,都会在这里吃上一顿饭,就连英国女王都不能免俗。
向家兄弟为了跟方致远搞好关系,在珍宝海鲜舫设宴招待。
象这种饭局没有美女作陪是不可能的,向桦胜叫来了女朋友张敏,王金叫来了邱淑贞,向桦强叫来了老婆陈兰,他们还专门叫来内地出身的刘佳玲,让他陪方致远。
“方生,你以后就是我向桦强的朋友!在香江这一亩三分地,我还是有些冷能量的。要是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你尽管开口!”珍宝海鲜舫的包间里,向桦强端起酒跟方致远碰了碰杯,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我是久仰向先生大名!永盛成立不过四年的时间,就已经成为香江电影圈的头部公司,丝毫不逊嘉禾,超越嘉禾只是时间问题!两位向先生的能力让人叹为观止,我真的是佩服之至啊!”方致远也将杯子之酒一饮而尽。
刘佳玲拿起酒瓶,给方致远的杯子倒满酒。
方致远吃了两口菜,假模假式地道:“今年永盛拍了八部电影,平均票房高达2600万港元,这个成绩简直太夸张了,部部成功,部部大卖,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向桦胜露出得意地笑容:“差不多十年前的时候,我跟哥哥投资了两部电影,亏得特别惨。我们两个很不服气,就天天泡在电影院里,一边看电影一边研究,这个电影好在哪里,哪里拍的不对都,到底能不能赚钱。”
向桦胜脸上的得意之情更甚:“现在我们已经练出了一种能力,一部剧本拿过来,我们就能大概估算出电影的成本和票房,最终筛选出我们认为能够成功的电影拍摄。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失败,我们选中的电影全部取得了成功。”
方致远心想这个时候的香江电影人拍电影,会特别用心的研究观众,研究观众的喜好,然而等香江电影衰落,他们开始北上的时候,就完全失去了对观众的尊重,除了糊弄还是糊弄,将合拍片变成了烂片的代表。
这跟香江人的心态有很大关系。
他们总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内地观众,总觉得我是香江人,我们香江可是东方好莱坞,随便拿点东西出来,就能让你们这些内地土包子服服帖帖的。
方致远笑着鼓掌道:“太厉害了!你们靠什么作判断呢?”
向桦胜倒也不隐瞒:“一部电影的票房,是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的总和:片名是否亮眼?题材是否吸引?卡士搭配是否合适?竞争对手实况如何?宣传能否造成声势?院线分析是否及时?电影质素是否过关?我们的电影都是这些元素齐全的电影。”
方致远拱拱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聊了一会儿香江电影,向桦胜把话题往内地市场引。
向桦胜看向方致远:“现在很多香江电影人总喜欢把打入美国市场挂在嘴上,我觉得内地这个拥有的11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才是香江最应该打入的市场。”
方致远淡淡地道:“我觉得香江电影人对内地的重视程度比不过好莱坞。美国人从1978年开始,就在为打入内地而奔波。1978年中国电影代表团到加拿大访问,美国电影协会主席知道后,立刻飞到加拿大,表达想进入内地市场的意愿。
在那之后,美国电影协会主席和八大电影公司的人基本上每年都会往中国跑两次,甚至连美国前国务卿万斯都专门为了这件事奔走过。为了进入中国市场,
他们甚至提出,在中国赚到的钱不拿走,用来建影院,或者用来投资。
他们为进入中国市场已经奔走了十来年,一直没有结果,但始终没有放弃,
甚至有好莱坞八大公司在北平开设了办事处。香江有好莱坞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开拓内地市场的努力上,真的跟好莱坞相比差得太远了。”
向桦胜深有同感:“香江电影人在这一点上做的确实不够。之前永盛根基浅薄,没有能力北望神州,只能着眼于香江。现在我们在香江站稳了脚跟,已经开始考虑进军内地市场的可能。方生是这样方面的专家,还请多多指教。”
方致远淡淡一笑:“指教谈不上,大家都是朋友,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便是了。只要能做到,我绝不推辞。”
向桦胜端起杯子道:“方生够朋友!我敬你一杯!”
说完向桦胜举起酒杯,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方致远也将自己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向桦胜给方致远倒上酒:“之前我听王金说,内地很快就会实行票房分帐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而还有传言,内地会放开对非合拍片的限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实行票房分帐是真的,明年会出政策;至于放开对非合拍片的限制,上面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不过就我的得到的消息,国家会对这部分电影实行配额制,
总共只有十个名额,要争取到名额非常难。真想进内地,还是应该考虑合拍片。”
“原来如此,看来要进内地只能靠合拍片了。”
“目前是这样,未来肯定会放开,但需要时间。”
“我最近在考虑将《鹿鼎记》拍成喜剧片,让周星驰来演。我听说金庸小说在内地挺受欢迎,要是《鹿鼎记》在内地上映,应该很受欢迎吧?”
“金庸小说在内地非常火,很多年轻人都看过他的小说,要是将金庸小说搬上银幕,而且质量不错的话,肯定会大受欢迎的。”
“既然如此,那我们合作搞《鹿鼎记》,你觉得如何?”
“当然可以,我相信《鹿鼎记》在内地会大受欢迎的。”
聊了一会儿合拍片的事儿,向桦胜抛出了一个新问题:“我们两兄弟除了电影,也做其他生意,在内地我们也想拓展一下电影以外的业务,不知道方生有没有可以介绍的生意?”
方致远目光闪了闪,脑海里冒出一个单词一一vcd。
从上半年给四合院装修镭射厅开始,他就在思考搞vcd的可能。
之所以想搞vcd,是因为香江和内地电影在90年代中后期崩盘的罪魁祸首之一正是vcd。如果能将vcd掌握在自己手中,并让电影公司能从中分一杯囊,那香江电影会死得慢一些,而内地电影能快速度过寒冬,并高速崛起。
后世互联网上有一种说法,vcd的发明者姜万勐由于缺乏专利意识,没有对其进行专利申请,导致万燕公司的vcd技术被其他公司轻易地学习和模仿,最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vcd的成果成为别人的嫁衣。
这纯粹是瞎扯,vcd是姜万勐是看到了美国斯高柏公司的技术,然后搞出了vcd,其v内核技术是斯高柏的译码芯片。姜万勐和万燕有点象小米手机,而斯高柏公司有点象高通,他不卖手机,但想做手机的通通得向他买芯片。
方致远的想法是从斯高柏公司手中,搞到译码专利,斯高柏公司已经在去年申请了专利,如果无法从斯高柏公司手中搞到专利,那就照猫画虎,搞一种不同的译码技术。等译码技术到手后,立刻将vcd搞出来。
vcd会火爆好几年,直到2000年后才被dvd取代。
vcd生意至少可以做六七年,可以轻松赚取几十亿。
在这个过程中,方致远完全可以搞出新的标准,搞出evd取代vcd,跟国外巨头搞出来的dvd较量,甚至取代dvd。而且他可以将译码技术、视频格式、音频技术等专利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做到产业链通吃。
上一世,在dvd大规模兴起后,国外企业组织了3c联盟和6c联盟,向国内dvd
企业收取高额的专利,他们一台机子收取的专利费高达18美元,而国内的dvd企业利润只有1美元,最终国内的dvd企业被生生压榨而死。
要是方致远掌握了整个产业链,完全可以避免这种状况。
不过要搞vcd,要用evd挑战dvd,没有电影公司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上一世索尼、飞利浦和东芝、松下的dvd标准之战,以及索尼、飞利浦的蓝光标准对战东芝主导的hddvd都是在电影公司支持下,分出胜负的。
不管技术有多好,要是没有高清片源,一切都是白搭。
方致远知道未来十年,永盛是香江最重要的电影公司。
如果真的搞vcd和evd,拉永盛入伙就非常重要。
方致远看着向桦胜,微笑着道:“我有个几百亿的生意,你有没有兴趣?”
本周热推:
成为巨星从一首东风破开始最强综艺策划师华娱93:从歌厅老板混成顶流写歌被拒,我出道成天王让你荒野求生,你手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