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力象蛛八足迈动,沉稳迅捷,拉着蛛车在一条明显经过人工夯实的宽阔驰道上疾行。
道旁古木参天,藤蔓垂挂,湿热的南风裹挟着浓郁的草木气息与隐约的兽鸣,不断掠过车窗。
车内,李应龙静坐闭目,实则灵识微展,感受着这与临海城乃至海外孤岛截然不同的地脉气息。
林小婉则略显好奇地通过车窗缝隙,打量着窗外飞逝的奇异景致。
阿雅与岩刚并肩而坐,面色紧绷,眼中唯有对那“冰魄灵参”下落的急切与担忧。
驰道显然专为蛛车所设,避开险峻地貌,一路坦途。
不过两个时辰,车速渐缓,前方一座依托山势、傍水而建的巨大寨落映入眼帘。
寨墙多以巨木与粗竹混合搭建,高耸险峻,其上可见身着各色民族服饰、佩戴刀弓的守卫巡戈。
寨门开阔,人流如织,车马喧嚣,远比木龙垣关口热闹百倍。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复杂的气味:
药材的清香、兽皮的腥臊、香料的馥郁。
“血蛊寨到了!”
驾车的黑蛊族师傅吆喝一声,蛛车稳稳停靠在寨门外一处广阔的车马场。
此站并非终点,但车上乘客十有八九皆在此落车,人流瞬间汹涌。
众人一落车,便步履匆匆,朝着寨门内那片最为喧嚣、屋舍最为密集的局域赶去,仿佛慢了一步便会错过天大的机缘。
阿雅跳落车,急急对李应龙道:
“李老先生,那边就是血蛊寨的街场,和外界的坊市类似,寨子里交易往来都在那里,但我们南疆百族修士与普通人混居,不分彼此,所以里面鱼龙混杂,什么都有,普通人、修士、各族商人都在里面,分局域摆摊交易。”
她抬手指向街场外围一处相对僻静的角落,那里有一栋孤零零的竹楼:
“您要找的千机百晓门分堂就在那儿,门口挂着一把显眼的油纸伞,很好认!”
她语速极快,显然心思早已飞到了那可能存在的冰魄灵参上:
“我们兄妹得立刻去街场里打听消息,迟恐生变!晌午时分,我们在街场东头那家‘瘴雨茶楼’碰面可好?”
李应龙理解颔首:
“正事要紧,二位速去。晌午茶楼再会。”
“多谢老先生!”
阿雅抱拳一礼,岩刚也重重一点头,两人旋即转身,如游鱼般导入人流,眨眼消失不见。
李应龙不再耽搁,对林小婉微一示意,二人便随着人流,走向那喧声鼎沸的血蛊寨街场。
街场规模极大,道路以卵石铺就,两侧棚铺林立,旌旗招展。
果然如阿雅所言,此地凡人与各类修士摩肩接踵,全无外部修行界那般泾渭分明。
售卖之物更是光怪陆离:
巨大狰狞的兽骨、色彩妖艳的活蛊、灵气盎然的草药、淬毒泛蓝的兵刃、乃至各种灵兽幼崽…
应有尽有,秩序略显混乱,却自有一股野蛮生长的活力。
二人无暇细看,依着阿雅所指,很快在街场边缘一处相对清静的角落,找到了那栋竹楼。
此楼样式确是南疆常见的干栏式竹楼,以粗竹为柱,笆蕉叶覆顶,共分两层。
但其建材显然经过特殊处理,竹身泛着沉黯油润的光泽,笆蕉叶亦坚韧异常,风雨难侵。
让它显得与众不同的,是檐下悬挂的那把硕大撑开的朱红色油纸伞,伞面上以墨线勾勒出繁复的云纹与鸟兽图案,隐隐构成一个玄奥的符印。
楼体并无匾额,唯有门扉一侧悬着一块小小的木牌,刻着一个“晓”字。
竹楼虽看似不起眼,但进出之人却神色各异,有匆忙、有谨慎、有期待,皆非寻常集市闲逛之徒。
气息也多在炼气期,间或有一两名气息庞大的修士面无表情地踏入或走出。
“走,进去。”
李应龙整理了一下衣袍,将自身气息收敛,领着林小婉迈步踏上竹梯。
一掀开那看似普通的竹片门帘,内外竟是天壤之别。
门外市井喧嚣如潮水般退去,瞬间被隔绝在外,仿佛踏入另一个静谧空间。
一股清凉、带着淡淡南疆香料的气息扑面而来。
门帘之后,并非想象中逼仄的竹室,而是一个颇为宽敞的厅堂。
厅堂地面铺着颇具特色的地毯,四壁并非竹墙,而是某种哑光的深色木质板材,天花板则镶崁着散发柔和白光的萤石,将室内照得通明。
数套竹制桌椅错落摆放,供人等侯休息,此刻已有三五人默然静坐。
正对大门处,是一排类似当铺柜台般的设置,以厚重的暗色珠帘隔开,形成一道道业务柜台。
其后坐着数名身着统一灰色短褂、头戴方巾的南疆女性,正低头处理文书或与柜台前的人低声交谈。
整个环境整洁、安静、高效,与门外南疆寨落的粗犷野性截然不同,透着一股冷峻、专业且神秘的气息。
若非亲眼所见,绝难想象在这南疆边陲陲寨落中,竟有如此一处所在。
李应龙从这里,竟然看出了一丝前世金融机构办理业务的气氛。
一位同样穿着灰短褂、面容清秀的年轻侍者立刻迎上前,微微躬身,声音平和:
“二位安好,欢迎光临千机百晓门血蛊寨分堂。请问是咨询、委托还是领取任务?”
态度热情周到,流程清淅。
李应龙扫了一眼大厅侧壁悬挂的木牌,上面以通用文本和几种南疆主要族裔文本标注着各类业务范畴:
“情报查询”、“任务发布”、“悬赏领取”、“机密委托”、“物品鉴定”等,分区明确。
“查询情报。”
李应龙沉声道。
“好的,请您至三号台稍候取号。”
侍者引他们到一旁取了一支竹签,递给他们,上面刻着一个数字,言明叫到号码即可前去。
不过片刻,柜台后一名灰衣人便叫了他们的号。
来到三号柜台前,内中是一位面色冷静的中年人:
“请问欲查询何类情报?大致范畴即可,以便为您安排映射静室与执事。”
“地域秘辛,历史渊源。”
李应龙言简意赅。
中年人点头,递出一块更小的木牌:
“请二位持此牌,沿左侧廊道直行,至第七间静室,自有执事为您服务。”
依言而行,推开第七间静室的门,内中陈设更为简单,仅一桌两椅。
桌子对面,坐着一位全身笼罩在宽大黑袍中、连面部都隐藏在兜帽阴影下的身影。
其人气息模糊,难以分辨具体修为与年纪。
“请坐。”
黑袍人的声音通过兜帽传出,声线低沉而平直,显然经过特殊处理,听不出男女老幼:
“出示号牌,陈述查询内容。”
李应龙将木牌放在桌上,直接道:
“查询东海之滨,临海城周边地域,古称‘绝灵之地’的成因渊源,以及与古老宗门‘三仙宗’之关联。”
黑袍人闻言,并未立即回应,而是自桌下取出一件长条状法器。
那法器形似玉尺,通体漆黑,表面光滑,隐约有细密符文流动。
只见其指尖泛起点点灵光,在那“玉尺”上快速滑动数次,似在检索目录。
片刻后,那毫无波澜的声音再次响起:
“查询内容确认为‘地域秘辛’类,评定为‘玄’级中等情报。需支付查询费用:二百枚下品灵石,是否确认支付?”
李应龙瞳孔微不可查地一缩。
二百灵石!
这价格足以让许多炼气散修倾家荡产!
但他这几日见闻下来,深知情报的重要性,何况还是关乎自己老家大本营,自然不能吝啬。
袖袍一拂,一个早已点算好的灵石袋便置于桌上:
“确认。”
黑袍人验过灵石,收入乾坤袋。
随后,其取出一枚空白玉简,置于那黑色“玉尺”法器一端。
只见他双手掐诀,口中默诵几句,那玉尺之上灵光骤然大盛,无数细如蚊蚋的符文流光般涌入玉简之中。
过程不过三五息时间,灵光敛去。
黑袍人将玉简推向李应龙:
“所需信息已加载其中,灵识探入即可阅览。本堂出品,确保真实,然年代久远之秘辛,细节或有疏漏,仅供参考。”
效率之高,流程之专业,远超李应龙想象。
他心中暗凛,这千机百晓门的底蕴和手段,实在深不可测。
回头要在自己家族也看看,创建一条类似的情报体系,以便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