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道位法职的最大弊端,得在规则之内行事,违反了规则,就得被惩罚,你就是法力再高都一样。
而如果石坚的雷法是自己修出来的,祖师爷就影响不了他,不会出现打别人半天不死,打自己一下就死的情况。
当然,如果祖师爷铁了心的要收你,那还是能收的,但得以其他方式。
而且,就算祖师爷收不了你,祖师爷头上,还有祖师爷……
虽然张静清觉得,自己不太可能做出什么为祖师爷们所不容的事。
但有时候,驱动一个人行为的,不一定真要事情,也可以是感觉。
那种淡淡的受桎梏的感觉,让他更倾向于修行内箓神通,正好他也有这个天赋。
内箓神通的修行,其重点在于存思观想。
存思是道教的说法,有些类似于佛教的冥想,但亦有区别。
佛教的冥想以静坐为主,静坐的时候观想佛陀菩萨,除开少数流派外,更侧重性命中的性,也就是灵魂的修行。
而存思,在静坐观想的时候,还要配合叩齿,咽津,符咒等一些生理上的动作,对性与命,也就是肉身和灵魂都有涉及。
不过,符录派终究是以符录为主,存思的时候,更多心思放在观想神明,凝炼符录上面,对性命的提升有限,和内丹派这种摒弃外法,纯修性命的门派没得比。
而在存思的时候,所观想的神将,就叫身神。
道教《黄庭经》记载,“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这些都是身神。
修行身神,就是通过观想,把外在的神明,以符录的形式,凝聚在体内,从而让体内的神明,模拟出体外神明的力量。
人体有百神,如果天赋足够,又下得苦工,可以修行很多个身神,掌握很多种神通。
不过,这样太费精力了,大部分人都是主修一位,副修几位,张静清也不例外。
而身神的选择,也很有讲究,不是说你看哪个神明顺眼,就能去修行。
虽然它不象法箓所赐予的心将和恩将一样,需要严格的根据生辰八字来,但也得看自身的八字够不够硬,能背不背得住。
毕竟普通人身上纹关公,还讲一个背不背的起呢,更别说修神将了,更得悠着点。
背不住,还强行去修,必遭反噬,三缺五弊都是轻的。
张静清的八字很硬,命格尤其的高,高到师父都狠狠吃了一惊。
所以他可选择的神将不少。
所选身神的位格越高,对自身的提升也越大,当然,观想起来也就越难。
风浪越大鱼越贵,有高的可选,自然不选低的,所以张静清主修的身神位格很高。
为了方便他观想,在他刚踏足此道时候,师父给他找了一块雷击木,让他把感应到的身神的形象,雕刻在木头上,以便随时观察,方便观想。
最开始,观想的程度不深,雕刻本领又弱,这木雕只是空有其形,还不精致。
但随着他的修为渐深,木雕也越精致。
到了现在,已经兼备形神,甚至可以与天上的神明相呼应,正好可以作为道场的主阵法器。
其实吧,张静清也不是没想过像九叔一样,用自己祖师爷的神象和牌位做道场的主阵法器。
用祖师爷守护道场,可比用天上的大神守护道场安全的多,毕竟祖师爷对徒子徒孙的照拂要多一些,有事是真上啊。
离开的时候,他还去请教过师父,但这个要求被师父驳回了。
倒不是师父需要祖师爷的牌位庇护,而是因为供奉祖师爷可是需要香火的。
祖师爷吃的香火,可比下坛兵马多多了,张静清初来乍到,道场都没创建,哪来的香火?
贸然把祖师爷的牌位请过去,那不是让祖师爷跟着挨饿受苦?到时候,祖师爷一不高兴,还不得拾掇你?
张静清一听,觉得很有理,以神明神象护持道场,神明是大忙人,你不下敕令,看都不会多看你一眼。
如果是以祖师爷神象护持道场,祖师爷心血来潮,灵性降临,看你一眼怎么办?
那不就和以前读书的时候,班主任……不对……是教导主任时不时从后门的猫眼上瞄一眼差不多吗?
张静清可不是什么恪守清规的好好道士,要是被祖师爷喵到了,还不得被拾掇一顿?
当道士的,被兵马,被祖师拾掇的例子可是数不胜数,一想到这,张静清立马就放弃了请祖师爷护持道场的想法。
不过,这点小心思师父并不知道,他还给张静清承诺,只要他把道场创建起来,把信徒发展的多多的,把香火搞的多多的,那他就把祖师爷的牌位给他请过去,也让祖师爷看看自己的徒子徒孙有多能干,多争气。
…………
…………
张静清把装有身神的神龛放在供桌上,又在供桌前放上一个香炉,拿出九炷香。
一般神明,只需三炷香,但张静清的身神位格很高,供奉他,必须上九炷香。
随后,他打开神龛,请出身神。
身神穿着一身道教法袍,双手抱于胸前,面容英俊,和善可亲,但散发的气息,却是相当惊人,一经出现,一股摄人神魂的煌煌天威笼罩全场。
“霹雳雳”
张静清的身上,传出些细嗦而古怪的声音,衣服上也生起一丝丝极轻极微的静电。
对此,张静清见怪不怪,这是他的法念与身神结合,所诞生的一点外在表象。
他可以时时刻刻感受神象中的神韵,从而达到一种人神合一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里,观想会变的更容易,还能使体内的身神,沾染到一丝神明的神韵,从而壮大。
这也是很多道士都会随身带着一尊神象的原因。
张静清拿起九柱香,左手包住右手,拇指抵香尾,像征阴阳相合,抱元守一。
随后,他举香高过头顶,不低眉不昂首,堂堂正正,这是敬天法祖。
同时,他口送经文:“天蓬天蓬,九元煞童。五丁都司,高刁北翁。七政八灵,太上浩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