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感叹过后,阐述心中治国之道,“元廷残暴,欺虐百姓,不光是汉人,蒙古、色目等一干平民,卖身为奴者亦不在少数。我欲百姓不受贫困之苦,豪强欺凌,不法奸,一律严惩。”
对这位即将统治天下的洪武皇帝而言,能与史家称赞“圣君”的汉太祖一论治国之道,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刘邦评价道:“世间无不变之法,亦无不变之事。若以严法治臣,需有强君,否则三代之后必将废弃。再者,此法对君主个人能力的要求过高,若不分权,必将劳累君主自身。”
“法家言:在上位者,与其为人所爱,不如令人畏惧。权位人人垂涎,为此什么都可以出卖。
偶一出现破绽,有可乘之机,阴谋诡计便会倾巢而出。”
说话间,朱元璋脑海里闪过至交好友洪大龙未死于敌人之手,却命丧于奸邪的场景,沉声道:“君臣、忠义,脆弱不堪,联系二者的,不过是利字,但人心不足,必然贪得无厌,早晚图谋不轨。
刘邦已然知道对方的选择,代他说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自古以来,我不会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此时此刻,在刘邦面前的朱元璋,放下一切伪装,将心中黑暗尽展。
朱元璋眼神锐利,沉声道:“能以李世民之事为例,想来沛公你已知后世之事。淮阴侯韩信,
贪功伐齐,不顾郦生(郦食其)之命,后更以重兵要挟封王。楚灭之后,又与项羽遗将有所牵连,
你仅废其王爵,将他带回都城,以高官厚禄养之,舞阳侯樊与他相见,仍称大王。”
“结果呢?他是如何回报你的,欲与陈稀谋反,终受吕后所诛。历史一再证明,野心之辈,不可姑息。有理,可杀!无理,亦可杀!”
至于宋太祖赵匡胤,二人都没提,一个连燕云十六州都没收回来的割据势力创建者,根本不配入二人之眼。
刘邦则说道:“杀伐,不过治理之道的一环,不可偏颇。杀伐过重,终将祸及子孙。我之后,
虽有诸吕为乱,但娥(吕稚)之治,但终为之后的治世打下基础,又有周勃、陈平等一众功侯辅佐,削平诸吕,匡扶刘氏,方有了为世人所称道的文景之治。”
“权欲、利益,皆是人之所往,注定不会被消灭。与其压制,不如为之所有。”
朱元璋笑道:“杀伐?若是从一开始就铲除诸吕、功臣,又岂会有汉后少帝之事。
他所说的,是汉少帝刘弘,为汉惠帝刘盈之子。
周勃等功臣将吕氏家族势力被铲除后,说少帝刘弘并非汉惠帝亲生子,在迎立代王刘恒作为新皇帝(即汉文帝)后,刘恒下令废杀了刘弘及其四个兄弟,将刘盈的儿子全部诛杀。
刘邦反问道:“你这话说的真硬气,就不知你是否敢不敢在你老婆面前也这么说?”
“自然是不敢。”
朱元璋坦然承认道。
“哈哈哈哈:::
二人相视而笑。
刘邦笑道:“未来的天下,说到底要由你亲自治理。如何为之,与我何干。只要百姓安乐,不再受战乱之苦,有栖身之所,即使百官带着锁上朝,又有何不可?
朱元璋抱拳道:“沛公之豁达,让重八佩服。”
刘邦骄傲道:“不然你以为一代高祖之风之如何成就?不过话说回来,你为凤阳人,于我沛县,两地相近,说不定,你身上还流着我的血。”
“在下祖上曾参加过崖山之战,在往上,就不得而知了。“””
“世事无绝对。连成吉思汗都是我的后代,我骄傲了吗?”
刘邦爆出了一个惊天猛料。
朱元璋一时,炸得不知该说什么。
刘邦大笑道:“别担心,元廷宗室虽有我之血脉,却无华夏之论,否则,我也不会助你。”
此时,马秀英带着朱棣前来。
朱棣先后向朱元璋、刘邦行礼,“父亲,师父。”
刘邦故意道:“等一下,我什么时候说要当你师傅了?”
朱棣眼睛睁得大大的,透露出未受社会毒打的愚蠢,“师父,你不是说要收我做衣钵传人吗?”
“哦,你说这件事情啊。”
刘邦恍然大悟道;“我这不过为了拖延赵为吗?哪想到你自己跳出了。承担,那我看好你啊哦~”
朱棣为之着急道:“那赵为该怎么办呢?”
刘邦两手一摊,一副没办法的模样,“是呀,该怎么办呢?”
“师父,你不是会天子武学吗?”
刘邦耸了耸肩,“哦?你说这啊。我就会一套《天子剑法》,但这玩意你父亲也见了,奈何不了赵为。至于《浑天宝鉴》,我也只会一些粗浅的功夫。”
朱棣浑身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刘邦笑吟吟的,心中无比的快意,戏要永乐大帝的机会,可不是人人都有的。
马秀英咳嗽一声,笑道:“棣儿,你还没看出来吗?你师父是在跟你开玩笑呢。”
朱棣满怀希冀地看了过来。
刘邦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棣儿,你要记住,别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你自已做主的事才算数,明白吗?”
朱棣毕恭毕敬地答道:“徒儿知道了。”
刘邦一脸惊论。
朱棣嘴角抽一抽,早就听说过汉太祖高皇帝不拘小节,行事肆意,今天总算见识到了。
刘邦无比正经地说道:“这一次,是教你不要轻易相信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