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华灯初上。
李氏宗族内核驻地,那间平日里用于决议族中大事的正厅,此刻灯火通明,人影攒动。
以长子李青山为首,李青河、忠伯、雷横、赵致远等一众打理家族庶务的内核骨干,以及李长云、李长雨、李长月等几名自海外灵脉之地归家探亲的子弟,皆肃然立于厅中
人人脸上皆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期盼,目光齐刷刷望向厅门方向,摒息凝神,连衣角摩擦的细微声响都清淅可闻。
终于,在众人崇拜的目光中,沉稳的脚步声自廊外由远及近。
一道玄色身影,出现在灯火阑珊处。
正是离家数月、远赴南疆的李应龙。
他风尘仆仆,面容较之离去时略显清减,但一双眸子却愈发深邃内敛,顾盼之间,不见丝毫疲态,反有一种潜龙归渊般的沉静与威仪。
周身气息圆融,与这方生养他的天地隐隐相合,仿佛他站在那里,便是定海神针,便是家族脊梁。
“父亲!”
“族长!”
霎时间,厅内众人齐齐躬身行礼,声音带着哽咽与激动,汇聚成一股热流,冲散了先前凝滞的气氛。
李应龙目光缓缓扫过一张张熟悉而激动的面孔。
这一张张面孔,与他脑海中前世商场上的冰冷算计、孤身奋斗的景象交错重叠。
一股暖流自心底最深处涌出,熨帖着纵横两世的灵魂。
这份毫无保留的依赖与牵挂,这份血脉相连、荣辱与共的亲情,正是他于此世扎根、奋力前行的最大动力与锚点。
“都起来吧。”
他声音温和,却自带一股令人心安的力道,抬手虚扶。
众人这才直起身,依旧目光灼灼地望着他。
“此行数月,家中诸事,辛苦诸位了。”
李应龙步入厅中,在主位坐下,语气平和,并无久别重逢的过多寒喧,直接切入正题:
“青山,族中近来可还安好?”
李青山深吸一口气,强压激动,上前一步,拱手禀报:
“回父亲,托父亲洪福,族中一切安好。各处产业运转顺畅,码头商路亦无波折,城内外安靖。儿子与诸位叔伯兄弟谨守父亲离去时定下的章程,未敢有丝毫懈迨。”
他言语简洁,只概括大局,并未详述具体事务与可能存在的细微难处。
因为他深知,父亲既然将凡俗产业交由他总揽,便是信任他的能力。
若事事详报,反显自己无能。
父亲需要的是大局稳定,而非锁碎汇报。
他只需在真正关乎家族命运的关键节点,或遇自身难以决断的重大事项时,方才请示。
李应龙微微颔首,对长子的表现颇为满意。
放权便要彻底信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他只需把握大方向,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引或纠正即可,具体经营,当由新一代放手施为。
“恩,安好便好。你们办事,我放心。”
他略一停顿,转而问道:
“随我同来的怒龙族勇士龙涛几人,安排得如何了?”
李青山立刻回道:
“父亲放心,龙涛队长及其馀族人,儿已安排在城内最好的驿馆歇息,一应用度皆按最高规格款待。父亲允诺赠予怒龙族的布匹、盐铁、茶叶、瓷器等物资,也已从库房调集完毕,正由得力人手连夜装船,明日拂晓前必能全部安置妥当,绝不会眈误后日约定的启程时辰。”
“甚好,怒龙族是我李氏第一个盟友,也是强大的伙伴助力,与我帮助良多,不得有丝毫怠慢。”
李应龙点头,目光随即转向坐在下首一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的老者身上。
此老乃是族中医术最高的林老先生,亦是林小婉的祖父。
“林兄,”
李应龙的语气带上了敬重:
“关于小婉之事,需向您说明:此番南疆之行,机缘巧合,小婉主动提出愿暂留怒龙寨,跟随其族中药祭龙芸长老,深入学习灵植培育与南疆医药之术。”
林老先生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欣慰与了然。
李应龙环视众人,声音提高了几分:
“今日借此机会,老夫亦有一言,望尔等静听。”
厅内顿时鸦雀无声。
“《荀子》有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固然重要,然人之成才,更贵在有‘自直’之心!老夫授业传道,从不喜门下尽是循规蹈矩、亦步亦趋之辈,吾更愿见尔等如朴玉,经世事琢磨,生发出属于自己的灵光与棱角!”
他目光湛湛,如同能穿透人心:
“林小婉此次所为,便深得吾心!她不固于家族羽翼之庇护,不囿于眼前之安逸,能明辨自身禀赋所在,敢于抓住机缘,远留异域,求索未知之学!此非叛逆,而是担当!是为家族长远计,欲以一技之长,夯实我李氏未来之基业!此等眼光、胆识与为公之心,方是我李氏子弟应有之气魄!”
“尔等日后,无论修行、治事、乃至为人处世,皆当如是!需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凡事多思、多问、多行,勿要沦为只知听令而行、不思进取之提线木偶!家族之未来,在于创新,在于开拓,在于尔等能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席话,如暮鼓晨钟,敲在众人心间。
李长雨眼中精光闪动,若有所思;李长云握紧了拳头,似有所悟;便是李长月、李长雪等女子,亦觉心胸壑然开朗。
族长此番言论,无疑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看到了超越日常修行与家族任务的、更为广阔的成长可能。
“族长教悔,铭记于心!”
众人齐声应道,声音中带着前所未有的振奋。
李应龙微微颔首,目光再次看向林老先生,语气转为肃穆嘉许:
“林小婉此举,乃大公无私,心系家族之典范!为彰其功,亦为昭示家族赏罚分明、唯才是举之规,老夫决意:自今日起,林家一脉,不再为李氏附庸,擢升为李氏血盟兄弟之家,地位与宗家旁系等同,福祸同担,荣辱与共!”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随即爆发出低低的哗然与由衷的赞叹。
林老先生更是激动得浑身颤斗,老泪纵横,起身便要行大礼,被李应龙隔空一道柔和气劲托住。
“林兄不必如此,此乃小婉与林家应得。”
李应龙继续道:
“另,赏林家如下:东海明珠百颗,赤金千两,临海城内繁华地段三进宅院一座,城外良田百亩;此外,家族库藏之《百草图解》手抄本一部,低阶‘蕴气丹’五瓶,‘解毒散’十剂,一并赐下,助林家精研医道,培养后进。日后家族开辟药圃、丹房,林家子弟可优先入选,资源倾斜!”
赏赐之厚重,尤其是后者涉及修行资源的倾斜,再次让众人心惊,同时也更加明确了族长的决心---只要对家族有功,无论姓甚名谁,皆可获得难以想象的回报!
那些外姓的管事、护卫首领如雷横、赵致远等人,看得眼热心跳,心中对家族的归属感与效死之心,更是攀升至顶点。
“谢…谢族长天恩!林家必世代效忠,永不相负!”
林老先生哽咽叩首,这一次,李应龙受了他的礼。
一番人心激励与典范树立之后,厅内气氛愈发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