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我们手上有几款互联网应用软件,正在内部使用。
可是,按照您的计划,等这些软件投放公众市场的时候,都不选择收费!
这该怎么盈利呢?”
这个问题已经像一团迷雾一样,在马云飞的心头萦绕了许久。
他实在想不明白,张启明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策。
之前,他们公司的办公软件,都是通过用户付费来盈利,而且这种方式一直都很成功。
张启明却很早就提出,今后这些互联网应用软件,将会免费提供给个人用户使用。
这与之前的盈利模式简直是天壤之别!
马云飞觉得这些应用软件都非常出色。
即使定价稍微高一些,也肯定会有大量的用户愿意购买和使用。
可是,张启明却偏偏选择了免费这条路,这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马云飞苦思冥想,始终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究竟怎么做,才能在免费的情况下实现盈利?
张启明似乎看穿了马云飞的心思,语气轻松地回答道:
“马总裁,你对互联网行业的盈利模式还不够了解!
在这个行业里,免费才是真正的王道!
虽然现在你可能不太理解,但以后你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方式,大多都是前期烧钱赚市场,后期上市赚钱模式。
前世微软是通过将ie预装进dows 95系统,利用操作系统的市场支配地位,迫使用户默认使用ie,无需额外下载。
ie的默认地位为微软带来了搜索、广告等衍生收益。
用户通过ie访问sn首页或bg搜索,微软可直接获取流量分成。
仅通过默认搜索服务,微软年收益就超数十亿美元。
早期的互联网软件,不管是门户网站还是浏览器,最大的盈利大头都是广告。
微软就是利用了系统与应用有“不可分割性”。
将ie的渲染引擎嵌入系统核心,导致word、资源管理器等数百个系统程序依赖ie运行。
用户若卸载ie,会导致系统崩溃,形成技术层面的“用户锁定”。
这种设计迫使开发者基于ie框架开发应用,进一步巩固dows生态壁垒。
只是这原本是一手的好牌,却被微软打的稀烂。
或许是微软系统和ie浏览器,已经占据绝对优势,认为自己已经没有竞争,开始忽略更新。
微软在后期,长期忽视浏览器更新,导致兼容性差、安全性低等问题积累。
垄断地位使用户被动接受,开发者亦需优先适配ie,形成“恶性循环”。
也因为这个恶性循环,被欧米直接起诉反垄断,处罚巨款。
起诉理由就是微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捆绑浏览器,违反公平竞争。
被多次罚款超过20亿欧元。
还被强制推出无ie版本dows。
米国司法部更是险些拆分微软。
微软要是老老实实的做好一名服务者,将推出的各种软件好好经营更新。
或许还不至于被这么针对。
有微软在前面踩过的坑,张启明自然不会走老路。
操作系统的垄断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助力浏览器的推广。
浏览器作为早期互联网的重要入口,是网民上网时的首选应用软件。
这种紧密的关联,使得操作系统与浏览器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的成功可以带动另一方的发展。
这种依赖垄断所带来的效应,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
从短期来看,捆绑策略确实有助于启明科技掌控互联网的入口,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从长远角度考虑,过度依赖系统捆绑可能会导致技术的僵化。
使企业错失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机遇。
不过,有张启明在,完全不必为此担忧。
他对于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走向,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正确的道路应该如何去走。
通过将方舟系统与浏览器相结合,可以为丰收系统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商业护城河,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只要启明科技能够持续保持技术创新,将其与用户需求紧密结合。
踏踏实实地做好用户服务工作。
就能够避免被用户所反噬。
张启明为方舟系统精心打造的软件护城河,其中不仅包含了一些常见的办公工具软件。
还涵盖了浏览器、即时通讯软件以及门户网站等等各类互联网应用软件。
这些软件并不会一次性全部投放市场。
它们是张启明为方舟软件准备的充足弹药,旨在与微软展开激烈的竞争。
在软件生态方面,张启明做了如此多的准备,在硬件生态方面自然也不会落下。
方舟系统必须要确保对主流硬件的高度兼容性,这样才能让全球绝大多数的 pc 硬件厂商,都能够与之完美兼容。
在微软前世的发展历程中,与一些低价 pc 厂商的合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戴尔和惠普等。
这些低价 pc 厂商通过提供价格亲民的产品,成功覆盖了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为微软的市场拓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现在这一世,情况发生了变化。
戴尔已经被张启明提前成功投资收入囊中,如今戴尔所使用的系统正是方舟系统。
这为方舟系统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咚咚……”
马云飞听到张启明没有详细解释意思,正要再次开口,被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打断,只能将心中的疑惑压下。
起身走向门口,打开房门。
看到是曹思琪到来,连忙侧身邀请:“曹秘书,请进!”
曹思琪点了点头,走进房间径直走到张启明身旁。
汇报道:“张生,连想、浪潮、长城、戴尔代表已经到了,前来参加会议的人,已经全部到齐。”
张启明闻言,点了点头。
“走,去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