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大宋改革(1 / 1)

北宋的皇宫中,此时是另外一副场景。

当今官家赵煦,搂起袖子,手臂上正绑着一个布,有一根管子连着一个精妙的小仪器。

只是看着这东西,赵煦和赵佶就感觉到无比精妙,不应人间所有。

赵佶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赵煦在知道他将来当皇帝有多荒谬之后,天天带在身边教训。

当然,也有教导赵佶为君之道的想法。

万一他无法逆天改命,那大宋也该早做打算,至少不能再经历靖康之耻了。

因此,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提前培养赵佶,就很有必要了。

当然,赵煦肯定还是想自己活着的。

所以他尤为紧张,只感觉到手臂上一胀一胀,然后就没有了压力。

“李仙子,如何?”

听到赵煦的话,李清照赶忙对照了一下现代人的血压情况。

“75-99,是正常的。”

“再进行下一项。”

李清照直接给赵煦进行着简单的体检,都是市面上能买的仪器。

不过她发现,赵煦的面色看起来比之前红润了许多。

这是因为之前的赵煦有些毫无节制……

但是在知道自己要死了,他也是知道怕了,已经好几天没有跟后宫妃子同房了。

果然,人只有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才会做出改变。

“官家,我和温侯吕布、宋武帝刘裕都讨论过了,他们一致认为,我们大宋还是应该收复燕云十六州。”

检查完之后,李清照神情严肃地说道。

回到正事,赵煦也是严肃了起来。

他当然是相信李清照的,按照李清照给的食谱和肉类,连续吃了几天,他感觉身体真的有在变好。

当然,最主要的是他没有熬夜了,而且也不早起,每天睡到自然醒……

连早朝都好几天没上了。

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没有朝臣评击他,反而都夸赞他做得好。

这早朝谁想上谁上吧……

每天天都没亮就要爬起来上朝,这谁顶得住啊?

于是,赵煦顺势改制,把早朝时间推后,而且频率也变低。

反正真正的大事,不会在大会上讨论。

赵煦感叹道:“我也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做梦都想,但是我大宋军队的战斗力……”

就连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军队的战斗力很拉胯。

正是因为有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才导致每次开战之前就一片哀嚎。

在文官眼里,这些武将就是废物。

“正因如此,官家,我们才得改革军制。”

李清照当即铿锵道。

实际上,大宋的军队战斗力并不弱。

就在去年,大宋和西夏之间进行了平夏城之役,大宋一举击败敌军三十万,是宋夏之间少有的大捷,打得西夏求和了。

只要改变军制,再在西北养一支军队,很快就可以把战斗力提升起来。

“改革军制?”

赵煦深吸了一口气,显得有些尤豫,但他毕竟还算英明,并不是想要否决,而是说道:“这些年,但凡我要改革,那些旧党就会说:祖宗之法不可变。”

“官家,那就大力支持新党啊,现在是你必须要坚定的时候了,如果作为官家都不坚定,还怎么能成功呢?”

李清照有着后世作为退路,一点都不怕。

当然,她唯一担心的就是怕连累李格非等家人。

但即便如此,她还是直言不讳了。

在知道后来那么凄惨的靖康之耻,她无法无动于衷。

还好赵煦也是这么想的。

在他开始亲政之后,立马就召回神宗变法时的重要人物,如章敦等人,还追谥王安石为“文”,允许其配享神宗庙廷。

赵煦最讨厌的就是司马光这种道貌岸然的家伙,还把苏轼、苏辙等旧党都给贬了。

所以,赵煦是支持新党改革的,只是如同王安石变法一样,不够彻底。

现在李清照就是要让他彻底一点。

赵煦尤豫了一下,就点头了:“自当如此,那该怎么改革军制?”

现在已经是大宋生死存亡之际了,改革总比等死要好!

而且,他们现在还有‘上天’支持,赵煦还是充满信心的。

李清照当即说道:“恢复将兵法,然后官家还需要亲自控制禁军,至少也得多露脸。”

听到李清照的话,赵煦还没说话,端王赵佶就说道:“李仙子,这是不是有些不妥?若是恢复将兵法,这些军官造反怎么办?”

赵煦顿时看向李清照。

大宋自立国起就提防武将,导致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将兵法,就是象以前那样,固定将军和士兵的隶属关系,提高战斗力。

李清照正襟危坐地说道:“今时不同往日了,当初大宋刚立国,人心不定,所以不能让将军带兵。”

“但是现在,大宋承平日久,是时候恢复将兵制了,即使将军有野心,底下士兵为了太平生活也不会答应。”

“不错。”

赵煦立马点头:“只要安插亲信就行了。”

实际上他也是这样做的,比如他就重用了章楶,这才得以对西夏大胜。

于是,赵煦就这样决定恢复将兵制。

当然,先从边军开始。

“对了,官家,我带回来的那些土豆,得赶紧种了,那是仙物,只要操作得当,每亩可得几十石。”

“放心吧,我立马派人去种。”

土豆这种农作物,只要真的有这种产量,不需要他们大肆宣传,只要透露出去消息,朝臣们就会发疯的。

农业文明,最喜欢的就是高产的农作物了。

但无论多么高产……却总会闹饥荒。

李清照和赵煦两人又讨论了一会,随后就离去。

“官家,流血牺牲需要有人顶在前面,我看蔡京就不错。”

赵煦想着李清照的话,不由纳闷:“蔡京不是李仙子亲戚吗?”

“难道他适合做孤臣?”

既然如此,赵煦愿意给蔡京一个当孤臣的机会。

随后,他还看向了其他名单。

“元佑六年进士,宗泽,现在是龙游县令,靖康年间有名的武将、忠臣。”

“韩世忠,当前才十岁……”

“张俊……”

赵煦紧紧握着这份名单,这些都是李清照所说的‘抗金名将’,他正需要这些人才。

可惜,还有一个李清照备受推崇的岳飞,此时还没出生呢……

此时,李清照回到家里,李格非看到她说道:“照儿,尚书右仆射之子赵明诚向李家提亲……”

他还没说完,李清照就回道:“爹爹,女儿如今不是凡尘之人,不应有此姻缘。”

在知道了自己的‘一生’之后,李清照自然看不上赵明诚了。

靖康之难中,赵明诚身为湖州知府,不仅没有组织反抗,而是跟通判毋丘绛、观察推官汤允恭半夜缒城逃走。

这让李清照极为不耻。

“这,好吧。”

李格非也没办法,李清照向来有主见,只能拒绝这门亲事。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正阳门:我,韩春明,拒绝做舔狗 重生大时代之王 别惹国货,我家董事长砍过天煌! 离婚当天,她捧着烈士骨灰杀疯了 官道巅峰:一篇内参动京华 那年高三,我拒绝了两位校花 山村傻医:开局被寡妇偷看洗澡 我的8【岁】妹妹当女朋友 诡异游戏:开局觉醒Bug级天赋 半岛:刚出道,人生逆袭系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