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年轻些的书生,也是浑身一震,喃喃低语:“承认我陷泥沼,然心向光明的刹那……神锋开道……”
神明并非要求信徒烧多少香,捐多少钱,而是在你承认自身不完美,处境之艰,却仍渴望向上的那一刻,便已与你同在!
他只觉得一股热流自心底涌起。
“祭酒大人……此言……”年长儒生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深吸一口气,平复自身,道:
“真是振聋发聩啊,不同于一般教坛,只让人焚香许愿,只言福报,不言己身之责。真君之庇佑,竟是教人自省、自强!!”
“是啊!”另一人也感叹道:“真知卓见!这不正合了儒家‘修身’之本吗?”
几人相视一眼,都有种心胸壑然开朗之感,先前的郁结之气,似乎都被涤荡了不少。
这种不虚饰,不夸大,直指内心的坦诚,反而比说些什么为你祈福,让你打开智慧之门,定能考取功名之类的承诺更吸引人。
年长儒生当即整理衣冠,神色无比郑重,对着天蓬真君神象深深一揖,语气坚定地说道:
“弟子愚钝,今日得闻真君宏愿与祭酒大人真言,如拔云见日!自此以后,必当日日焚香,诚心礼拜天蓬真君。非为妄求功名利禄,只为护持心中一点灵光,抵砺前行,不负此心!”
其馀几人也纷纷肃然行礼,心中已然决定,要将这位发下宏愿,赐人勇决之力的北极战神,奉为自己心中的明灯。
“还请祭酒大人指点上香仪轨。”
张静清点头,他左手包住右手,拇指抵住香尾,形成“太极印”,示于众人:
“此乃抱元守一,阴阳相合之意。举香时,高不过眉,低不过心,堂堂正正,以示敬天法祖,心念专一。”
随后,他将香在烛火上点燃,只见火苗窜起,却无烟气呛人,只有清淡醇和的松柏香气弥漫开来。
“燃香明火,切忌口吹,乃防浊气混入,以存真炁。”
接着,他面对天蓬真君神象,双手举香齐眉,躬身三拜,沉稳庄重。
拜毕,他上前一步,将九炷香稳稳插入香炉之中,香间距疏密有致,烟气笔直上升,缭绕于神象之前。
“插入炉中,需正且直,三炷为一组,亦可依次插入,切忌歪斜碰撞。心香一瓣,虔诚可达天听。”
张静清做完,退至一旁,让出位置。
几位读书人看得仔细,纷纷依样画瓢,虽动作略显生涩,但态度无不躬敬异常。一时间,大殿内香烟袅袅,肃穆庄严。
而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香烟环绕大殿一圈之后,一部分顺着天蓬真君的神象往上升腾,然后消失在神象头顶三尺之上,一部分飞出来大殿,消失在道观的墙壁上。
敬香已毕,那年长儒生再次开口,面上带了几分恳切:“多谢祭酒大人,不知能否请一尊开了光的真君神象回家,以便日夜祷告。”
这是很多教坛都会做的生意,但张静清并不想做,一是请回家的神象并无大用,二是雕刻神象也是一件颇费心神之事,他无意以此敛财。
张静清说道:“真君不镇宅院,若是有心,偶尔来此上香即可。”
“若是事务繁忙,没空到此,那也无妨,找一处安静整洁的角落,放一杯像征清净的清水、一小碟水果,站南朝北,敬香即可。”
“若是没有水果,也没有香,那也可以省略,站南朝北心有敬意就好。”
几人听到一愣一愣的,供奉神明,不需要牌位,也不需要神象,不需要供品,甚至不需要香,只需要心有敬意就好。
这种事,简直闻所未闻,哪家教坛不让你请神象,请牌位,上供品,日夜祷告?
怎么祭酒的清净观,就这么随意?
随意到他们都觉得这有些不敬仙神了。
“那祭酒大人,这个站南朝北,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吗?”年长儒生问,实在是他们都找不到别的仪轨好注意的了。
张静清看了他一眼,想说心意到了就行,不必在乎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很多宗教都有此类的仪轨,有些甚至近乎于严苛,但其实,无论道还是佛,要的都是心意,太过刻意反而不好。
相较于道家,佛家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小故事,其中有一个,讲的是一位大师在游历途中,见到远处佛光阵阵,便循着佛光而去,发现竟是一个老妇人在念经。
大师顿感对方佛法高深,正想去交流一番,但仔细一听,却发现对方念的经文都是错的。
于是,他便过去为老妇人纠正了错误,还教给了她正确的念法,在那之后,老妇人诵经格外注意,规规矩矩的按照正常念法念,却再也没了佛光闪铄。
话是如此,但张静清转念一想,这种老妇人终究只是极少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是心意到了就行,但有时候,这就和男女之间谈恋爱一样,不搞点仪式感,又何谈心意呢?
就算女生知道你的心意,也不在乎仪式感。
但有些人,自己也会在意。
有时候,仪式感,不是做给对方的,是做给自己的。
一念至此,张静清一本正经道:
“这站南朝北,确实有几分讲究,正南方常与‘离卦’映射,‘离卦’像征光明,而北方嘛,天蓬真君是北斗的星神,以这个方位祷告,意为向真君阐明,自己心向光明,希望真君护持。”
站南朝北,心向光明,真君护持……几个儒生一听,顿时觉得理应如此,就该如此,信仰神明就应该有个信仰神明的样子。
若是随随便便应付一下,就能把神明供奉了,那这神明也太掉价了。
“祭酒大人,我想供奉些许功德钱,您觉得,多少合适?”年长儒生又问。
“多少量力而为,关键是心意,如果没有心意,香火钱捐的再多,神明也不会护持你,如果心意到了,就是不捐,神明也不会少护持你一分,总之,别因此影响了自己生活。”张静清随口说道。
“那其他教坛都说功德钱捐的越多,越能让神明感受到心意之重。”一个小儒生小声说道。
“这种心意,神明感受不到,”张静清说道:“其实只有主持感受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