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体育大学的一间训练室。
此时熊星星正带着一帮武行,向方致远展示他编排的大决战打戏。熊星星手持一把塑料匕首,双眼紧紧盯着前面的“黑帮打手”,一个打手大喊一声,举起手中的铁棍就象他身上横扫过来,熊星星侧身闪过,一刀扎在打手背上—”
等熊星星他们展示完,方致远摇了摇头:“动作看起来还可以,但特点不够鲜明,我觉得既然主角的武器是匕首,就应该更多的展现匕首的特点,完全可以让主角攻击对手的手筋,通过割手筋,让对手失去战斗力。”
“那我重新设计,等设计好了,再请你看。”
“我比较忙,没办法随时随地过来,管浒他们也在香江,没办法看你设计的动作。我看这样吧,你多设计几套方案,找台dv,把设计的动作拍下来,然后把你设计的方案给我们看,我们从中选择最好的,这样能省不少事。”
“没问题,那我多设计几套方案。”
方致远转头对陈虹道:“陈虹,你拍戏的间隙,可以过来跟熊欣欣他们一起训练。接下来会出现一股合拍片浪潮,会有不少内地女演员参与其中。这些合拍片大部分都是古装功夫片,有武术功底的女演员会特别受欢迎。”
陈虹璨烂一笑:“我有空就过来训练!”
从体育学院出来,方致远和陈虹坐车来到新大都饭店。
《秋菊打官司》对方致远非常重要,是方致远整个计划非常重要的一环。他到新大都饭店是了解《秋菊打官司》项目进展,并给张艺某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张艺某看到陈虹,夸奖道:“致远,你女朋友真的太漂亮了!”
陈虹闻言喜道:“不愧是张艺某导演,眼光比某人好多了!”
方致远笑着对张艺某道:“她不是我女朋友!”
陈虹昂首挺胸地道:“现在暂时不是,未来一定是!”
张艺某哈哈大笑起来,这个叫陈红的姑娘太有意思了。
闲扯一番后,方致远进入正题:“剧本怎么样了?”
张艺某笑着安慰道:“有刘衡在,你就放心好了。”
没想到刘衡听到这话,拉着方致远道:“方制片,你赶紧劝劝艺某吧,《万家诉讼》是个好故事,可女主角不能让巩丽来演啊,巩丽的形象气质很难让人将她跟农村妇女想到一起。只要想到巩丽的形象,我就写不下去啊!”
方致远知道在《秋菊打官司》筹备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对巩丽演秋菊表示质疑,觉得她太过洋气,根本就不象农村妇女,让她演秋菊,这部电影肯定会砸。
不过巩丽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张艺某的眼光。
方致远拍了拍刘衡的肩膀,安慰道:“你要相信艺某,他不会为了捧女朋友而糟践自己的电影,也要相信巩丽的塑造能力,她不能说是中国塑造能力最强的演员,但肯定是最强的之一,她肯定能演好的,你就放宽心吧!”
张艺某听到这话有点激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致远啊!”
在此后一段时间里,方致远在几个剧组之间跑来跑去,一会儿在《秋菊打官司》剧组,给张艺某提建议,一会儿在《追击二王》剧组,给魏仁讲好莱坞是怎么把握节奏的;一会儿在《孤胆特工》剧组,审核熊星星编排的动作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第四集体的剧本《秋菊打官司》、《追击二王》、
《凶宅迷雾》都顺利通过了广里的审查,其他剧本也在积极修改中。
《千里滔滔心》却始终没有消息,方致远很是不解,国家为了对香江电影界统战,放开了对合拍片的限制,而《千里滔滔心》是最能展现内地香江一家亲的作品,是非常正能量的电影,过审应该没有任何,怎么会一点动静都没有。
又过了一周,方致远终于接到了电影局的电话。
滕进闲告诉方致远:“《千里滔滔心》已经通过电影局的审查,而且有不少领导观看了这部电影,他们对电影的评价都非常高,田部长点名要见见你,跟你聊这部电影。”
方致远知道滕进闲口中的田部长,就是广电负责电影的田崇明。
电影的主管领导召见,方致远自然是不敢不见。
第二天上午,方致远来到广电部,在办公室见到了田崇明。
田崇明五十岁左右,戴着金丝眼镜,身穿白衬衫,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看上去儒雅斯文,有点大学教授的感觉;但他目光无比锐利,仿佛能穿越时间的隧道,洞察人间的奥秘。
简单寒喧了几句后,田崇明开门见山地道:“小方啊,《千里滔滔心》这片子我看了,这是一部好电影。里面有香江演艺界的团结,有香江和内地的骨肉亲情啊!听说你是《千里滔滔心》的策划,全程参与了这部电影?”
方致远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参与《千里滔滔心》的过程:“我确实全程参与了这部电影,也给电影提了不少建议,但真正主导这部电影的是吴思远和香江导演协会。”
田崇明微微点头:“香江很快就要回归,总局最近也在组织下面的单位创作跟回归相关的作品。没想到香江率先拍出了这种展现香江和内地骨肉亲情的作品,也展现了香江演艺界对回归的渴望啊。就连上面的领导看完,都赞口不绝。”
方致远听到上面的领导对《千里滔滔心》赞口不绝,顿时喜形悦色。
既然连上面的领导都赞不绝口,那电影肯定能大规模发行。
方致远激动地道:“其实拍电影的时候他们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同胞受灾了,想为灾区同胞尽一点绵薄之力,同时也希望内地观众能够感受到他们这份心意。”
“我已经给中影公司说了,让他们尽快安排电影上映。”
“太好了,他们听到这个消息一定非常开心!”
“小方,刚才你说你在香江筹备新片,而且又跟香江电影人一起搞出了《千里滔滔心》,对香江电影应该比较了解,你对于合拍片怎么看,对放开对合拍片限制怎么看?”
“我觉得放开对合拍片的限制是对的,能让高质量的香江商业片进入内地。
现在内地缺高质量的商业片,各个电影厂都在努力拍商业片,但拍出来的电影跟香江和好莱坞比,差得特别远,很多观众喜欢去录像厅,不愿意进电影院。
让香江电影以合拍片的形式进来,能吸引观众进电影院,能够繁荣市场,而且内地电影人也能够通过跟香江电影人的合作,提高自己拍商业片的水平,进而创作出优秀的商业片。”
田崇明微微点了点,国家放开对合拍片的限制,除了香江即将回归,需要对香江电影人统战外,就是希望通过跟香江电影人合作,提升内地电影的制片水平这个方致远眼光不错,看到了放开合拍片的意义!
方致远话锋一转:“这是理想状态,实际上会出现另外一种局面。合拍片主演和主创团队都是香江人,内地只能提供一些最基本的劳务输出,什么都学不到,结果香江电影以合拍片的形式抢占市场,而各个电影厂生存会更加艰难。”
方致远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上一世国家在1991年放开对合拍片后,合拍片数量直线飙升,1993年合拍片数量高达53部,占了国产电影的三分之一,其中票房榜前十名中合拍片占了五部,到了1994年,合拍片更是占了七部。
到这个时候,总局意识到事情不对,这些合拍片基本上都是买个厂标,主演和主创都是香江人,内地电影人完全是底层劳工,这么搞合拍片,非但无法提升内地电影的水准,反而会大规模挤占内地电影的生存空间。
总局觉得这么下去不行,在1994年对合拍片进行限制。
田崇明眼中露出不可思议的光,总局在放开合拍片限制前,讨论过放开限制的利弊得失,当时就有人提出,放开限制有可能什么都没有学到,反而被香江电影挤占了生存空间。
不过大家觉得改革是摸石头过河,出问题是正常的,到时候调整就行。
没想到方致远能看到这一点,而且看得比很多人都清楚!
这个方致远真是了不得啊,他的眼光比很多领导都要强!
难怪他能说动香江电影圈,搞出了《千里滔滔心》这样的电影!
田崇明不动声色地道:“那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呢?”
方致远不动声色地道:“我觉得总局可以出政策,对合拍片提出要求,比如规定电影主要演员有三分之一是内地人,男主角是香江人,女主角就必须是内地人;同时要求电影主创必须有一半是内地人,让内地电影人能深度参与合拍片的制作。”
方致远眼中暴起一团金芒:“通过深入合作,就算香江电影短时间挤占了内地市场,只要内地电影水平起来,也可以很快将市场抢回来!”
田崇明暗暗点了点头,这个方致远真的是个人才,不但有想法,而且有办法!可惜他太年轻了,不然等陈志谷退休,完全可以让他接手北影厂!
田崇明笑着夸奖道:“小方,你这个建议非常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