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时光荏苒(1 / 1)

京师三十里外,官道旁的茶棚里,魏昶君搀着母亲程氏坐下歇脚。

程氏望着官道上川流不息的车马,轻声开口。

“整个京师都通好水泥路了”

魏昶君顺着母亲的目光看去。

五丈宽的水泥官道平整如镜,道旁栽着整齐的杨柳,每隔百步就立着青石路碑。

驮马拉着货车平稳前行,再不见从前黄土漫天的景象。

“娘还记得刚打下京师的时候,崇祯年间这条官道么?”

魏昶君轻声道。

“那时路面坑洼,雨天泥泞没膝,晴天尘土呛人,前明每年修路的徭役,都要征用上千民夫。”

程氏恍惚记起往事。

“你爹在蒙阴当驿丞时,最怕雨季送急报,有次马匹陷在泥里,他扛着公文袋徒步跑了一夜”

她忽然指着远处。

“那是车站?”

挑高的月台上,几辆马拉班车正在上下客。穿制服的车夫挨个检查货箱,旅客排队购票,秩序井然。

魏昶君解释道。

“如今驿站兼做车站,有固定班次往返京师,百姓花二十文钱就能坐车进城,再不用徒步跋涉。”

继续前行,程氏注意到道旁每隔三里就有的砖砌岗亭。

“这些是”

“养路工哨。”

魏昶君答。

“专司道路维护,遇有损坏,半日便能修复。”

继续前行,景象更令程氏震惊。

昔日脏乱的城郊集市,如今变成青石铺就的广场。

摊位整齐划一,每个摊位都挂着红袍市集的木牌和卫生评级旗。

戴袖章的市吏正在巡查,商户们自觉将垃圾倒入统一配备的木桶。

“从前这里”

程氏想起前明崇祯年间,红袍军初定的时候的外城集市。

污水横流,摊贩争抢地盘,扒手横行,她听闻许多人曾在此被偷过钱袋,报了前明的衙门却无人理会。

魏昶君指向集市东头。

“娘看那边。”

只见一排青瓦公厕,旁设洗手池和饮水处,几个农妇正用木勺接水给孩子喝。

“城内通水了。”

魏昶君语气带着欣慰。

“天工院设计的压力井,通过管道输到各街坊。再不用喝受污染的井水。”

穿过城门时,程氏仰头望向城墙。

昔日常有坍塌的夯土城墙,如今包上了青砖,墙头还装了防风灯。

守城士兵的岗亭变成砖石小屋,窗明几净。

崇祯年间京师街道狭窄拥挤,如今主街拓宽到十丈,两侧有砖砌排水沟,穿着号衣的清洁工正在清扫路面,垃圾车定时收运。

“这些变化”

程氏喃喃道。

“才多少年光景”

魏昶君扶住母亲的手臂。

“红袍军入京第一天就颁布《京师改建令》。拆违建、拓街道、修下水、通水,这些都是百姓一起干的。”

“娘。”

魏昶君轻声道。

“这就是昶琅用命换来的,也是千万红袍将士奋斗的。”

京师永定门内,程氏的脚步渐渐慢了下来。

她的目光掠过城门旁新贴的布告栏,上面赫然印着魏昶君的侧面画像,那是红袍公报常用的头版插图。

画像下的文字写着里长示,市政建设,人人有责。

“咳咳咳”

程氏突然掩口咳嗽起来,脸色有些苍白。

魏昶君立即停下与夜不收的交谈,轻轻扶住母亲。

“娘,要不要歇歇?”

程氏摇摇头,目光却仍停留在那些画像上。

她看见不远处工厂围墙上漆着的巨幅宣传画。

魏昶君手持规划图,站在建设中的水厂前。

更远处,市政厅门口悬挂的徽章上,也刻着里长的侧影。

“这些都是什么时候”

程氏的声音有些发颤。

魏昶君顺着母亲的视线望去,神色平静。

“去年开始挂的,百姓们说要知道是谁在带领他们建设新城,宣传司就做了这些画像。”

这时,一阵异味随风飘来。

魏昶君突然皱眉,对身旁的夜不收道。

“记下来,南城排水沟仍有淤塞,让市政司三日内清理完毕。”

他指着不远处一条小巷。

“那处的污水明显没有接入主管道。”

夜不收迅速在簿子上记录。

程氏注意到儿子说话时,目光锐利地扫过每处细节,路边摊贩的垃圾处理、街面砖块的平整度、甚至檐下灯笼的悬挂高度。

“里长。”

夜不收低声回报。

“上月已整改过排水系统,但有些百姓私自改道”

“不是百姓的错。”

魏昶君打断道。

“是我们规划时没考虑到各家排水需求,让天工院重新勘测,设计更合理的分支管道。”

他们继续前行。

经过一家纺织厂时,程氏又看见大门上挂着魏昶君的画像,这次是里长视察工厂时与工人们的合影。

画像下方写着,安全生产,质量第一。

魏昶君却停在厂区外的排水沟前。

他蹲下身,用树枝拨开浮萍,仔细观察水流。

“这沟明显比标准窄了,雨季一来,必定倒灌。”

转头对夜不收道。

“让工建司来人重新测量,所有厂区排水沟都要检查。”

小妹魏染瑕默默跟在后面。

她看着长兄专注的侧脸,又看看母亲苍白的脸色,眼神复杂。

程氏忽然轻声问。

“这些琐事,你都要亲自管?”

魏昶君挽起母亲继续前行。

“娘,百姓的苦处,大多藏在这些琐事里,前明为什么失民心?就是因为没人把这些小事当真,一点一点累计,万劫不复。”

程氏望着长子认真的侧脸,忽然明白这些画像的意义。

它们不是个人崇拜,而是百姓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一個真正关心他们冷暖的朝廷的认可。

夕阳西下时,魏昶君终于处理完所有事务。

马车驶过街道,程氏看见路边孩童举着印有里长头像的识字课本,商铺挂着里长推荐的诚信招牌,甚至茶楼里说书人都在讲里长改水渠的故事。

她忽然轻声对儿子说。

“累了就歇歇,别太勉强。”

魏昶君微微一笑,目光扫过窗外欣欣向荣的街景。

“看到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就不觉得累了。”

继续前行,魏染瑕望着沿途景象,眼中满是复杂。

百姓们人人随身带着小旗,上面工整写着一不坑人,二不害人,团结互助,友爱敬人的红袍语录。

她听见路边茶棚里,几个挑夫边喝茶边念着。

“里长说欺人者必自毁,咱们做生意可得实在些。”

更有一队学子走过,齐声背诵。

“红袍训,读书不为做官,要为百姓谋福。”

魏染瑕想起崇祯四年的冬天,她亲眼见过易子而食的惨剧。

那时京师米价飞涨,城外饿殍遍地,官府却还在加征辽饷。

如今再看这太平景象,恍如隔世。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低武:这个武道宗师会仙法?! 穿成霸总文里的恶毒女配后我摆烂 救命!我的修罗场太甜了 原神:督政官在线求放过 三国:权御天下,从迎娶蔡琰开始 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 60年代四合院成长 端上铁饭碗,巨额财产藏不住了 诡异别墅群 夺回家产,资本家大小姐下乡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