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君”,最早出自西周,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武安”,武安君亦如此,战国时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君”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
篇讲:“君,至尊也。”郑玄注:“天子、诸候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唐贾公彦又疏道:“以其有地则有臣故也。”
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武安”,代表人物有战国四大名将之二的秦之白起、赵之李牧。
以为战机来到的王离,立即加快魔下的十五万主力大军开拔进度,打算在栗县城下,与城内的苏角、涉间的部队里应外合,将刘邦所率的这支楚军歼灭,击杀这位楚国新普战神,向世人证明,
自己的用兵能力并不逊于父亲(王责)与祖父(王翦),更胜章邯。
楚军在急行军中,刘邦忽然做出了一个奇怪的决定,给了曹参,钟离昧继续率主力向陈留方向进军,而自己则率一千五百虎责骑军,前往雍丘(位于陈留的东南方)旁的杞县附近。
在这里,他击败了一支二千多人的秦军辐重部队。
在击败他们后,刘邦又非常奇怪地将这批秦兵放回。
这些人跑回去,告诉王离,刘邦率楚军已经来到了雍丘。
王离得知这项情报后,十分地疑惑,不明白刘邦想要干什么。
随后,王离召集军中诸将商议此事。
经过一番讨论后,得出以下几个可能。
刘邦这么做是为吸引己方大军的注意力,给自己的攻破栗县,消灭苏角、涉间的部队争取时间:或者是为绕过大军,截断己方粮道。
毕竟,刘邦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五万人,其中二万还都是一群降兵败将,没有什么战斗力。
只要不傻,就不会想着与自己的十五万大军硬碰硬当然,也需防备刘邦发动突然袭击,实施斩首行动的可能。
长城军团有十五万人之多,又即将开拔,自然不可能留在陈留城,要在旷阔的城外集结,待令开拔。
王离也已将自己的帅帐移到城外,正在右翼军中。
综合各方意见,王离当即决定,让右翼与后军在陈留城的南面建造防线与营区,并保持随时支持南营的能力。
早在二个月前,王离就自敖仓调来大量的粮草,屯在陈留城内,足够供给十八万大军一年之用只要陈留城不失,就根本不惧粮草被断,
左翼与前军继续往东开进,救援栗县,解救苏角、涉间所部。
秦军右翼、后军在王离的帅令下出营,前往陈留城的南面,准备修筑防御工事,防御可能到来的楚军。
数万兵马的调动,经过层层传达,送到各部一线将校手中。
秦军这个战争机器一旦运动起来,速度非常之快。
很快,陈留城的南方,一支规模庞大的部队开始汇聚,准备修筑营垒,建造防御工事。
此时,远处的树林内,正有着无数双眼晴看着这一幕。
“一切果如武安君所料,王离果然分军出来。”
说话者,正是跟随刘邦一路疾行,与一千五百虎责军提前一步到达的周勃。
之前故意放回的杞县秦兵,包括周勃在内的一众勇将都不解其意。
如今才明白,武安君就是为了将王离调动部队出来。
刘邦神色从容地点将道:“战机已至,樊会,周勃,奚涓,郦商····通知全军上马,准备攻击。”
“是。”
不过几个呼吸之间,精挑细选,破阵夺旗的虎贡军完成上马。
“冲锋!”
一声令下,虎贡军随刘邦冲出树林,群马奔腾,蹄声震天,扬尘遮目。
趁着秦军方至尚未修筑工事这一难得的空窗期,虎责军发动猛烈攻击,马踏连营,直接冲杀进了这支七万人长城军之中。
未料到楚军到来如此之速,遭遇骑兵冲锋的秦军右翼兵团,根本来不及列阵,直接被凿穿,顿时陷入一片慌乱之中。
在樊会等一众勇将带领下虎责军轻易冲破了防线,横扫千军,秦军死伤无数。
刘邦更是一马当先,冲破右后二军重叠之阵,直驱秦军帅帐,银邪戟下,挡者披靡。
王离未料到对方来得如此之速,眼见楚军战神直奔自己而来,令亲兵断后,自己仓惶逃回陈留城中。
王离入城后,立即与城内的高级军官会合,查看城外战况,“这刘邦果然悍勇,对时机的把握也是非常精准。不过,只带一千骑兵进攻,未免太不将我方十二万大军放在眼里了。”
王离立于陈留高墙之上,待看清敌军不过是一支一千五百之后,已有决断,“传令,左翼、前军整兵出战!这次,我要将这位楚国战神留在此地!”
在主帅的命令下,秦军左翼、前军兵团迅速调动。
而陈留城内的王离,也率领磨下高级军官团重新出城,收拾右翼溃军,准备合力绞杀这支孤军深入的楚军精锐。
一个时辰后,六万人的左翼、前军兵团在王离及一众秦军将领的指挥下,开始向只有一千五百人虎资军发动进攻。
而这一番动作,却早在刘邦的预料之中。
王离毕竟兵多,魔下又皆是驻守上郡的长城兵,此番入城后,见自己兵少,必然会调动其他部队,收拢溃军,出城再战。
毕竟,自己所率虎费军的不过一千五百,秦军则是有十多万,人数是己方几十倍。
自己断后,并传令樊会、奚涓等将,且战且退,随自己向东南撤退,迫使秦军追击。
王离见刘邦后撤,不欲放这名大敌离开,当即率大军追击而出,却是忽略了在追击刘邦的过程中,已方阵型正在被不断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