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宫内,秋意通过精雕的窗棂渗入,熏香的气息难掩空气的紧绷。
皇帝陈顼高踞御座之上,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
阶下,镇南将军吴明彻身形魁悟,甲胄未卸,声如洪钟:“陛下!此乃天赐良机!宇文护兴兵伐齐,周军主力尽集玉壁!我大陈正当挥师北上,收复淮南失地,直捣彭城,与周国瓜分其土!”
他的声音在殿中回荡,带着压抑已久的亢奋。
江北淮南之地,是南陈念念不忘的故土。
尚书仆射徐陵面容清癯,闻言立刻出列,声音沉稳而清淅,与吴明彻的激昂形成鲜明对比:“将军之言,有待商榷,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他无视吴明彻微微皱眉,对着御座深深一揖:“陛下,王琳乃南朝旧将,久镇淮南,其威名宿将之中谁人不知?自奔北朝以来,始得倚重。如今琅琊王高俨敕令其‘都督淮南诸军事’,更是将江淮千里防线托付于他!”
徐陵抬起头,目光炯炯,扫过跃跃欲试的武将们:“王琳此人,忠勇兼备,尤悉我朝。其据守长江北岸,如猛虎踞山。我朝水师虽盛,然欲渡江仰攻,必遭其迎击!先前王琳派人沿江造势,以显其利爪獠牙!我军未动,其锋已露!”
他顿了一顿,将一份情报呈上:“更紧要者,齐之新主,绝非毫无还手之力之弱主!邺城连日邸报频传,高俨厉行勒佛,整顿风纪,竟借周寇南侵之势,一举压服邺下贵戚豪强。政令归于一,而钱粮已备!”
一份情报呈至陈顼案头,陈顼面上不动声色,拿起缓缓翻阅。
他最后看向面色阴沉的吴明彻:“镇南将军欲趁周齐交锋而渔利,然可曾想过?他命王琳厉兵秣马、水师巡戈,正是向我大陈示威!其意昭然:内部已着手整顿,后翼绝不容有失!”
“此刻我若动兵,王琳必将倾力死战,其粮秣充足,军士士气高涨。届时……非但不能收复寸土,反恐引火焚身,重蹈复辙,使我大陈再陷征伐之困,空耗国力!”
陈顼默默翻看着手中的两份文书——一份是边境关于王琳水师大张旗鼓巡江示警、弓弩齐备的急报;另一份则是建康秘探抄录的北齐邺城发往南方州郡的邸报,上面赫然详述了“妙胜寺斛律皇后献田充军资以为天下僧俗表率”的经过。
建康宫一片寂静。
吴明彻张了张嘴,想要驳斥徐陵“长他人志气”,却被徐陵有理有据所言堵了回去。
其他主战派将领见此情景,也一时噤声。
陈顼的手指缓缓划过邸报上“立斩不赦”、“资敌叛国”以及“斛律皇后深明大义”的字样,目光最终停留在王琳那份“弓弩上弦,旌旗张扬”的行动简报上。
他感受到了齐国那位少年亲王此刻锐不可当的气势和背水一战的决心。
许久,御座上的陈顼轻轻放下文书,抬起头,目光恢复了作为一国之主的沉静与深邃,语气平缓却带着最终的决定性。
“王琳水陆并峙,严阵以待;高俨以弱冠之龄,借周寇凶焰以威压国中,竟能短时之间澄清吏治、开源聚粮……此人……与其父兄皆不同。”
他顿了顿,环视群臣。
“徐仆射所言非虚,此刻非北进之时机。”
他看向徐陵:“着拟旨回复周使:江淮连日阴雨,舟师调度维艰;兼以齐军严备,北岸壁垒森严,仓促难图。伐齐之议,当缓图之。”
此言一出,已是明确拒绝了立刻同北周夹击北齐的提议,暂避锋芒!
“陛下圣明!”徐陵及主和文臣躬身领命。
吴明彻等人虽有不甘,但面对皇帝的决定与眼前确凿的军情,只能忍气应诺:“臣……遵旨!”
陈顼的目光扫过殿中群臣,停留在吴明彻身上片刻,似有安抚,最终却只化作淡淡一语:“今日朝议已毕,众卿且退下整备,不可懈迨军备。徐仆射留步,朕有事相询。”
“臣等告退!”群臣躬身行礼,鱼贯而出。
徐陵留了下来,待殿门关闭,偌大的殿堂更显空旷幽深。
陈顼离开御座,缓步走下丹墀,停在巨大的舆图前,目光钉在长江以北的淮南之地,久久不语。
“陛下……”徐陵轻声唤道。
陈顼没有回头,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深沉的考量:“徐卿,朕知将士求战心切,收复故土亦是人心所向。然则……”
他抬手指向邺城的方向,“高俨此子,行事如此果决狠厉!借周寇之势,压服国内贵戚如碾蝼蚁,勒佛搜刮如暴风骤雨。其魄力手腕,远非其昏聩父兄可比。他敢如此大刀阔斧,内部必已有相当把握压制反对之声。”
他转过身,眼神锐利地看向徐陵:“王琳乃是南朝旧人,其性情朕岂不知?如今他手握重兵,背靠一个敢行霹雳手段的主君,其心必坚!我大军若动,王琳必以死相搏,彼等背水一战,士气若虹。而我军……”
他摇了摇头。
“多年承平,甲仗或有冗馀,争锋之血勇尚需淬炼。一旦在江北受挫,岂非又蹈前代复辙,空耗国力?不如让宇文护先去碰碰这块硬骨头。若宇文护能重创高俨,削弱其羽翼,动摇其根基,那时才是我朝真正的时机。”
徐陵深以为然:“陛下深谋远虑,臣拜服。高俨如今以‘御周’之名行集权筹饷之实,若周国此次无功而返,齐国元气未伤反可能由此稍振。其政令若通,上下归心,再加之聚敛所得……恐将成大患。”
陈顼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冷意:“所以,回复宇文护的措辞要足够‘恳切’,‘无奈’,更要让宇文护明白,朕虽未出兵,却心有支持之意。”
“周、齐皆是大敌,不可轻易与之。我等静观其变,渔利其后。”
他缓步走向御座,声音带着掌控全局的冷静:“传旨,赐玉璧十双、锦帛百匹予周使,以彰两国之谊。”
他接下来补充道:“密诏齐使崔季舒前来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