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胆的写曲方式!
好创新的方式!
一时间,观众们都是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问题,这—还是京剧吗?
“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
看见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
红白黄绿蓝咧嘴又瞪眼。
一边唱一边喊哇呀呀呀,好象炸雷喊味咔喳震响在耳边—!
评委席上。
秦老爷子一脸的错,他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旁边的两位,发现那两人也是露出略微呆滞的神情。
几人都是没想到,南北这次,居然玩了一票这么大的!
这可是京剧!
没想到,仅仅是一个开场,这首歌居然不仅继承了京剧的精髓,更在曲调上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居然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听觉体验?
观众们也傻了。
不是说京剧吗?
这开头听下来,这不是流行歌吗?
虽说这个旋律也还算好听,但听下来也就是中规中矩,好象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啊?
然而就在观众们都疑惑的表情中,舞台上突然有着“浓妆艳抹”的脸谱人走到舞台最前方,用着戏曲专用的步调与肢体语言,手中的折扇不断的在脸上来回遮挡,似乎在做着什么准备一般。
此时,京剧那独有的戏腔旋律突然传出,
流行乐的旋律戛然而止。
四击头一一京剧中的身段锣鼓独有的声音在这一刻也真正传了出来。
这样的音乐风格,不知道为什么,观众们身上的鸡皮疙瘩一下子就起来了!
他们都是呆呆的看着舞台。
他们想不明白,这个间奏的声音,虽然一听,他们就知道是京剧,但这个旋律的京剧比起其他以往听过的那些京剧音乐,要好听了无数倍!
或者说用“好听”这个词形容并不准确而是他们觉得,似乎是有那么片刻的时间,他们居然爱上了这样的京剧音乐!
“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啊啊!
陈远航的声音极具穿透力。
即便他是流行乐的歌手,但是在唱京剧的天赋仿佛与生俱来似的,竟是把这一段京剧的味道还原的十分出彩!
评委席上。
“赠”的一下。
秦老爷子瞬间就站起身了。
他不可置信的看着舞台上演唱的陈远航,微微张了张嘴巴!
他确信,这一段的京剧,是原创!
自己的那个关门弟子,居然在决赛的现场写出来的歌,不但流行乐的部分是原创,就连戏曲的部分,也是原创!
而且,就他看来,这一段戏曲的接纳程度,太高了!
以往京剧为什么虽然是国粹,但是国人的接纳和包容程度并不高?
就象现在,在大街上呀,如果有人把自己打扮成京剧里的角色模样,然后咿咿呀呀地唱上那么两声,别人只会觉得这人在搞行为艺术。
真实的情况可能更甚。
除了部分农村地区还留存着这种戏曲班子,其他的也就只能在剧院之类的地方,亲身去感受,
观看京剧演出。
那曾经大家都爱看爱听的国粹京剧,现在为何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原因很简单。
时代变了。
快节奏的时代来临,大家的生活也变得越发忙碌了。特别是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像手机、计算机这类的通信工具,大家每天接收的信息量,就跟潮水似的一股脑儿涌过来。
这种生活节奏呀,更容易让我们觉得累,所以“快餐文化”更受青睐,就是能让自己立马获得满足和快乐。
再加之京剧由于它特有的唱腔特质,还有相对比较慢的叙事节奏,这些风格导致人们得费心思、花力气,跟着那节奏慢慢地去欣赏和理解·
太枯燥了。
此时。
舞台上。
陈远航已经开始了第二段的演唱。
“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
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
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
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隆格里格三大件。
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跟上潮流吸引当代小青年!
好家伙!
评委席上,秦老爷子听了这段之后,又默默坐了下来。
前面他在听到那一段的时候,还在想为什么京剧现在越来越落寞,听的人越来越少。
结果这一段歌词就直接明目张胆的给出了解释,还写的如此露骨!
小武啊小武!
你不怕这么写会得罪一些人吗?
一旁,游梦璐忍不住噗的一下笑出声,开口道:“他是真敢写啊—不过我喜欢!”
秦老爷子没接话茬:“先听完吧。”
“紫色的天王托宝塔。
绿色的魔鬼斗夜叉。
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
灰色的精灵笑哈哈——啊——啊——啊!
随着第二段京剧那原汁原味的音乐一出,观众们顿时响起了排山倒海的欢呼声与掌声!
谁说京剧不好听的?!
就这一段的京剧,在他们听到的一瞬间,就喜欢上了好吧!
以前不喜欢听京剧,那是因为京剧那古老的唱腔,哼哼味味咿咿呀呀哼老半天的那种老派唱法,他们是真的没时间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但如果京剧都是这样的音乐风格,他们怎么会不喜欢?!
然而,随着第三段间奏的开始。
舞台最前方的川剧老师,终于动了。
灯光骤暗。
忽地,一束追光劈开黑暗,直刺台心。
只见最前方的川剧老师,身着锦缎戏袍,面戴朱红脸谱,眉眼如刀,凛然生威。锣鼓点密如骤雨,饶声裂帛般炸响一一甩袖、旋身,袍角翻飞似血浪,修忽间右手遮面,再撤掌时一一那张红脸竟已化作青面!
獠牙怒目,如厉鬼临世!
却见他却背身一抖,折扇“刷”地展开,扇面掠过脸庞的刹那,青面又褪作金脸,额间一道赤纹如火!
“哇———啊啊啊啊——”
“好——!”
“太帅了啊——!”
热浪般的掌声不绝于耳。
观众们欢呼的声音几乎要掀开了整个顶棚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表演川剧的老师也清楚的听到舞台下的那些欢呼声。
多少年了。
他在这个圈子多少年没听过这样的掌声和欢呼声了!
太久了。
久到他都觉得戏曲是不是真的落寞了!
休息室。
焦永元已经从沙发上猛地站了起来。
就连他这次的外援搭档廖宁莫也是站起身,眼神之中有着浓浓的震惊。
“他怎么敢——”
“他怎么敢的啊———!”
焦永元这一次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被震撼到不行:“南北这小子,这次玩的太大了!我以为他抽到跨界融合这个主题的时候,可能会考虑把摇滚和民谣风格融合在一起,也想过他会把古典和现代融合在一起,甚至还想过这小子会把爵士和民谣融合—”
“但偏偏,他就和别人想的都不一样!”
“他居然敢把京剧和流行放一起啊!”
“而且还敢把川剧的变脸表演也放进来???!”
“太胆大了,太胆大了—”
一旁,廖宁莫沉吟片刻:“焦老师,你仔细看后面那些演员的脸谱。”
“这首歌曲可不是仅仅以京剧脸谱艺术为切入点,将戏曲的唱腔、锣鼓点与说唱的节奏、押韵结合,打破了传统与现代的音乐界限这么简单。”
“你注意到了吗?这首歌里面的歌词,带入一下。”
“歌词介绍脸谱颜色映射的人物(如‘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这家伙居然在写歌的时候,就已经在普及戏曲知识对此,焦永元深有体会:“没错,这首歌的歌词还用了密集的押韵(马/骂/话/画——等),
既符合说唱技术流特征,又模仿戏曲唱词的工整性。”
另一边。
贝季和坐在沙发上,眼神之中写满了认真。
一旁的李晓涵也是目定口呆。
还可以这么玩?
这个“跨界融合”的主题,真是被这小子给玩出花了!
李晓涵更是忍不住开口:“这种创新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夸了。”
贝季和摇摇头:“放心,这首歌未来说是‘戏曲与流行”第一人-不,“第一歌”也不为过,满篇的赞美是必不可少的。”
说到这里,她忍不住叹了叹气:“可从另一手角度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李晓涵疑惑:“悲哀?”
贝季和点点头:“是的,悲哀。”
“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深度的妥协,为追求‘洗脑”效果,让听众有更高的接受度,无论是旋律的曲调,还是歌词对脸谱文化的解读,都停留在了表象,没有过多的深入哲学内函,比如‘忠奸善恶’的辩证性。”
“再有就是,电音比重过大可能淹没戏曲韵味,破坏了戏曲纯粹性———”
李晓涵忍不住皱眉:“可是这首歌,你看观众的反应——"
贝季和看了他一眼:“你想什么呢?我就这么说吧,这首歌放在今天,冠军必然是这首了,哪怕后面还有好几位作曲人的作品还没有登场,但冠军不会有第二个。”
“想批评这首歌,等对方能写出这种可以推动‘传统文化如何创新’的歌曲再说吧。”
再另一边。
看着屏幕内那川剧老师表演的绝活。
“god!
“ohygod!
“太棒—了!”
无论是京剧的脸谱,还是川剧的变脸,对于老外的杀伤力,那就不用说了。
这些老外可能不了解龙国文化,也未必喜欢龙国的文化。
但唯独对京剧的那一张张脸谱,以及对川剧的变脸,他们是真的没什么抵抗力!
甚至有不少在龙国大学做外教的老外,每逢放假回国的时候,他们都会私下里买很多京剧脸谱的摆件或者小人拿回国或卖,或送人。
这足以看出来老外是真的喜欢这些东西!
“不愧是这次比赛我最看重的对手!”
“oh,抱歉。”
“我太激动了—”
此时,舞台上。
终于到了最后部分的副歌。
“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
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
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
一张张脸谱美佳佳啊啊—啊!
随着随后一个音的落下,起初是短暂的寂静,仿佛所有人都在消化耳朵里残留的鼓点与戏腔。
下一秒,掌声如炸雷般爆开,从后排席卷至前排,有人甚至直接站了起来,举着手机录像的手激动得微微发抖。
几个穿汉服的年轻人兴奋地交头接耳。
“卧槽!那个电音唢呐太顶了!”
“京剧还能这么玩?!”
“我太爱这首歌了!”
“这才是文化创新!”
“祖宗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好歹是让人传下来了。”
“好,让歹人传下来了。”
角落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子原本皱着眉,却每次在听到副歌的戏曲唱段时,手指不自觉地在大腿上敲起了板眼,最后摇头一笑:“这个作曲—倒有点意思。”
舞台上。
陈远航咧嘴一笑,抱拳行了个半戏半潮的礼便是下台了。
他知道,这出“戏”,成了。
第二更到,简单求一下月票推荐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