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北齐权臣指南 > 第108章 点明弊处

第108章 点明弊处(1 / 1)

宫门深锁,烛影摇曳。

含光殿内,高俨伏案批阅奏疏。笔锋在灯下划过,空气中弥漫着新墨的气息。

他正盘算着如何雷厉风行地展开京畿清查隐田、整顿户籍的行动,李德林已被他视为推动此事的锋锐尖刀。

然而,急促却沉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殿内的宁静。

内侍趋前,低声禀报:“陛下,尚书令冯子琮求见。”

高俨笔锋一顿,微微抬首,眼中掠过一丝异。

冯子琮?

在这个敏感的时刻,这位一向对新政持保留态度、讲究稳重的尚书令深夜求见,高俨心中瞬间掠过多种猜测。

是为李德林的任命不满?

还是对即将激活的京畿清查有异议?

依他对冯子琮的了解,他多半会选择在朝议上委婉进谏,或在奏疏中含蓄陈情。

即便反对,也常是隐忍或消极应对。

如此直接登门,不顾仪轨,实属罕见。

“宣。”高俨放下笔,声音听不出波澜。

殿门无声滑开,冯子琮的身影快步走入。

他并未着常朝的官袍,一身简素便服,步履却带着一种难得的疾速与果决。

与平日那份四平八稳的持重相比,此刻他眉宇间凝着一层凝重,目光灼灼,直直迎向御座上的年轻帝王。

他甚至省却了繁文节,拱手一揖后便开门见山:

“陛下!臣夜不能寐,特来面陈!”

高俨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他,那份讶异被更深的好奇取代。

他示意冯子琮不必拘礼,温声道:“令公深夜入宫,必有急务。坐下说话。”他指了指殿侧的席位。

然而冯子琮并未就坐,反而又上前一步,姿态依旧保持着躬敬,话语却象出鞘的刀,锋芒毕露,再不见往日的谨小慎微:

“臣是为新科进士用人之事,冒死直言!”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淅有力,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陛下雷厉风行,行科举之法,破格取士,此乃雄图!殿试取才,亦是佳举!然一一”

他话音陡转,直指内核:

“科举之后,岂能如此用人?!”

高俨的眉峰几不可察地起。这质问的语调,与冯子琮往日形象大相径庭,他没有打断,静静地看着对方,想看他究竟要说什么。

冯子琮迎着天子的目光,毫无退缩之意,条理愈发清淅地剖陈:

“臣观陛下近日,对李德林一人之拔摧任用,过速过重!点其为状元,已是天恩浩荡,恩宠无双。旋即再破格升为中书侍郎,位尊权重,参与机枢。至此,已可谓圣眷之隆,古来罕有。然犹末止!陛下复委之以清查京畿隐田、整顿户籍之重责!”

他的语气带着强烈的不认同:“此等重任,牵动勋贵豪强之根本,何其艰难!岂能托付于骤然之“新进”?此非独令李德林身陷风尖浪口,亦令新科进士之名,尽为其一人所掩!”

高俨的指节在御案边缘微微泛白。

冯子琮这锋芒毕露的批评,像冰水浇头,让他从重用李德林的急切中瞬间冷静下来。

冯子琮深吸一口气,痛陈利害:

“陛下试想,此次科举,除去李德林,尚有不少寒窗苦读,终得登第之士子!殿试毕,榜文悬,世人皆瞩目状元公飞黄腾达,步步登天。而其馀进土,虽有登科之名,却似泥牛入海,入朝以来,或闲置散曹,或分发微职,寂然无声,竟未有半分成色可展!”

他的话语带着明显的遗撼和批评。

“朝廷开科取士,是求天下贤才,非为养李德林一人独秀!陛下对李德林之关注,实已过分!

寒了其馀进士之心,亦令天下观望之士,恐生误解一一莫非只有效仿李德林,孤注一掷辞官赴考,方能为陛下所重?若科举仅为成就一人之传奇,非为广开进贤之门,则此法之旨,岂不失其本意?!”

“私以为一一”他斩钉截铁地下了断语,“如此重一人而轻众人,实不足取!”

冯子琮话语如鞭,抽在高俨心头。

他并非完全不知此理,只是过于相信对后世历史的掌握,反而忽视了眼前的事态。

下意识地将其他进士视作了李德林的背景板。

甚至因科举初行,经验不足,尚未想好如何妥善安置、打磨这批新普人才。

此刻被冯子琮毫不留情地点破、质疑,他才骤然惊觉,自己近期的施政重心,确实过度聚焦于李德林一人了。

他脸上的惊讶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谨慎的思考。

眼前冯子琮的形象似乎与那夜在含光殿内委婉表达对科举疑虑的老臣重叠,又格外清淅地剥离出来。

冯子琮偏向保守,未尝没有些借此事阻挠、拖延推动清查均田、保护某些利益的心思。

高俨的心念电转。

他的动机或许不纯,但这一次,他指出的问题,却实实在在,针针见血,无可辩驳!

“令公所言——”高俨缓缓开口,声音清淅,“确实有理。是我急于求成,顾此失彼了。”

他坦然承认了自己的疏忽。

御前的空气,因帝王的这份坦诚与自省,而稍稍松弛了几分。

冯子琮紧绷的神色也略有舒缓。他今日如此失仪冒进,赌的便是陛下这份明达与器量。

他见高俨听得进去,便也不再穷追猛打,姿态重新恢复了几分臣子该有的恭谨,拱手道:

“陛下虚怀纳谏,圣明烛照。”

高俨摆摆手,语气诚恳:“既如此,令公以为该当如何?”

既然皇帝已认清了问题,冯子琮迅速给出了他早已准备好的建议:

“事已至此,李德林为状元,复授中书侍郎、主理京畿清查,旨意已昭告天下。此乃圣意煌煌,已成定局。若反复撤回,必大损朝廷威信与陛下威严!”

他语气郑重地强调这一点。

高俨深以为然,有些事情哪怕是打肿脸也得充胖子,这是原则问题。

“至于其馀进士之安置、擢用,尚有可为馀地!”冯子琮话锋随即一转。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高俨,此刻的他,精明干练的干臣本色尽显:

“陛下当效仿用李德林之“新”,而非其‘重”!可精心择其试卷优、才学实、志虑坚者,不拘一格,授以要紧实务、显要之位。或入台阁学习政务,或派往京畿之外紧要州郡,协助办理清查均田、安抚流民、整顿吏治,使其亲身历练,展露其才。需使其有实职、有实权、有盼头!”

他顿了顿,补充道:

“需令天下人知,科举非为钦点,李德林非孤例!其馀进士亦不乏栋梁之才,正得朝廷悉心培育,日后皆可大用。则人心可安,士气可鼓,科举新政之根基,方得牢固!”

冯子琮的建议可谓老谋深算。

既保全了得皇上青眼的李德林之职,让他继续执行皇帝最重视清查京畿均田之事。

同时,通过任用其馀进士,分散对李德林的过度关注,安抚人心,也是在不动声色地为其他进士争取机会,平衡朝局。

高俨静静听着,心中已然认定。

冯子琮的方案清淅而实用,切中要害。

如今来看,冯子琮的政见较为保守,不希望步子迈得过大。

但是,他仍旧是忠于国家、忠于高俨的。

否则,他是不会直接找上高俨,并长篇大论探讨此事,并给出一套合理、务实的解决方案他的眼神逐渐明亮起来,方才的反思化作了新的决策方向。

殿内烛火跳跃,映照着他眼中重新燃起的火焰。

他看向冯子琮,沉声问道:

“令公目光如炬,深谱政务。依你之见,该如何着手?哪些位置可用?何人可以选任?这安置进士之法,当如何安排,方能两全?”

他出此问,意味着已然接受其谏,更期待其进一步献策。

冯子琮心中一振,明白自己的苦心得到了陛下的认可。

他神色一肃,躬身道:

“臣愿为陛下细陈—”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星穹铁道:漂亮虫母是寰宇好文学 新概念诡道升仙 特工:从小特务到军统大老板 一切从笑傲江湖开始 消失的我 穿越美漫,但密教主 我在大明当文豪 万界共生之主 诡异世界:林逸和宋佳 浪浪山小妖再走西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