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侄儿这烂怂样,中年人就气不打一处来,怒道:
“又没让你怎么着,只是让你叫上几个人,去调查一下情况,我好汇报给报马大仙。”
中年人是一位弟马,也叫顶香弟子,出马弟子,也就是俗话说的跳大神的。
中年人是大神,年轻人是二神,也是他的侄儿。
在跳大神仪式里,请仙上身的那位是大神,又唱又跳的副手是二神。
而被张静清一雷劈死的柳仙,就是他们所请的大仙之一。
出马一道的堂口,讲究胡黄常悲,四梁八柱。
四梁是四种仙家,八柱是八个部门,所以里面的仙家数量,少则十几位,多则几十上百位。
这也是张静清为何说蛇鼠一窝的原因。
在出马仙的规矩里,堂口仙家在外面办事时不幸身陨,是一件极其严重的大事,相当于一个家族失去了重要成员,一般来说,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不过,这个时候,作为出马弟子的大神和二神,不能私自冲动去报仇。
出马弟子的实力,大部分都是来自于身后的仙家,仙家都身陨了,弟子去报仇几乎等同于送死。
当然,弟子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收集消息,并传给报马仙家,然后等侯堂口大仙们到来。
报马仙家就是仙家堂口里负责传信跑腿的仙家,一般由速度最快的黄仙担任,也是出马弟子和堂口里的其他仙家沟通的渠道。
“三爷”的出事,让中年人很着急。
仙家和出马弟子之间的关系,说是师徒,但更象是主仆。
一个堂口里,往往有有几十上百仙家,几十上百弟子。
这么多弟子,这么多师父,就和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一样,你会和其他班级,其他年级的老师熟悉亲近吗?
所以大部分的仙家,都对出马弟子不好,不把他们当人看。
而出马弟子为了自保,往往会着重供奉跟自己关系最亲近的一位,竭力打好关系,以此寻求庇护。
受人香火,忠人之事,一般而言,这位仙家会庇护这位弟子,甚至是弟子的后人。
就算有一天,弟子老去,很多仙家也会念旧,找弟子的家人继续出马。
有点类似你养了一条小狗,小狗逝老去了之后,你念旧,又想去养它的后代一样。
在出马一道,这叫老香根。
这说起来复杂,其实也就是在堂口里找一个保家仙。
仙家一般分两种,一是堂口仙,二是保家仙。
保家仙就是保一家平安的仙家。
它也只能得到这一家的香火供奉,想要香火旺盛,就只能让这一家人丁兴旺。
要是不守规矩,发展到这一家人之外的香火,那就是过界了,要被惩罚。
保家仙一般是胡黄柳(常)白灰这五大仙家,其中又以白,灰两家为多数。
堂口仙是可以出马办事,广收弟子,并获得他人香火供奉的仙家。
堂口仙可以兼职保家仙,保家仙不可以做堂口仙的事。
堂口仙一般是胡黄常悲四种,白仙和灰仙因为手段普遍低下,上不得台面,被排除在外。
至于堂口仙里的这个“悲仙”,其实就是鬼仙,男鬼叫清风,女鬼叫烟魂。
悲仙有部分是强大的游魂野鬼,但多数是出马弟子死后化作的。
之前说过,出马弟子说是弟子,实际是仙家的奴仆。
出马弟子的实力大多来自背后的仙家,其本身实力很弱,也没什么长生一说。
可以说,除了给自己找了一堆作威作福的主人以外,没太多别的好处。
而且,正经的出马弟子,有仙家盯着,也没有大肆敛财的机会。
这样的修行一道,正常来讲,是没有人会去修的。
所以出马仙收弟子,多数是带点强迫意味,多数是给你一场大病,折磨你,逼你就范,就跟人熬鹰一样,你不出马就死。
所以一直有一句话,叫大难出道,大病出马。
而这种规矩下,要想出马弟子尽心竭力的办事,那自然要给好处的。
出马仙给的好处就是,活着好好当牛马弟子,只要弟子当的合格,死了之后,就能以悲仙的身份,进堂口享受香火供奉,同修大道。
这就是为何悲仙是四梁之一。
同时,这也是为何出马弟子被叫半仙的原因,半个仙家,死后就是仙家了。
而之前被张静清一雷劈死的大蛇,就是一位堂口仙,也是这个中年人供奉很久的保家仙。
现在,中年人花了几十年供奉的仙家死了,他在堂口里的仙脉没了,以后能不能成为悲仙都很难说,他怎可能不又惊又怒。
……
……
另一边,张静清盘坐在天蓬真君神象下存思修行。
或许是道场有真君神力护持,他修行的身神又是真君本身,人与神象相互映照,存思的效果,甚至比以前还要强上一两分。
……
……
第二天清晨,天空下起了小雨。
张静清盘坐在有些简陋的大殿的蒲团上,手里拿着本书,他看的是《早晚功课经》。
《早晚功课经》是符录派的道士的必修经文之一,里面蕴含玉清宝诰、上清宝诰、太清宝诰……等数十篇经文。
这些不仅事关道士的身家性命,更事关法箓的晋升。
一个道士,特别是正一的道士,想要提升自己的法箓等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资历、功德和修行。
譬如张静清的“太上三五都功经箓”的晋升要求为,十二年资历、三千功满八百行圆,以及通晓《早晚功课经》。
十二年资历最好理解,指的是初授和升授之间,需间隔十二年。
八百行圆,行指的是外行或善行,八百是一个虚数,像征极多的意思,也就是多多的做好事。
三千功满,三千其实也是一个虚数,指的是功德多多益善。
不过,门派给的要求是,《仙君功过格》上,每年所赚的功德,在功过相抵之后,盈馀超过三千,并持续十二年,方可达标。
前面两项只要去熬,去卷,问题都不大,唯有通晓《早晚功课经》稍有难度的。
这里的通晓,并不是把这篇经文背下来,而是以神魂为引,法念作笔,把经文铭刻在法箓之上。
铭刻的经文越多,法箓的威能也就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