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三天时光,倏忽而过。
书房内,檀香清幽,李应龙端坐案后,手捧一盏清茶,目光沉静。
李青山肃立案前,双手奉上一卷墨迹未干的书册,神色恭谨中带着几分疲惫,眼底却有一丝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笃定。
“父亲,这是儿子与忠伯及几位管事连日商议后,草拟的家族近期发展规划,请您过目。”
李应龙接过,缓缓展开。
书册之上,条陈清淅,字迹工整:
其一,资源集成:
清查并登记所有接收自林家之产业(码头、商铺、船队、田庄等),统一造册,创建新帐房,实行“收支两条线,月结年审”制度,设专人审计,杜绝中饱私囊。
其二,人员定岗:
依族人之天赋、能力重新分派职司,明确权责;设“功过簿”,赏罚分明;对外招募专业帐房、匠师,充实人手,唯才是举。
其三,营收缩张:
暂缓海外高风险贸易,巩固临海城本埠业务;优先发展近海渔获、城内商铺及码头仓储租贷,以稳为主,积蓄财力。
其四,子弟培养:
设族学,聘西席,凡适龄子弟,无论嫡庶,皆需入学启蒙,修文习武,定期考核,优者奖,劣者勉。
其五,抚恤安置:
妥善安置对战林家时伤亡者之家眷,发放抚恤,其子女可由家族供养至成年。
李应龙静静听着,偶尔翻开册子映射细则查看。
规划虽略显稚嫩,许多细节有待完善,但架构清淅,举措务实,已初具现代财务与人事管理的雏形。
更重要的是,其中透出的“集权”与“规范”思路,正是一个家族走向强盛所必需的基础。
最主要的是,李应龙不是要让李青山做得多完美,要的是他的态度和决心。
“不错。条理渐明,尤重规制。便依此试行,期间若有窒碍,可与内核人员商量,随时调整。”
李青山闻言,面上疲惫顿扫,露出一丝欣慰:
“谢父亲认可,儿子定当竭尽全力。”
李应龙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沉:
“青山,家族俗务,日后便需你多担待了。”
李青山身形微微一震,虽早有预感,然亲耳听闻,仍觉责任如山。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跪地,叩首道:
“父亲重托,儿子不敢推辞。只是…儿子资质鲁钝,于武道一途毫无寸进,唯恐力有未逮,有负父亲期望。”
言语坦诚,毫无虚饰,唯有沉甸甸的责任感。
李应龙凝视着他,内心感慨。
这个儿子,或许少了些杀伐锐气,但这份仁厚、沉稳与绝对的忠诚,正是此刻家族最需要的“守成之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治家之才,亦是家族基石,无关武道修为。你能明自身不足,心存敬畏,反是好事。”
“切记,掌家无需事事皆优,关键在于知人善任,明制度,重公道。遇事多与忠伯等老人商议,不必事事亲为,但需心中有数。”
李青山抬头,眼泛微光。
他再次重重叩首:
“父亲教悔,儿子铭记于心!必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绝不敢有负家族!”
“起来吧。”
李应龙虚扶一下,继续道:
“我与清竹,此前外出,另有一番际遇,发现一处僻静所在,颇合静修。此番归来,便是欲带她及族中一批有潜力的子弟前往潜修一段时日,以期能为家族培养些新生力量。此事关乎家族未来根基,需绝对隐秘。”
李青山恍然,原来父亲近日所为,皆为此事铺垫。
他虽不明“静修”深意,只道是寻了处绝佳练武之地,要秘密培养家族精锐,当即肃然道:
“父亲深谋远虑,儿子明白!家族是根,儿子便是那守根的土。父亲您尽管放手施为,带领家族走向更高处,凡尘俗务,自有儿子为您稳住后方。”
李应龙见他如此,心中最后一丝顾虑尽去,颔首道:
“如此便好。三日后,恰是中秋佳节,你且安排下去,当夜设宴,一为团圆,二来,前番应对林家,族中子弟多有出力,尚未论功行赏,便借此宴,一并犒劳,以安人心。”
“是!儿子这便去安排!”
李青山领命,躬身退下。
刚走到门口,李应龙却发话了:
“青山”
李青山连忙转身。
“相信为父,我们李家会越来越好!”
李应龙没有说的太明白,很多事情,做后才有定论。
“是,儿子期盼之!”
李青山离开片刻后,书房门轻启,李清竹悄步而入。
她手中捧着数本手抄书册,墨香犹新。
“伯父,您要的《长春功》、《五行控灵诀》基础篇及《寰宇异闻录》摘要,清竹已誊抄完毕,请您过目。”
李应龙接过,略一翻看。
字迹清秀工整,要点清淅,虽只是基础中的基础,却是家族迈向仙途的第一批真正传承,意义非凡。
“很好。”
他将书册收入怀中乾坤袋:
“此乃咱们李家未来藏经阁奠基之物,辛苦你了。”
“清竹分内之事。”
少女轻声应道,目光沉静。
“让你留意的人选,可有眉目?”
李清竹自袖中又取出一份名单,呈上:
“依伯父吩咐,综合考量心性、忠诚、及…些许模糊感应,初步遴选出十人,请伯父定夺。”
李应龙展开名单,目光扫过。
名单之上,不仅有李长云、李长雨等嫡孙,亦有几位表现卓着的旁系子弟,甚至还包括了管家忠伯、副镖头雷横等外姓族人之子。
年龄多在二十岁以下,正是可塑性最强的年纪。
名单旁还附有简短注语,写明了各人心性特点及入选缘由。
兼顾血脉、忠诚、潜力,甚至考虑了对其家族的抚慰与激励,思虑可谓周详。
李应龙眼中掠过一丝赞赏,这丫头心思之缜密,超乎预期。
“甚好,便暂定此十人。待中秋宴后,我自会宣布。”
“是。”
李清竹应下,施礼后悄然退去。
书房内重归寂静,唯馀檀香袅袅。
李应龙独坐案前,目光再次掠过那份家族发展规划与十人名单。
发展规划,是家族立足凡俗的当下基本盘;十人名单,则是家族通向修仙未来的超前投资。
中秋宴后,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分水岭。
他带领部分内核,远赴海外,开辟仙基;而李青山将留守临海,执掌俗务,巩固后方。
双线并进,仙凡相依。
前路漫漫,吉凶未卜。
基石已备,雏凤待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