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想明白后,浑身轻松不说,还带着点小兴奋。
“妹妹说的哪里话,未免太见外了些。”
“想来,妹妹应该是想了解些经营方面的事?”
见林黛玉点头后,她又继续说道:“放心,林妹妹你随便问,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太好了!”
林黛玉高兴地拍了拍手,接着问道:“宝姐姐,从你的专业角度来看,镇远侯府适合做哪方面的生意,或者说从什么方面可以增加稳定的财源?”
她原本也有给自己,嗯,或者说林宅增添点财源。
然而,属于她的银子并不多,父亲那边还没来信,故而推迟了下来。
如果能在薛宝钗这里得到些经验,明年或者以后有银子了,也可以给自己相应增加点财源。
正如嬷嬷说得那样,手中有钱,心中不慌。
薛宝钗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在心中思索,并打好腹稿。
好一会儿之后,她才准备好。
“林妹妹,我只能根据我的阅历和对经营的理解,给你说上几句。”
“但具体要不要做,如何做,这,我就不方便多嘴了。”
“毕竟,薛家虽是皇商,但说白了就是商户,对勋贵们的实际经营策略,只是略有耳闻,不敢说知道的很具体。
而我也只是在薛家商号背后替母亲出谋划策,掌控大方向,具体的经营还是得靠下面的掌柜和伙计。”
“你要真问我具体该怎么做,我并不一定比那些伙计知道的多。”
林黛玉挑了挑眉道:“妹妹我自然知晓这个道理。”
“而且我,嗯,是侯府需要的就是个思路。”
“具体的事情,自然是由侯爷决定是否要做,决定后也只是派人去办,用不着侯爷自个儿操心。”
林黛玉的谦虚之语,薛宝钗羡慕的同时,心里其实也有些对镇远侯产生了莫名的期待。
到底是什么样的英雄人物,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林妹妹这样一个才华横溢,清高自傲之辈如此上心?
“恩,那我就简单的说几点。”
“首先,通常来说,文武官员的来钱路子不一样。
文官有文官来财的门路。”
“文官通常是收各种孝敬,比如说冬天的“碳敬”,夏天的“冰敬”,又或者门生子弟的孝敬,其实就是打着个幌子,给银子。”
“这种钱每个文官都有,只是多少的分别,算是明面上的潜规则,朝廷都不会拿此事做文章。”
“法不责众嘛,你也明白的。”
“武官,要不就是吃空饷,要不就是掺和在权利影响范围内的某些生意,又或者收跟文官类似的门生属下的孝敬银子。”
“而有爵位在身的勋贵,来财的路子就多了去。”
“如镇远侯这般的新晋勋贵,通常来说,大同那边的军中将领,只要没犯糊涂,多多少少都会派人进京给侯爷送礼。”
“毕竟侯爷是大同边镇出来的,先天上就属于大同军武的主心骨,是他们在京城的天然靠山。”
“给侯爷进贡,好处多多。”
“甚至蒙古那边,但凡进京呈贡,多少也得给侯爷送上一份心意。”
“这还是摆在明面上的好处,没人拿这些说事的。”
“至于暗地里的,那就太多了。”
“象是一些低级或者没靠山的商家,又或者低级的官员想找个靠山,就得给靠山进贡,这也是收入的来源。”
“当然了,想来林妹妹也不是问这个,姐姐我就不多嘴了,免得污了妹妹的耳。”
薛宝钗十分聪明,并没有直接说,要不薛家每年给侯府送银子,换取侯府的庇护。
这种事,她一个姑娘家不方便开口不说,林黛玉也不好做主,还是不说为好。
仅仅只是提点一下,要是侯府,或者林妹妹有心的话,自然会跟她或者薛家再联系的。
林黛玉一副长见识的模样说道:“敢情当官还有这么多门道和收入,我以前都不曾知晓这些。”
她心里在想,父亲坐镇扬州,管着两淮盐务,哪怕再清廉,怕是也会收不少银子吧?
亏她还为远哥哥担心,怕侯府没有多的财源,将来日子过的紧巴巴的,远哥哥会头疼。
哼,明儿个去侯府问问,是不是远哥哥在看自己笑话,明明知道这些,却没有告诉自己。
“宝姐姐,黛玉只是想通过正常的经营操作,给侯府增添一条或几条抵御风险的门路。”
“听凤儿姐姐说,荣国府就因为吃老本,没有开拓新的财源,才会入不敷出,以至于出现亏空。”
“如今侯府人少,日子还能舒服过下去,要是将来人多了,万一也出现荣国府这种情况,可不好处理。”
“所以,还请姐姐费心,帮忙想个法子。”
薛宝钗闻言,只好说道:“正常的经营操作,那也有。”
“比如说跟牙行打听哪里的店铺要发卖,可以看看价格位置如何,再考虑是否买下来。”
“无论是自己做买卖,还是出租给商家,都是细水长流的财源来路。”
“这是一次付出,可以长久稳定收入的法子。”
“再有就是购买良田”
林黛玉摆摆手道:“不,这个就算了吧。”
薛宝钗自然理解为何她这么说。
“恩,还有就是侯爷身边要是有空闲的人手,可以打着侯府的旗号,四处倒买倒卖。”
“比如说,去大同,购买那边的牛羊马之类的,运到京城或者南边发卖,赚的就是两地的差价。”
“当然了,这种买卖就是很辛苦,花费的时间还多,一个不小心,货物损坏也可能会亏本。”
“林妹妹,你要知道,这经营一道也不全是只赚不赔的。”
“象是我薛家,哪怕生意做了几十年,经验可以说十分老道,不也有店铺亏损的么。”
“所以,想要给侯府增加财源,还是要看侯爷和你怎么想。”
林黛玉脑子有点懵,感觉今儿个学到的新知识有点多,还得抽空好好思量才行。
“多谢宝姐姐的告诫,黛玉会认真考虑的。”
“恩,黛玉会找机会跟侯爷说清楚,到时候看他怎么说吧。”
接下来,两人便没再继续聊经营方面的事,而是聊起其他的八卦。
比如说贾元春,又或者贾宝玉。
“说起来,元春姐姐有了妹妹的帮衬,如今在侯府过得应该很舒心了吧。”
宝姐姐指的是嫁妆一事吧?
舒心?
嘻嘻,这,或许吧。
林黛玉笑嘻嘻地说道:“应该吧,毕竟身边有了熟悉且可靠的人,手里又有闲钱,总比以前强嘛。”
“对了,宝姐姐,如今我也离了荣国府,跟侯爷也定了亲,你跟宝玉的事?”
言外之意,没人跟你争宝玉,你嫁入荣国府的愿望是不是能实现了?
薛宝钗闻言,苦着脸说道:“林妹妹,这事怎么说呢?”
“我也跟你在信中提及过,要不是哥哥在金陵坏了事,薛家商号又经营不善,面临诸多势力的打压,我们也不会来京城投靠姨妈,住进荣国府。”
“我妈妈想着哥哥不经事,所以就跟姨妈有那方面的打算,想靠着荣国府帮衬薛家,因此还弄出个金玉良缘的传闻来。”
“可,荣国府之前不是将我排除在外么,我家里就感觉有些不安。”
“现在还在迟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帮助薛家度过难关。”
“怕就怕,到时候人过去了,薛家的家产也会跟着过去,到时候薛家还能否存在都是个问题。”
林黛玉诧异地问道:“那姨妈娘家那边呢?”
“就没想想办法?”
“还是说,其实那边也对你们有别的心思?”
薛宝钗苦笑道:“恩,当初也跟王家提过请他们出力帮忙,可他们想要八成,薛家全部财产的八成,才肯使出全力帮忙。”
“呵呵,要不是如此,我们怎么可能明明在京城有房产,还要厚着脸皮借住荣国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