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君显说:“是啊。”
他又说:“我断定武信君的军队必然会大败。您若慢慢行进则可避免被杀,如急速行进就会赶上灾祸。”
秦二世二年九月(前208年9月27日至10月25日期间),秦国发动了全部的兵力来增援章邯,秦国最精锐长城兵团,在王离的指挥下,放弃攻伐赵国,渡过黄河,支持而来。
经过二个月的休整,得到充足的粮草供应,又有兵源补充的章邯,军力得到恢复,魔下军人二十万,士气充沛。
得知项梁领军围攻定陶城,刘邦不在,章邯便趁着夜色,大军猛然开到定陶附近。
如之前大破齐、魏联军一样,再度于夜间发动的攻击。
全军人衔枚,马裹蹄,袭击项梁的军队。
毫无防备的楚军军,在定陶城下遭遇远多于己方数倍的秦军武功,当场大败。
就连项梁本人,也被章邯以《天斩刀法》击杀。
“叔父竟然在定陶城下死于章邯之手!?章邯狗贼,吾誓杀汝,为叔父报仇!”
项羽得知叔父项梁战死的消息后,悲愤交加,仰天长啸。
刘邦提醒道:“项老弟,现在尚不是悲伤的时候,上柱国(项梁)战死,楚国内部必然发生动荡,稍有不慎,叔父的心血便会付诸东流。”
项羽明白所言何事,强行压下心中的悲痛,冷声道:“楚怀王一名目不识丁的放羊小儿,也配让我在意。全军攻下外黄,继续向陈留进军,将章邯部队调过来,与我军展开决战!“
“不可。据传令兵带回情报显示,此番定陶之战,秦国调动关中、蜀中的人马,又令王陵的长城军团南下。章邯现在手中,能够指挥的兵马将近六十万。而我方在定陶一役中损失惨重,上柱国所率兵马几乎折损殆尽。此消彼长,仅凭你我这一路靠收编而来六万人马,根本不是此时锐气正盛的章邯军对手。若再败,我军势力必被推至长江一线,倒是再想过江,就难了。”
“为今之计,当示敌已弱,主动放弃攻下的中原腹地,退守芒郡、泗水郡一线,以逸待劳。”
刘邦顿了顿,说道:“再说,王上虽然性情憨直,但也给了他周围那些小人机会。仅凭项伯先生一人,只怕难以抗衡。上柱国战死,必然会让楚国内部出现权力真空。若不带兵回去,只怕内乱将生,于反秦大业不利。“
六十万秦军,如果让自己放开手脚杀,十天十夜也杀不完,至少要花半个月的时间,只是这样做,太有伤天和了。
更何况,章邯不是傻子,经过上一次的东阿之战,此番又有王离的长城军团相助,只怕早已布下天罗地网等待己方。
自己是不怕重围,但也要顾忌曹参他们,
若返回芒郡、泗水郡,便可依托城池地势防守,自己也可放开手脚。
“章邯匹夫,东阿城下未能杀你,害了叔父。下一次,项羽必以雷刀,取你首级,祭奠叔父!
项羽虽是鲁莽,但也明白形势如此,章邯兵锋正盛,仅凭己方胡乱拼凑的人马,不是对手。
在与刘邦商议撤退计划后,主动放弃魏地,沿雕水向东南方后撤,
最终在睢水东岸的砀县,泗水边上的彭城布下防线。
项梁之死,使得诸候震惧,而秦军更是挟战胜馀威追亡逐北。
章邯收回刘项二人放弃的魏地,重新夺回中原,确保粮道顺畅。
认为项梁已死,楚国必会发生内乱,纵然以刘邦、项羽悍勇,也需花费一段时间来是集成内部,这就给了他征发河北的机会。
至于为何不趁此机会攻伐损失惨重的楚国,实在是当日东阿城外一战,刘邦、项羽率魔下精锐冲阵,马踏连营的的景象,成为了包括他在内,许多秦军的噩梦。
若是逼得刘邦狗急跳墙,再来了个冲阵,不知道自己顶不顶得住。
如今刘项二人撤退,魏地重新回到秦军手中,可当趁此机会,讨灭燕赵,收复河北之地,实现对楚国战略包围。
届时,即使刘邦、项羽有万夫不当之勇,也难敌有关中、河北、中原三地粮草人员支持的秦军对手。
为防刘邦、项羽出兵干扰秦国的河北攻略,章邯在走之前,留下王离统帅二十万长城军团,又从关中调来了与自己齐名的杨熊,让二人在中原互成特角之势,相互支持,拖住刘邦。
自己则带二十万刑徒军、十万长城军,合计三十万的庞大兵团,再征燕赵。
在对中原腹地的人员进行安排后,章邯率近三十万大军,渡过黄河,北上进攻赵国,大败赵军。
收降赵将李良,攻破赵都邯郸,迁徙民众到河内,摧毁邯郸的城墙。赵王赵歇、赵相张耳退守巨鹿。
章邯率军进围赵王歇与赵相张耳于巨鹿,赵王只能派人突围,向四方求援,
(之前的赵王武臣,为部将李良杀死。张耳、陈馀因耳目较多,及时潜蔽,逃过一劫。事后,
张耳及时招集未叛士卒约数万人,并与未遭劫难之幕僚商议,将原赵国后裔赵歇立为赵王,迁居信都。)
而此番项梁身死,确实给楚国内部带来了很大的动荡,一些别有心思的人想要趁势而起。
多亏项羽及时率兵赴回,以铁血手段镇住了局面,才没有使楚国发生内乱。
之后,楚怀王在范增的建议下,把都城由盱眙迁至彭城,将吕臣的军队交由项羽统领之前北上支持魏齐,主帅项梁已死,回来的刘项二人功劳最大。
封刘邦为武安君,升任砀郡长(郡守),统率砀郡、泗水郡的兵马;项羽为长安侯,任鲁公。
本来,依照项伯等人的意思,是要将上柱国一同封给刘邦。
毕竟项梁已死,与其一同的,还是数万精锐。如今的楚国,已至危机存亡之秋。而项家家主项羽冲动易怒,无明君之相,只有刘邦这位楚国战神能撑得起台面,带领大家抗衡秦军。
不过,这件事情被范增阻止,加之刘邦本人不愿接受,就此作罢。
项羽想接上柱国之位,奈何没什么威望,
加之之前坑杀降卒,屠戮城阳的行径,更是无人支持。
最后,还是在张良的建议下,上柱国之职暂时空缺。
待众人立下大功,再行决定。
经过这一番商谈之后,楚国局势总算是稳定了下来。
刘邦此时已统筹砀郡、泗水郡这魏楚二大地区的一线兵力,地位实际比项羽的县公(县令)要高,是当之无愧的楚国第一人。
北上战役,刘邦身先士卒,勇猛无敌,加之用兵得当,智勇双全,所到之处,施以仁政,更是引得不少人慕名来投。
二郡行政之事由萧何等人处理,刘邦只需要在重大决策上做出决定,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如今统辖砀、泗二郡,刘邦负责进行新一轮的扩军,招募青壮,编练成军。
短时间内,兵员已达三万。
其中,冲锋陷阵的虎贲军,由原来的八百,扩编至一千五百人。
这一日,刘邦正在练军,张良来到,告知赵王的求援信使路过泗水郡,要前往彭城求援,当即做出判断道:“看来与秦军的大战又要开始了。”
张良认同道:“武信君战死,楚国损失惨重。但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打出去,否则等章邯攻灭燕赵,楚国的局面将十分危险。这个问题,范增老先生必然也能看出来。想来再过不久,怀王就要召主公前往议事。”
“那我便安排曹参他们加紧操练士卒,为空儿下出征再做准备。经过这二个月的休整编练,我军士卒已达三万,砀、泗二郡的粮粟军械也已收集铸造完毕,足以供应我大军征战所需。只待彭城来人了。”
刘邦也早就猜到会有这么一天。
昔日秦灭六国的惨痛教训,让如今复辟的诸国根本不可能坐视章邯从容征战河北,必会派军前往。
就在赵王使臣离开后的三天,楚怀王派使者召刘邦入彭城议事。
此番参与彭城议事,商议讨秦大事,除项羽、刘邦外,还有英布、陈婴等一众部将军。
经过一番商议,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出兵救赵,一路出兵进攻秦都咸阳,双管齐下。
北路军有十多万诸候联军为依仗,只要有领头之人,对付章邯三十万秦军还是不成问题的。
若是能解巨鹿之围,还可乘胜南下,攻取秦都咸阳。
西路军则是要对上留守中原腹地,王离所率的二十万长城军,以及与章邯并列的名将杨雄五万秦军,合计二十五万人加之有荥阳、成皋、宛城、函谷等雄关险隘为依仗,对方背倚关中,有豫西信道与敖仓供应粮草,士气充沛。
反观楚军孤立无援,需自己开阔土地,粮草也许自己解决。
这一路的任务,可要比救赵的难度大上许多。
故而,楚国上下皆不看好西征,谁都不愿意领军西征。
本来,项羽因为叔父之死,比较激愤,本欲西征。
但楚国诸多老将皆认为项羽为人“悍滑贼”及“所过皆残灭”,以不利于西征为由拒绝了项羽的要求。
让他担任北路军的主将,为上将军,率五万人马北击章邯。
而西路军,还是由刘邦自荐,担下了主帅之职。
经过之前北上收复魏地,东阿大战等一系列战役,刘邦在楚军中的威望,无以复加,连他都打不败王离与杨雄,其他人更无可能。
对于他担任西路军的主帅,诸将并无意见。
也难怪范增警剔,怕刘邦鸠占鹊巢,重演昔日田氏代齐之事,将项家叔侄打下来的基业拿下。
二路大军出兵,最终会师咸阳。
楚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攻入并平定关中,谁就可在关中称王。”
刘邦率三万军队,利用楚怀王旨意的优势,没有贸然西进,而是先向北走,一路收集陈胜、项梁的散卒,壮大队伍。
经由砀县到达成阳县,先在成武县南面攻破东郡的郡尉所率领的部队,又在成阳县南面再破秦军,第二次攻破成阳。
之后,在杠里与秦军对垒相持,攻破秦二军、河间守军,
这一连串的攻城掠地,加之刘邦之前的平定魏地的威名,队伍壮大到五万人的规模。
同时,也调出了秦军防守魏地的主力,王离的二十万长城军团。
而这,正是刘邦的目的。
若王离与杨熊死守城池,闭城不出,仅凭刘邦自己魔下的三万人马,去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打,只怕打到猴年马月也打不完,
所以,刘邦与张良商议,先北上收拢残兵,壮大自身势力的同时,给王离造成楚军实力不足的假象。
王离的父亲王贲、祖父王翦都是秦国名将,昔日秦灭六国,他们都立有极大的功劳。
但到了王离这里,直到蒙恬北击匈奴之时,也不过是个神将。
此次率长城军团南下,配合章邯在定陶城下击败项梁军,却被留在中原驻守,防备刘项。
未能参与灭赵伐燕之战的他,只怕心中对章邯已是不满。
只要将己方兵少的消息传播出去,王离必然轻视。
刘邦与张良便是利用这种心理,通过一系列运动战,将其魔下主力调动出来,然后一口气将击破大军,将留守中原腹地的秦军主力歼灭。
在攻克昌邑之后,刘邦得到情报,王离集合魔下十八万秦军,攻击砀郡而来。
“王离此举,是想要截断我军后路。”
大帐之内,刘邦看着手中的情报笑道。
之前那番动作,终于让王离按耐不住,自己出来了。
张良出列建议道:“主公,王离军大部分军力已照计划调动,当速击之。”
刘邦点了点头,对帐内诸将问道:“我将率本部三万人马快速南下,但需有人挡下定陶方面的秦军,何人愿意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