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引弓 > 第一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朝 杨慎))

第一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朝 杨慎))(1 / 1)

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匈奴一代雄主——单于挛鞮冒顿终究抵不过岁月的侵蚀,在一个黄昏撒手人寰。折磨了他将近五年的肝病终于完成了使命,将这只草原最凶猛的雄鹰送去了另一个世界。却不知道这个名字意为勇士或者英雄的匈奴之王,在另一个世界是否还能继续统一草原,开疆拓土。

而在此之前,大汉帝国的开创者刘邦已经更早的离开了他亲手缔造的帝国,那些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功臣名将,诸如萧何、曹参、韩信、彭越等,也都已经化为满天繁星,点缀着璀灿的银河,照耀着苍茫大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挛鞮冒顿是匈奴史上历史成就最高的单于。他在位的二十五年中,灭东胡、逐月氏,带领匈奴征服了楼兰、乌孙、呼揭等20馀国,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随后挥师北上征服了浑窳、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国,向南兼并了楼烦及白羊河南王之辖地,重新占领了河套以南地。

自此以后,匈奴占有了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达辽河、西逾葱岭的广大地区,号称将“诸 之民”并为一家,拥有控弦之士三十馀万,成为北方草原乃至整个世界上都屈指可数的强大的国家。匈奴王朝在他手中完成了崛起和蜕变。但是他一生当中最为值得大书特书的军事成就,则当属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在白登山将汉高祖刘邦围困七日的“白登之围”。

这也是大汉帝国自创建以来,第一次与北方的游牧民族展开正面交锋,也就此拉开了华夏民族长达数百年,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战争序幕。而在汉匈之间的第一场战役中,匈奴轻骑兵的机动性在冒顿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无论在战术选择上还是在战机把握上,都交上了比汉军更胜一筹的答卷。

冒顿指挥他的四十万精锐骑兵,在白登山把刘邦重重包围。七天之内,汉军被分割包围,彼此之间信息完全断绝,辎重补给也被彻底断绝,皇帝宝座还未坐稳的汉高祖刘邦,几乎在白登山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根据史书记载,挛鞮冒顿指挥着匈奴骑兵摆下了密不透风的包围圈,在西方的全是白马,在东方的全是青马,在北方的全是黑马,在南方的全是赤色马,兵势之盛,一时天下无双

虽然最后史书记载是陈平用计贿赂冒顿的阏氏才得以保护高祖成功脱困,但事实上却是匈奴骑兵缺乏攻坚的手段,并没有迅速全歼白登山汉军的实力,加之汉军后续步兵也已经源源不断的向白登山附近逼近,隐隐已对匈奴大军形成了反包围的态势,所以冒顿才审时度势,向大汉帝国索要了大量奇珍异宝、矿产资源和粮草之后,才顺势打开了包围圈,将被围困的汉军放了出来。

这是大汉帝国与草原游牧民族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手。虽然在战略层面上汉帝国付出了很多资源,属于事实上战败一方。但是在战术层面,两军对垒互有胜负,汉军重步兵方阵与弓弩手的配合并没有让匈奴轻骑兵讨到太多便宜;而匈奴轻骑兵的骑射战术,也让汉帝国的决策层看到了来自北方的巨大威胁。

甚至可以说,从此以后整个西汉王朝的军事指挥思想,始终都在围绕着如何战胜这支机动力和杀伤力都强于自己的游牧骑兵进行着不同方向的探索。而这条漫长的探索之路,直到半个世纪后,似乎才有了最佳解决方案——大规模具装重骑兵的出现,才真正完成了汉帝国与草原游牧民族的装备代差。

挛鞮冒顿在前元六年逝世后,继承他成为草原共主的,是他的儿子挛鞮稽粥。挛鞮稽粥并非是挛鞮冒顿的长子,在冒顿漫长的一生中,他共有十七名子嗣活到成年,在历年征战中,又有5子先于他离世,除去剩馀的八名女儿之外,挛鞮稽粥是排名第三的王子。

挛鞮稽粥的兄弟中,大王子挛鞮勒且在征服楼兰的战斗中摔断了一条腿,作为马背上的民族,不能上马又怎能指挥大军作战?大王子挛鞮勒且自然失去了竞争单于的资格。

二王子挛鞮窠窫(ke ya)是匈奴军中重要的将领,也是冒顿任命的左贤王,是匈奴西部疆域的最高行政长官。而在冒顿去世前,也是大部分匈奴部落公认的最合适的继承人。但是在冒顿重病期间,挛鞮窠窫却在领地内遭遇刺客袭击,身中毒箭,不治身亡。

而匈奴王室最小的王子,也是冒顿最后一个子嗣,是冒顿与两年前(前176年)的汉室翁主刘漓所生,因为此子诞生之后,冒顿的身体竟奇迹般的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康复,根据萨满通神得到的指示,此子乃是冒顿的护佑之神转世而来,为了不冲撞神明,因此冒顿破例让此子恢复刘姓,起名刘腾。冒顿死时,此子两岁不到。

根据匈奴人的习俗,冒顿单于的阏氏们,也都被挛鞮稽粥继承。刘漓成为了挛鞮稽粥的阏氏,刘腾也因此的了一个匈奴名字,叫做挛鞮驒??。成年后的挛鞮驒??得到了挛鞮稽粥的喜爱,并最终在挛鞮氏的一致支持下,成为了继挛鞮稽粥之后的第四任匈奴单于,尊称为军臣单于。

挛鞮稽粥继位之后,经萨满向祖神请愿,赐名号为老上单于,是匈奴历史上第三位单于。老上在匈奴语中,意思是龙,老上单于在汉语语境中的意思大约比较接近于诸龙之王这样的含义。

挛鞮稽粥成为草原共主的消息是汉朝边军的哨探加急送到未央宫的,而一个月后,匈奴新单于的国书也到了长安。大汉帝国第五任皇帝刘恒也因为匈奴国书的要求难以独断,故而在朝会之后又召集重臣,于宣室再度密议。此时丞相已经是张苍担任,另外几名内阁成员分别为宋昌、张相如。其中太尉是张相如,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宋昌,辅助丞相各项工作。

其实所谓密议,最终也只是围绕着老上单于挛鞮稽粥的国书进行讨论。老上单于挛鞮稽粥在国书中提到了因循旧例的话题,说白了就是大汉帝国如何臣服于冒顿单于的,那就应该如何对待现在的老上单于挛鞮稽粥。详细说来就是大汉帝国要按照以往的定例上供以及派出公主和亲。

其中关于上供财物的关键,在于稽粥的国书上说想要汉军弩车的建造之法。这个当然不能给,按照张相如的意见是直接回绝就行,但是丞相张仓认为既然派翁主去和亲,直接回绝恐怕会给和亲队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他认为不妨婉拒并以其他军事装备替代弩车,这个提议得到了刘恒的支持。

于是接着就开始讨论以什么军事装备替代弩车既不会让匈奴人觉得分量不足,又不会给匈奴的装备水平带来实质性的进步。最终张相如提议的渗钢长剑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张相如的观点是,长剑由于剑身轻薄,虽然经过渗钢技术的提升,锋利程度和剑刃的耐久度已比铁剑提升很多,但是在目前汉军已普遍装备铁甲的前提下,长剑在实战中易折断的缺点显得尤为突出,目前汉军中已不再装备铁剑,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宽厚耐用环首刀。但渗钢技术则是游牧民族没有的。游牧民族在近战武器的选择上,除了长柄武器外,锤斧类制作工艺要求不太高的武器比较多。而刀具则多为弯刀,之所以选择弯刀主要就是因为长直型的刀具易折,于实战不利。而渗钢技术则可以大大提升刀具耐久度,这同样是草原游牧民族迫切需要的技术。

但是由于北方游牧民族普遍居无定所,加之维度较高,常年气温较低,在金属冶炼的技艺上低于大汉帝国的南方平原地区,其中关键因素在于缺乏技术手段,将溶炉温度提升到足够的温度,所以匈奴人进行高温熔炼铁矿的过程中,往往耗费了更多的燃料却很难将铁矿中的杂质清除干净,这也导致草原游牧民族的铁器硬度比较低。当然,这些原理古人并不知道,但是从历次实战中得出这些结论却并不难。

所以即便将渗钢技术提供给游牧民族,最终也只是更大的消耗他们的资源,但是在武器的实际质量上,却仍然很难超越汉帝国的水平。而为了让稽粥感到满意,宋昌提议可以将陇西山区新培育出的黍种作为添头一并送给匈奴人。

宋昌的这一提议,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陇西新培育的这种黍,属于高山耐寒品种,理论上可以在北方的寒冷地区栽种,而且这种黍由于耐寒品质较强,可以在北方冬季到来比较早的地区仍然有所收获,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方游牧民族在冬季食物短缺的窘境,而此举更深层的意义则在于——可以减少游牧民族中下阶层对于南下劫掠的主观能动性。毕竟只要能吃得饱,绝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抢劫食物的。宋昌的提议也很快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

匈奴人开始进行耕种的历史在所有北方游牧民族中,其实并不算很晚。但是由于气候严苛,所能种植的主食种类和产量都始终有限,而实质上这也是制约北方游牧民族人口出现爆发性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食物组成相对简单,导致北方游牧民族维生素的获取比较困难,尤其是在冬季,大量的身体孱弱的老幼都会因为缺少维生素的补充来源导致抵抗力下降而因病死亡。当年冒顿征服西域之后,大量适宜小麦种植的土地被开垦出来,匈奴人的食物保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在更北方的局域,小麦产量始终由于冬季到来较早而处于较低水平。

高昂的运输成本也导致了巨大的南北差异。可以说,匈奴帝国自建国以来,始终都受到食物不足的困扰,从而导致人口总数和平均寿命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升,这一点与始终坚持与民修养政策的大汉帝国相比,更是难以企及。

关于和亲财物的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后,宣室密议迅速进入到了下一个议题之中,开始讨论和亲公主的人选。由于选哪个翁主前去和亲这件事,本质上是刘恒的家事,诸位大臣便等着刘恒提出建议。

在密议开始之前,刘恒已经将这个问题向母亲薄太后请示过了。经过一番商议,决定选择赵王之女刘善作为和亲对象。所以当刘恒将这个提议在会上说出来后,很快便得到了诸位臣工的一致同意。

选择和亲公主的标准一直都很复杂,但是只要将选择翁主和亲的条件一一列举出来后,筛选起来并不困难。其中条件之一是年龄,太大和太小都不行,十五至十八岁是选择区间。年纪太小尚未及笄,派去和亲无法尽快怀孕诞下子嗣,和亲的意义就小了很多。条件之二是外貌身姿要出类拔萃,最好能够让匈奴单于第一眼就喜欢,这样就能迅速俘获匈奴单于的心,更容易怀孕生产。条件之三是身体素质要能适应北方的严寒气候,先皇惠帝刘盈在位期间期间曾经派去过南方出生的翁主,就是因为无法适应北方气候,两年就病死了,并没有起到和亲的真正意义。所以从那以后,都选择北方的翁主进行和亲。

这次选择的和亲翁主刘善,上述条件都符合,所以并没有太多值得商讨的问题,这个议题很快就达成了君臣共识。

刘善本人对于自己的命运并没有什么太抗拒的情绪。自打懂事以来,她就接受了完整的贵族教育,鼓瑟钟笙、琴棋书画都学的很认真,也小有成就。更重要的是,她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也很高,作为皇室的成员,她认为自己应该主动承担起维护皇权稳固的一份责任。所以当她第一次月事来临之后,就离开赵地,送去皇太后所在的长乐宫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而长乐宫中所学到的之事,不仅仅局限于常规的文化、礼仪、音乐、舞蹈等,更重要的是关于政治、权利以及谋略方面的知识,当然也包含一定的生理知识课程。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边境反贼:从解救女囚开始 他们要我当圣母,我偏成阎罗 疯批首辅夺取长嫂 高武教导主任:开局给学生上强度 大秦:黑化扶苏,杀天下无人反秦 纨绔小子闹唐朝 HP:阿兹卡班劳改犯的教授日常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赛博剑仙,哥舒临玩到了假鸣潮 踏云仙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