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诸候们未曾见过主公风采,所以才选择依附项羽。主公此番入鸿门,正是告诉他们有另外一个的选择。昔日禹择益即位,然诸候朝启,启终代益而建夏,成天下共主,便是此理。”
说到此处,张良出列伏请道:“良愿随主公赴鸿门之宴,保主公完事而归,为他日一争天下不迟。”
“子房所言,深得我心。纵然鸿门为龙潭虎穴,我又岂无降龙伏虎之能。待天亮之后,启程赴宴。”
刘邦下定决心,前往一赴鸿门之宴。
“武安君:::”
“主公:::”
刘邦豪气干云,“不必再议,我主意已定,天明启程。他项羽依仗,不过四十万联军。我视之如草芥,有何惧哉?待我赴会期间,尔等瑾听萧何曹参之令。”
“诺!”
以刘邦的威望,一旦决定下的事情,无人能更改,众将皆受其豪气所感染,齐声称是。
张良拱手行礼道:“主公果然大智大勇。然此番赴鸿门之宴,项羽不足为虑,其亚父范增却视主公为大敌,必为其出谋划策。故需做些准备。
“什么准备?”
张良推测道:“范增必会以主公克咸阳而不入,擅杀子婴、私自约法、封锁宝库、收买人心为由,罪杀主公。”
“此事不难。”
刘邦打趣道:“想来我们的后勤总长该准备好了吧?
2
萧何回道:“得武安君吩咐,宝物清单,官员名册,府库钥匙。传国玉玺也已准备妥当。”
张良点头道:“如此,接下来便是随机应变。此番赴宴,仅需择百名虎费,二三勇将便可。”
樊等一干勇将出列,请命道:“臣等愿随武安君赴宴。”
刘邦点将,“樊会、夏侯婴、靳强、纪信四将随我赴宴。”
正午时分,烈阳高悬,晴空万里。
刘邦带张良、樊会等上百人前往鸿门赴宴,在平原上形成一条骑兵队伍,尘沙飞扬。
就见鸿门大营的辕门之外,兵戈肃列,杀气腾腾。
身经百战的刘邦,丝毫未将此景放在眼里,反而对左右笑道:“我这位义弟,尽使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众将屡经战阵,什么场面未见过。这般阵势,也就吓唬吓唬三尺小儿罢了。如此行径,
反而印证了他的心虚。”
“武安君说得是啊。”
“今日观之,项羽不过如此。”
此言一出,众人紧张情绪顿时尽消,随刘邦一起笑了起来。
笑声过后,张良说道:“主公,良愿入大营,挫其锐气,让其退兵卸甲。”
刘邦笑道:“子房先生尽管放心前去。”
待通报之后,入了辕门,就见一名文士打扮之人在帐外恭候。
文士自报家门,执礼道:“都尉陈平,奉上将军之命,在此迎候武安君,请问来者何人?”
张良回礼道:“在下武安君帐下谋士,张良张子房。”
“子房先生,久仰大名。”
陈平已耳闻对方之名,拱手见礼。
张良回礼道:“陈平先生,张良也久仰。”
陈平故意问道:”噢,子房先生也知陈平?
张良笑道:“何止知道,且是久闻大名。陈平先生当年在乡里分配肉食,备受父老赞扬,称你分配公道,你却说若让你治理天下,会更为公道合理的河南阳武(今sd省hz市东明县,一说今he
省xx市原阳县,一说今hen省kf市兰考县)人。”
笑谈间,便将陈平的事迹籍贯说了个明白。
陈平想不到大名鼎鼎的张良竟然真的知晓自己,面露喜色,笑道:“正是不才。”
张良有意道:“陈平先生如此大才,上将军豁达大度,知人善任,先生想必是投得明主了吧。”
陈平一想到自己在项羽魔下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尴尬地笑了一下,转移话题道:“哈哈哈哈·:·子房先生,武安君为何不入营?”
张良见火候够了,也就不在这个话题上纠缠,“武安君恪守礼节,命张良先入帐通报。”
“如此,子房先生请。”
陈平依循礼节,带张良前往营中。
张良入了大营之中,一番陈以利害,终让想要用下马威的项羽,撤去了辕门外的兵甲,金鼓暂息,喜庆升歌,迎刘邦入营。
入得辕门,被勒令文臣武将只能带一人入帐。
刘邦让樊会、夏侯婴等人在帐外等侯,自己带着张良入帐。
入营间,就察觉隐藏在四周暗处的数百刀斧手,这让刘邦暗暗摇头。
如此行事,又岂能夺得天下。
待行至大帐之前,却见帐千左右执戟郎中,右侧一人,双目炯神,英姿不凡。
刘邦留意一眼,暗道:“看来这位就是韩信了。”
韩信则在观察这位楚国武安君,“这位就是大楚的战神,武安君,果然英姿不凡。就是不知此番,能否出了这大帐?”
入帐后,作为客人的刘邦,依照惯例,拱手行礼道:“武安君刘邦,应上将军之邀,前来赴宴。”
坐于主位的项羽,冷冷说道:“来人,将大胆刘季,推出去斩首!”
囊那间,整个大营之内,一片肃杀之气。
张良抢先言道:“上将军且慢!武安君何罪之有?”
话音未落,就见项羽纵身一跃,雷刀爆发尖耳刺鸣,伴随道道雷球,杀气凌霄,凌空劈下。
刀未至,气压已然临身,刘邦仍是一派从容淡定。
“子房兄,你先退至一旁。”
轻轻一掌以柔力将张良送至安全范围,负手而立,竟是丝毫未做抵抗之态。
凌厉刀锋来到身前三寸之处,金钟罡劲护体而出,与紫雷刀劲爆发激烈冲突。
一声震耳兵响过后,大帐被这股气劲吹得作响,而刘邦竟是丝毫未退,反而是出手攻击者退了三步。
二者之间,高下立判。
前来参加宴饮的众诸候,都经历过巨鹿之战,亲眼见证过项羽雷刀的厉害,击败章邯,在秦军中任意纵横。
如今见到刘邦竟能无伤接下雷刀一击,无不震撼。
“要命了,本以为项羽已是杀神转世,没想到这刘邦更变态。”
“难怪在楚国之中,刘邦始终能压项羽一头。“
“楚国战神,名不虚传。”
“方才那一刀,项羽明显是动了杀心。纵使如此,仍奈何不了刘邦。
一时之间,诸候之间起了心思,皆因见识到了这位楚国战神的实力。
而此时的项羽,也被刘邦的表现所震撼到。
自己这一刀虽未出全力,但紫雷劲配合神兵雷刀,也非等闲可接。
刘邦未出手,仅凭护体罡劲,不仅挡下这一刀,还震得自己手腕剧痛,虎口发麻。
二人之间,敦强孰弱,不言而喻。
其实不光是他,连范增也对此吃惊不已。
“刘邦实力远超估计,武信君,当日的决定果然是养虎遗患。”
范增曾提醒过项羽的叔父项梁要小心刘邦,被他以抗秦大业与盟友之谊给堵了回去。
如今,刘邦羽翼已丰,非等闲可拿下。
大帐之内,因项羽这猛然一刀而陷入沉默,还是刘邦打破了尴尬,“项老弟,许久未见,便要试探为兄的实力。也不提前知会,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我兄弟生出了嫌隙。”
“婷!”
先声夺人的计划失败,项羽冷哼一声,返回座上,“刘邦,休要巧言令色。今日这里只有罪人,无兄弟。”
话说到这个地步,众诸候哪里还不明白项羽的意思。
“看来项羽是打定主意想杀刘邦了,待会儿若打起来,我要寻隙逃脱。
“争天下,无私情。己结义兄弟都要杀,实在是·:·
‘项羽此人,果然残暴无信,当日巨鹿之战让我等诸候跪迎,新安坑杀二十万降卒,如今又不尊怀王之约,要杀自己的义兄。这种人所做的承诺,根本就不可信!”
众诸候对连日来横行霸道的项羽早有不满,在此刻被激发了出来,注定不可能再象之前那般,
簇拥在项家军周围。
张良开口道:“敢问上将军,武安君何罪之有?”
“何罪?哼!”
项羽依照范增所教,“你有三罪。擅杀秦王子婴,冒天下之大不,此为一罪;约法三章,废秦法令,旨在邀买人心,此为二罪;封存府库,私吞珍宝,此为三罪。,任你是何身份,
都要斩首,以正视听。”
刘邦反问道:“不知是何人进此谗言,竟让项老弟误会为兄至此,要代怀王行劝?”
项羽大怒道:“岂有此理,你死到临头,竟还要狡辩?”
刘邦不卑不亢地说道:“昔日我与武信君拥立怀王,互约反秦,自西征以来,怀王许我便宜行事,无论是杀子婴还是私约法,皆在此便宜之内。项老弟,此为怀王令旨,另有子婴首级送到怀王处的回书为证。你我兄弟二人遵楚王之约,兵进关内。且莫中了小人奸计,致使同室操戈,兄弟阅墙,为后人耻笑。”
说话间,将令旨拿出,经由卫兵递交给项羽。
“确实是怀王印玺。”
项羽确定此为怀王所下,心中暗惊。
“楚怀王曾予刘邦令旨,为何我不知此事?
一想到自以为尽在掌握中的怀王,竟然与刘邦有着自己不知道的联系,忌惮之心越发浓郁。
然而,刘邦既有怀王令旨,却无法以二罪处之。
陈平见此一幕,暗中赞赏道:“武安君真是好手段,只怕当日西征,就为这一天准备。”
张良趁机补充道:“再者,上将军常邀各路诸候帐下议事,如今武安君赴宴而来,若是如此行为,以后谁还敢与将军交往?”
刘邦接着说道:“至于封存府库,私吞珍宝。我能入关内,有赖贤弟与诸位诸候战河北。入咸阳之后,我便命人整理造册,已在数日前完成,此番带来,就有劳贤弟转交怀王。”
说话间,命人将准备好的名册宝匣拿了进来。
“贤弟请看,此为宝物清单,府库钥匙,百官名册···
刘邦为项羽介绍完名单,故意停顿了一下,当着帐内众诸候的面,打开宝匣,“此为秦传国玉玺。”
面前的传国玉玺熠熠生辉,宝光绽放。
在见到这枚玉玺的书简,项羽一时大脑空白,心神尽为所吸引,眼神直勾勾地盯着此物,伸手将之拿起,仔细端详。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项羽看着传国玉玺底部由李斯小篆雕刻,喜色之情溢于言表,已然将要杀刘邦的事情抛在脑后,得意忘形地对帐内诸候众将说道。
“世事沧桑,人生若梦。想不到,如此昔日赢政统一天下的宝物,终于落到本将军手中。哈哈哈哈::::”
楚国人卞和在荆山砍柴时发现一块朴玉,于是献宝于楚厉王,厉王让人鉴别,得出一块普通石头的结论。厉王怒而下令削去左膝盖骨(骨)。
时至楚武王登基,卡和再次携玉献宝,武王再次找人鉴别依然给出同样结论,便怒而削其右膝盖骨(骨)。
时光流逝,武王崩文王立,卞和怀抱宝玉而泣于荆山脚下,三日夜而不停,眼泪干涸以血代之。
文王遣使询问,卡和说“我不是为自己所受的酷刑而悲伤,而是悲伤宝玉无人能识别。”
于是,文王让人打开玉石,发现里边果然是块稀世宝玉,并取名“和氏璧”。
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赵国。
关于和氏璧最有名的故事应该是成语一一完璧归赵,源于战国时期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后人以此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