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刻经文对天赋的要求不高,但凡过了授箓这一关的道士,只要有毅力,肯下功夫,基本都能成功。
因为要铭刻的经文很多,所以这是一件极其枯燥的事,往往要数年时间才能刻完。
三者同时达标,就可以回门派找三大师里的保举师,申请加授法箓。
法箓是符录派的修行之本,往法箓上铭刻经文,符录强大了,甚至会对内箓也有增幅,所以即便是修内箓神通的道士,也会往法箓上铭刻经文。
张静清自然也不例外,于他而言,三千功德不一定每年都完成,但他每天都会抽一点时间来铭刻经文。
而在他铭刻经文的时候,壁画扭动,一个猖兵突然从墙壁剥离,过来向他汇报,说门外来了几个鬼鬼祟祟的人,是否要将他们缉来?
“不必,又不是什么不可踏足的禁地,只要不捣乱,随便他们怎么狗狗祟祟都行。”张老师说道。
猖兵退去,没入墙体,重新化作壁画。
张静清继续铭刻经文,这次他下山,虽说是奉师门之命,担任天师祭酒,来教化百姓,但怎么能为公事而眈误自己的修行了?
一切公家的事,都要等他的私事办完了再说。
只不过没过多久,院门突然被推开,大门没有上锁,几个一脸痞气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几位施主有事吗?”张静清停下修行,询问道。
“你是谁?”一个青年质问道:“怎么在青衣娘娘的庙里?”
“青衣娘娘什么来头?”张静清问。
“喂,是我问你呢!”青年一脸不满。
“这就是我的庙,”张静清说,“县太爷送的。”
“县太爷送给你?”青年怒道:“这是李爷要拿来供奉府君的庙,县太爷凭什么送给你?”
“就凭我是从县太爷那里买来的。”张静清说道。
府君……这是张静清第二次听到这个词。
“你说是县太爷卖给你的?县太爷怎么会卖府君的庙?”青年有些诧异道:“你花了多少钱?”
“好几十两呢!”张静清道。
当前这个年景,一两白银可够普通家庭生活一两个月,几十两可不是小数目。
“这么多?”青年幸灾乐祸:“那你肯定是被坑了。”
“我说,你有这么多银子。要不借兄弟们点花花?”另一个青年一脸不怀好意道。
“想要钱,好呀,这就给你们。”
张静清从衣兜里掏出一把碎银子,随手丢在地上。
几个混混青年见状,连忙俯身去捡,有几个为了争抢,甚至动起手来。
“别急,个个都有份。”
张静清又丢出去一把,确保每个人都能捡到。
等每个青年都捡了几块碎银子,想要起身的时候,却发现身体好象有千斤重,根本动弹不了一点。
“怎么回事?我为什么动不了?”
“喂,你对我们做了什么?”
混混们顿时方寸大乱,而有些机灵一点的,已经开始喊着法师饶命了。
张静清刚才施展的只是一个叫粟米千斤定的外箓法术。
外箓就是把符法假借于外物施展,这个外物不一定非得是黄纸。
譬如粟米千斤定,就是对粟米施以密咒,然后扔出去,触碰到的人会被束缚,没有千斤之力挣脱不开,所以叫千斤定。
而之所以要用粟米,是因为这东西小,一把撒出去,效果层层叠加,束缚力强。
如果是用黄符的话,一连贴几十张,不仅费手和费纸。
能以粟米施展,自然也能用银子施展。
张静清掂量着手里的碎银子:“你们刚才说的青衣娘娘庙和府君庙是怎么回事?给我说说。”
几个混混不敢不从,连忙给张静清解释了一番青衣娘娘庙的由来。
原来青衣娘娘是很久以前青江边上的一个渔娘,为了救几个失足落水的小孩而被淹死了。
几个被救小孩的父母,为了祭奠她,就给她修了一个简陋的小庙。
但说来也怪,自那之后,青江就很少淹死孩子了,就算偶尔有因贪玩而溺水的,也会突然出现一个青衣女子,把他们推上岸。
有人认出,救人的青女女子就是那位渔娘,于是人们纷纷去祭奠她。
随着被救的人越来越多,她的香火也越来越旺盛,本来简陋的小庙也得到了翻新。
但这种景象没有持续太久。
一个月前,县上的李半仙在给一个落水后被青衣娘娘救的小孩看事儿的时候,请大仙上身,大仙叫来了青衣娘娘,进行了一番商谈。
开始的时候还很客气,说要邀请青衣娘娘入堂,但后来不知怎么的就翻脸了,然后大仙就说那小孩就是被青衣娘娘推下去的,救人只是为了骗人香火。
大仙还说青衣娘娘是害人的邪祟,随后施法把青衣娘娘给收了,连带庙里的神象也给砸了,说是要改建成府君庙。
不过,还没等改建完成,附近就又发生了几起小孩溺亡的事故,却再也没了青衣娘娘救人。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此很有意见,纷纷抵制,李半仙见犯了众怒,就暂停了改建,并一直搁置到了现在。
今天早上,李半仙的侄子突然找上他们,给了他们几十铜板,让他们来青衣娘娘庙看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他们便来了,这才有了刚才的事。
听了事情的经过,张静清大致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对此也不觉得稀奇,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说到底,不过是眼馋青衣娘娘的香火罢了。
之前的谈判,估计是想拉青衣娘娘进堂口,去做一个悲仙,结果青衣娘娘不愿意,然后就被仙家伐坛破庙了。
这种事很平常,不止是出马仙,道教,佛教,法教都经常这么干。
包括他现在役使的猖兵也是一样,当年师父在收服炼制他们的时候,应该也没少使用此类手段。
随后,他又问了几人关于府君的来历。
混混告诉他,府君是邙山一带水神,已经存在好几百年了,具体是什么情况,他们没念过书,也不太清楚,只知道府君庙里的庙祝,很多都是半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