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清可不是愿意吃亏的人,这次他来北邙山县是为了教化民众,要是县太爷不弄,道爷也略通拳脚,那就先从他开始教化。
道观距离北邙县城不远,出门是一片郁郁苍林,一条幽僻的石道从中蜿蜒往下。
顺着石道下去,就到了清水河,河水缓缓流淌,映出波光粼粼,顺着河道一直走,就能到北邙县城。
张静清走进城,一进去便是一条青石大街。
这是贯穿城市南北的主干道,路面由青石板铺就,宽阔平整,可容纳两辆马车并行,两旁是商铺,这条街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方,顺着这条街一直走到头,就到了县衙。
县衙门口的差役还记得张静清,知道这是县太爷的贵客,不敢怠慢,连忙前去通传,不多时,张静清便被引到了后堂书房。
知县李文彬正在书房内品茶,见到张静清,脸上露出一丝诧异,放下茶盏,起身热情相迎:
“张道长?您怎么过来了?可是观中安置遇到了什么难处?”
他语气关切,仿佛全然不知道那里面的蹊跷。
“是遇到了一点难处!”张静清点头。
“但说无妨,本县一定尽力相助!”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张静清说:“昨夜我打坐的时候,发现观内有异动,出手打死了一条盘踞在观里的柳仙,今天清晨,又拾掇了几个不懂事的地痞混混。”
张静清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打死柳仙”这几个字,却让李文彬端着茶杯的手几不可察地抖了一下,脸上的笑容也僵了僵。
“李知县给的这个落脚之地好象有点问题。”张静清目光平静的看向李文彬:“我听那些混混说,那地方原本是个叫李半仙的要改建什么‘府君庙’。”
“这种事,混混都知道,李知县应该也是知道的吧,为何还将那地方批给我做道场呢?”
张静清没有拐歪抹角,直接问道:“李知县可是与那府君有什么恩怨纠葛,所以不想那里改建成府君庙?”
李文彬被问的一愣,他久居官场,对这种直来直去的对话,还真有些不适应,但他并未表现出来。
人的名树的影,道教从来都不是什么好相与的善男信女,天师道尤其如此,毕竟都敢公然画地盘了。
而面前这个牛鼻子,敢只身赴任,又轻描淡写的打杀一位柳仙,那肯定是有手段在身的,他敢这么直来直去的把问题提出来,也摆明了不怕得罪自己。
当然,李文彬本人也从没想过要得罪对方。
他干咳两声,摆手说道:“道长说笑了!府君乃是邙山一带的信仰,香火鼎盛,本县身为父母官,敬仰还来不及,岂会有什么恩怨?”
“实在是本官见那府君庙的筹建已经中止多时,觉得可惜,又恰逢道长需要一处清修之地,这才行了个方便,将其拨给道长,绝无他意!绝无他意!”
张静清见李文彬这么说,也没有继续深究,只是笑了笑,仿佛刚才那个有些尖锐的问题只是随口一说。
“原来如此,那倒是贫道想多了。”
“确实有些巧合,不怪道长多想。”李文彬笑道。
“不知那府君是何来历呢?”张静清又问。
李文彬说道:“所谓的府君,其实是一位前朝镇守邙山的将军,邙山是三国交汇之地,自古就比较乱,但在他的治理下,邙山却是一度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
“不仅如此,因为邙山环水的缘故,江中常有老蛟作崇,春夏之际洪水泛滥,舟船复没,淹没农田,百姓苦不堪言。”
“他便亲率甲士千人、民众万人,在江岸击鼓呐喊,声震天地,随后持刀入水与蛟搏斗。”
“传说江水尽赤,石崖崩裂,吼声如雷,此战,将军杀了蛟龙,彻底平息水患,但自己也力竭而亡。”
“前朝皇帝念其有功,追封他为‘神勇大将军’,并在邙山的三江汇聚之地为其立庙,周围的百姓也纷纷祭奠于他。”
“后来嘛,传说此后的邙山一带,每逢有洪水发生,就有人见他骑着白马、率随从在青雾中显圣,水位随即消退,所以香火一直很旺盛,久而久之,便把他称作府君。”
“但那都是前朝的事,在本朝执掌邙山的期间,他这位府君已经很久都没有显化过了,不过,本官担任北邙县令这么多年,却也没见过有什么水患,即便前些年黄河水患泛滥,这里也风平浪静。”
闻言,张静清点头,看来这位府君确实是三教敕封的正牌地只神,那出马仙应该和他就是“加盟”关系了。
“这位府君可是前朝的敕封的地只,本朝能容得下他?”张静清又问。
“也不是没有明着禁过,但遭到了很大的抵制,此事便不了了之了。”李知县实话实说。
“原来如此!”
张静清算是搞明白为什么李知县会把本来要建的府君庙送给自己了。
旋即,他又想到,先前的混混说起府君,只知道这是邙山一带的水神,却不知道其具体的事迹,说明县志,学堂等等场所,可能已经把府君的事迹给抹去了。
再联想到此地的百姓,因为青衣娘娘这一淫祠野祀,抵制本地的正统地只神。
他大概弄明白了,朝廷虽然没有明着废掉府君的信仰,但却在暗地里削弱府君的影响力,以至于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这位府君的事迹了。
这是在断其根基,长此以往下去,这位府君的信仰也会慢慢衰弱,直至消失。
不过,现在看来,王朝的衰弱,比信仰的衰弱来的更快些,府君还在,大干已经风雨飘摇了。
张静清对这种事情并无太多感触,同行是冤家,要是这位府君的香火旺盛的不得了,他来这里,只怕对方就得来伐坛破庙了。
他揭过这个话题,道:“贫道今日前来,确真有一事想请县尊帮忙。”
“道长但说无妨,只要本官力所能及,定不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