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子弟激动难抑的神情,李应龙尽收眼底。
待他们喧嚣稍歇,方缓缓开口:
“尔等此刻心境,吾尽知。”
“家族遴选尔等至此,非为戏言,亦非仅求一二修士壮大门面。”
李应龙缓缓解释:
“授尔等仙道法门,一来为铸我李氏万世之基。冀望尔等勤修不辍,早日有所成,不仅能护持自身,更能为家族争取更多灵资宝药,回哺宗族。”
“此为先修带动后修,以尔等之成就,反哺全族,终有一日,使我李氏一族更多族人,皆能踏上仙途,人人如龙!”
“二来,高阶修士还能增加寿元,多活百载、千载,能移山填海,更能庇佑族人万代不衰!你们修成之日,便是尔等家族振兴之时!届时,你们可为父母延寿,为弟妹争资源,为子孙开前路!想想看,若有一日,你能御剑腾空,踏破云宵,亲族见你如仰星辰,那该是何等荣光?”
李应龙描绘的图景宏大而清淅,将这些少年个人的前程与整个家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这些孩子正值热血沸腾、心怀壮志的年纪,曾以为此生不过继承父业,守一方镖旗,护几户商旅。
如今听族长所言,竟有望超脱凡俗,位列仙班,更能凭自身努力为父母亲人争得机缘,光耀门楣,那种成就感和责任感让他们无限神往,激动得难以自持,眼中光芒愈盛!
就连已经入门的李清竹,心中亦是泛起涟漪。
她昨日还是孤苦无依的逃难女童,今日已是李家三小姐,更有幸参与创制教材,亲手将修仙之道带入家族。
命运之轮,竟转得如此迅疾。
李应龙见火候已到,知道是时候落下这最关键的一子。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肃穆:
“然,仙路非坦途,根基不稳,则高楼倾复。”
“尔等如今尚未入门,未曾系统性修行功课,无法感应并吸纳天地灵气,莽撞修行正统仙法,非但无益,反有焚经裂脉、爆体而亡之厄!”
此言如冷水泼下,让众少年激灵一下,从狂热中稍稍清醒,面露凛然之色。
“故,吾与你们清竹姑姑,连日推演,为尔等量身定制了一套打磨根基之法。”
他微微侧首,转头看向李清竹。
李清竹会意,上前一步,伸手一番,掌上多出一摞摞装帧整齐的青皮册子,书页崭新,墨香犹存。
“此乃尔等修行初阶之根本。”
李应龙声音沉稳:
“清竹,分发下去,人手两册。”
“是,伯父。”
李清竹颔首,开始依次将册子分发给每一位少年。
少年们摒息凝神,双手躬敬接过,仿佛接过千斤重担,又似捧着无上珍宝,目光立刻被册子封面上的字迹牢牢吸引。
一册上书:《长春养气篇》。
另一册则名:《修仙杂谈》。
入手微沉,纸页细腻,可见编篡之用心。
“此二册,乃吾与清竹,依据我等修行之法门,辅以诸多前辈见闻心得,耗心血推演简化而来。”
李应龙解释道。
众人闻言,更是小心翼翼,大气都不敢喘。
他们自然不知,这实则是李应龙与李清竹二人,凭借自身已引气入体的修为和对《长春功》的理解,所做的一次“降维”编篡。
将那需要灵根方能真正运转、引气淬体的《长春功》,硬生生剔除了所有涉及灵气吸纳与炼化的内核要诀,只保留其气血运行、凝神静心的框架脉络,改头换面,伪装成了一门看似高深、实则更偏向于武学内功与养生吐纳的“入门法门”。
此举风险极大,若无人指点,常人按此修炼,最多强身健体,凝神静气,绝无可能真正入门。
但李应龙深知,这些少年迟早将经由系统之力“改善资质”,获得灵根或特殊功体。
届时,他们早已熟悉了这简化版功法的气血运行路线,一旦开始修炼真正的《长春功》,便可水到渠成,无缝衔接,大大缩短入门时间,降低修行门坎!
这无疑是为他们提前铺就了一条通往仙路的捷径。
所欠缺者,不过是李应龙自身境界提升后的恩赐。
而另一本《修仙杂谈》,则是从那包罗万象的《寰宇异闻录》中,精心筛选出的部分内容。
略去了所有关于修仙界格局、宗门势力、人文地理等可能过早暴露世界真相的信息,只保留了关于基础灵草灵药辨识、常见低阶妖兽图录特性、以及一些浅显的灵材矿藏描述等“实用知识”。
皆因这座海外孤岛之上,受那初生灵脉逸散灵气滋养,早已孕育了不少药性猛烈、形态异变的“半步灵植”,以及如同昨日所见的巨蟹、毒虫般的“半步妖兽”。
它们介于凡物和灵物之间,和志怪传说中的海外异兽有些想象,也算是说得过去。
让这些少年提前掌握这些知识,并非好高骛远,而是生存所必需,亦是未来为家族采集资源、辨识宝物的提前铺垫。
看着两本散发着墨香的书册捧在手中,感受着其沉甸甸的分量,没有一个少年能保持镇定。
目光灼灼,指尖微颤,恨不得立刻翻开,一探其中奥秘,那种跃跃欲试的激动,几乎要破体而出!
李长雨指尖抚过《长春养气篇》封面上古朴的字迹,眼神锐利,仿佛要通过纸背看到其中蕴含的无上玄妙。
石铁牛双手紧紧捧着书册,憨厚的脸上满是郑重,甚至下意识地在衣襟上擦了擦手,生怕汗渍污了圣洁之物。
李长雪和林小婉则对《修仙杂谈》更感兴趣,小声交换着眼神,已然想象着其中描绘的奇花异草。
李长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但微微颤斗的指节暴露了他内心的澎湃。
李长轩眼中战意熊熊,已将修行视为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
就在众人心潮澎湃,难以自抑之际,李应龙的声音再次响起,敲散了弥漫的急切:
“我知尔等心焦,但是莫急。”
“修行之道,张弛有度,非一蹴而就。吾既带尔等至此,自有周全安排。”
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到:
“尔等之修行日程、课业进度、乃至资源用度,吾已亲自拟定章程。待今日正事完毕,便会颁布施行。何人何时修习何法,皆需依令而行,不得僭越,不得懈迨!”
众少年闻言,虽心痒难耐,却也知族长所言在理,更不敢违逆,纷纷敛容应道:
“谨遵族长之命!”
但随即,心中又升起新的疑惑。
正事?
今日还有比领取修行功法更大的正事?
李应龙将众人脸上的迷茫尽收眼底,却并未立刻解答。
他抬首,目光越过众人,投向那高耸的火山口,投向那氤氲着灵机的火山湖,语气深沉而坚定:
“现在,便是行此正事之时。”
此言一出,所有少年精神一振,虽不解其意,却皆下意识地挺直了脊梁,目光灼灼地望向族长,等待着他口中的“正事”。
他们隐约感觉到,族长所言的正事,恐怕关乎比他们手中道册更为深远、更为重要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