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个油盐不进的男人,郭沁筠内心又涌起一阵怒火
分明感觉得到这个男人蠢蠢欲动的欲望,可这厮就是不肯松口,还口口声声各种理由来推托,但她根本不信
说完这话之后,郭沁筠把那盘在冯紫英腰际的双腿轻轻一夹,翘臀微摇,冯紫英立时就感受到了这个女人的威力和魔力,不由自主地就想要挺身吸气,这个妖孽!
张师在自己离京之前会到京,冯紫英已经深刻意识到了自己身畔女人太多带来的种种烦恼和问题,但他无怨无悔
都这么莫名其妙地来到这个时空中了,若是还不能一遂前世魂牵梦绕的愿望,那这一世未免就获得太无趣了一些,钱银可以不在乎,权势可以慢慢来,但是惟独那书中美人却是绝对不能少的,这就是冯紫英今生所愿
所以才会明知道上了王熙凤会带来许多麻烦,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将其纳为禁脔,那种一己独占的滋味不是其他所能比拟的
至于黛钗四春,湘云岫烟,李纨二尤,鸳鸯平儿,晴雯紫鹃,这些女人,他一个都舍不得放手,甚至自己在身份地位上的步步高升,一个最大的动力也就是自己可以更理直气壮地将这些女人纳为己有
换一个时代,你便是有你逆天之力,也没有这种可能,但在这个时代,你真的可以为所欲为,这就是这个时代的魅力所在
但是无论如何幻想,冯紫英没有预料到自己竟然会和这样一个女人牵扯上瓜葛,而且居然还成了这样一种诡异古怪的关系
坦裎相对,零距离甚至负距离接触,再想想这个女人的身份,妥妥地要诛九族之罪啊,但冯紫英发现自己居然没那么紧张,甚至还有点儿恣意妄为的感觉,干都干了,还能如何?记住网址
现在这个女人竟然还要和自己来谈条件,话里话外的意思他也听明白了,那就是只要自己替她儿子出力,她便任凭自己为所欲为
不得不说这个女人够狠,或者说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了,更为关键的是周培盛和周德海二人就在外边,也毫无声息,毫无疑问也是赞同和支持这个女人如此行径
周培盛都是宫中老贼了,居然也支持这样的乱行,只怕也真的是穷鼠噬狸孤注一掷了
这也真是认定了自己见了女人便迈不开腿,也仗着这个女人天赋异禀,料准自己食髓知味舍不得放手么?
冯紫英不认为自己就那般不堪了,虽然他也很回味先前那如痴如醉的快活滋味,但他还不至于忘了正事儿
不想接这个话茬儿,但是这个女人还在用这样一个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姿势坐在自己身上,冯紫英都觉得不说两句,真的对不起对方
郭沁筠心中终于一松,无论如何,这个男人终于松口了
在她看来,只要对方松口,那就有机会,至于说能做到什麽程度,她自有道理
张景秋之所以不肯出声,不就是担心遭到攻讦么?只要冯紫英能开口帮衬一二,说几句话,就能带动风向,张景秋就能趁势而行,局面就能有所改变
而陈敬轩同样也能借这个势头寻找机会,毕竟张景秋也是作了那么多年兵部尚书的,多少也还是有些影响力
现在的关键就是根本就没有人替恭王发声,或者有,那也都是无足挂齿的小角色,根本没有人打上眼
妈的,这还真是赖上了,可自己又不是那等吃干抹净,提上裤子不认账的主儿,哪怕明明就是对方设下的圈套,引自己入彀,自己还是做不到,尤其是最后那一会子,自己完全沉迷其中,不完全是那香雾的原因了,这一点自己心里有数,那郭沁筠一样心里有数
只有二人的情况下,否认那些,既无必要,也没有意义,对方已经说了,一切但凭心
看着郭沁筠都说到这般了,冯紫英还能说什麽,索性就一个鹞子翻身,将其按翻在下,恣意纵送,……
冯紫英走的时候甚至都没有和周氏叔侄打招呼,这二人毫无疑问也是参与者,倒不是不好意思,这等阉人,对这类事情看得更开,对利益更为看重,肯在院外守这么久,那足以说明一切了
冯紫英也猜得没错,周氏叔侄看着冯紫英消失的背影,稍候了一阵,周德海留在外间,但周培盛却小心翼翼地进了门
看着早已经收拾打扮停当的郭沁筠还在梳妆台前的落地镜边上旋转了一圈,整理了一下头饰,这才嫣然一笑地转过身来,周培盛心中一动,"娘娘,成了?"
郭沁筠傲然一笑,"能不成么?"
周培盛有些大喜过望之余,又有些不敢置信,冯紫英可不是这么容易降服之辈,就这么容易认栽,或者说上钩了
郭沁筠脸上也浮起一抹忧色,这恐怕是最现实的问题
周培盛这最后一句话就有些耐人寻味之意
饶是郭沁筠对周培盛毫无避讳之意,但言及这个话题,还是有些羞意,迟疑了一下才低声道:"总归不会差才是,他那等人,这方面更是甘之如饴,食髓知味,便是临走之前,都还意犹未尽,……"
周培盛心中一喜,以拳击掌,"那便好,只要他如此,去陕西这一走,兴许还能让他恋恋不忘,日后回来,更是难舍,……,如此这事便算是成了,娘娘心中也该放心许多了,……"
郭沁筠微微摇头,身子越发挺直,目光望向院外:"我总有一种感觉,似乎他对哪一位监国,甚至继承皇位都不甚在意,嗯,似乎其内心对所有人都不看好,培盛,你说这朝中文臣都是这般态度么?"
周培盛沉默不语,良久才缓缓道:"都言本朝和前明略有不同,更像是前宋,皇帝与士大夫工天下,这共天下是共治天下,还是共有天下,也没个说法,而这个共治,以什麽方式共治,亦有太多说法,但据老奴所知,当下朝中诸公是极为反对再有元熙三十年之前那等情形的,他们不会再容忍那等情势的出现,……"
郭沁筠沉吟不语,元熙三十年之前的情形她也是大略听说过的,那是太上皇秉政中前期,太上皇那时候威望甚隆,通过不断地调整内阁和六部重臣,把皇帝权柄用到了极致,而所选阁臣尽皆是其心腹,许多江南北地的士人领袖皆备其弃用或者打压,导致朝中只有皇帝旨意,而听不到士林声音,所以也导致后来这些阁臣重臣致仕之后被士林一致唾弃,认为他们不配为士人,而只是皇帝犬马
这种情形一直到元熙三十年蒙古人入侵朝廷局面不利之后才开始变化,而那个时候元熙帝病了一场之后精力不济,不得不开始启用申时行\沈鲤等个性鲜明威信卓著的士人,而士人们也从那个时候开始夺回属于他们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