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北齐权臣指南 > 第34章 职务任免

第34章 职务任免(1 / 1)

王琳抬头直视高俨,眼中瞬间闪过深沉而复杂的情绪。

这番话,几乎击中了王琳内心最深的回响。

他心念故国,却机缘巧合,辗转逃亡至北朝

他有一身本事,渴望创建功业,却被江南朝廷的倾轧和狭隘所毁。

如今,高俨不仅不计较他的过去,更将一副千钧重担连同巨大的信任压在他肩上。

还点明了他行动的意义——对抗纂位者,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延续对故国正统的守护,更是为了止息兵戈。

巨大的责任感与久违的能放手一搏的契机,瞬间压倒了所有的疑虑。

“殿下深谋远虑,琳……拜服!”王琳离座单膝跪地,声音变得洪亮铿锵。

“殿下信重若此,以国事相托!琳虽驽钝,敢不效死?此去寿阳,定当整饬军备,修缮城池,抚恤士民,联缮乡勇!”

“陈师若敢北上,必使寿阳城坚壁重垒,使其人在城下折戟沉沙!臣必不负殿下知遇之恩!”

高俨亲自弯腰,将他扶起。

“将军言重!我不要将军以死守城,”高俨握紧王琳的手臂,目光深沉,“我要将军守土有责,更要将军活下来,成为我大齐南疆的柱石!你所需精兵、钱粮、器械,我会从速调度!但有难处,直奏于我!淮南诸军,尽付将军,临机专断,无需事事请示!”

这是何等的信任!王琳眼框微热,再次抱拳:“谢殿下!琳,遵命!”

王琳谢恩离去后,高俨开始思忖被他方才以王琳替下的扬州刺史卢潜的去处。

王琳初入北齐时为扬州刺史,卢潜则为扬州道行台左丞,两人共为南讨经略,一时颇有成效。

可是,后来两人对南征之事意见不合生隙,以王琳被去职,卢潜升为扬州刺史为结局。

卢潜在寿阳时,保境安民,大树风绩,被陈人大为忌惮。

如今高俨已经确定要启用王琳,还许以扬州刺史之职,只能将卢潜调回邺城,以免前线不合。

卢潜在寿阳功绩赫然,又无过错,虽与高俨提拔的王琳有隙,却是出自国事公心。

高俨认为此人可为所用。

“扬州刺史卢潜,明事知兵,或可擢为侍中。”他想了想,在案前纸上写下这一行字。

“来人,请尚书令、中书令前来。”

很快,冯子琮、张雕前来。

高俨将他欲以王琳为扬州刺史、卢潜为侍中之事告知两人。

冯子琮闻言,遂立即道:“臣对以卢潜为侍中之事无异议,只是王琳其人,赋闲在家,久不用兵,是否需斟酌?”

张雕则道:“臣在野之时,便闻卢刺史在寿阳施行惠政十馀年,民众咸服,今忽以王特进代之,似有不妥。”

高俨听闻两人之言,知他们对任用王琳之事各有不同程度的反对。

冯子琮对以卢潜为侍中之事无异议,大概是因为此时他仍兼尚书令、侍中两职。

如今正好解除侍中之职,自觉削去部分权力,以免受到猜忌。

而他对王琳的疑问则需要谨慎回答。

因为王琳确实坐冷板凳已久,即便昔日有威名,但如今成色尚存几分值得怀疑。

张雕则是从另一个方面提出疑问。

寿阳之地原为南朝领土,被高洋打下来后,承诺优待。

卢潜于是施行惠政,深得民心。

若骤然换人,势必引起民心动荡,又值此关键、敏感时机,应当慎重。

高俨先对冯子琮道:“令公多虑。适才我方与王琳会面,与其谈论军国之事。”

“其胸有韬略,问及边防策略,解应对自如,言之有方。虽久未见用,仍不减风采。”

“再者,我朝知江南之事者,无过王琳。其与陈主有家国之恨,必竭死以报。”

他又对张雕道:“卢潜保境安民,王琳亦能靖边宁人。”

“前梁之时,梁元欲杀王琳,其旧众爱其为人,乃据理力争,遂全其性命。”

“且王琳曾镇寿阳,赏罚明是,绝无疏漏,于民中颇有威望。卢潜被调回,有其接任,能定人心。”

“若王琳为扬州刺史,必能内抚民众,外摄陈氏。”

高俨所言非虚。

王琳固然有侯景之乱后纵容部众劫掠的史料,但大概是彼时无力制止手下。

而在南陈太建北伐中,他匆忙遭到齐室启用。

却因友军不救被困寿阳,陈将吴明彻引淝水淹城,围攻三月终被攻破。

这时王琳方回寿阳不久,城破被抓。

不仅百姓哭泣跟随他,甚至陈军中亦有人为其求情。

吴明彻担心其威望过甚以致生变,随即杀之。

百姓哭声如雷,不顾危险去祭奠他。

由此可见,王琳在寿阳有非常好的人心基础。

冯子琮、张雕听完高俨的论述,默默深思。

不久后,张雕率先发言:“臣无异议,全依殿下之意。”

高俨满意地点了点头,望向冯子琮。

冯子琮微捋须髯:“臣亦无异议。只是——”

“臣闻王琳久思南讨之事,与殿下、诸公前些日子所商议相悖,”他拉长了语调,“殿下可否与其约,不得以私心贸然与陈人生端,以妨误大事。”

“令公放心,”高俨欣然应允,“王琳非冒大不韪之人,我与其约,必不至于此。”

冯子琮道:“殿下有识人之明,臣觉心安。”

他又道:“臣蒙殿下拔擢,得以兼任尚书令、侍中、吏部尚书,时有忧患,恐薄才不能胜任。”

“如今殿下欲以卢潜为侍中,正合臣心。臣欲向殿下请辞吏部尚书之职。”

此言一出,高俨及张雕都是微惊。

而冯子琮面色平静,似是早有准备。

高俨没想到他这般直白的此事,先是一怔,后又觉释然。

冯子琮原本虽身兼多职,即尚书右仆射、侍中、吏部尚书,但不算大权独揽,只能说是多而不精。

加之不受高纬亲近,亦不得和士开信任,在北齐朝堂中枢显得有些尴尬。

自高俨政变后,将他升为尚书令,便是实际上的宰相。

此时再身兼多职,便有些说不过去了。

视他模样,大概早有心理准备。

如今高俨欲升卢潜为侍中,冯子琮便伺机再度提出辞去吏部尚书之职。

既示坦荡,又表忠心。

高俨稍稍沉吟:“令公不必多虑,侍中之职或不可免,吏部尚书却可如故。”

此时的吏部尚书不象后世的“天官”那般权势,但也能掌荣褒、选补,不容小觑,居尚书省各部尚书之首。

冯子琮摇摇头,语气坚决:“殿下,非臣故作清高,实乃力不从心。且臣已为尚书令,又为所领尚书,于礼制不合。”

高俨斟酌片刻,遂道:“既然令公执意如此,那我便应允了。”

既然冯子琮其意已决,便顺其自然,皆大欢喜。

他接着问:“令公以为何人能堪吏部尚书之职?”

冯子琮自觉辞去吏部尚书之职,高俨自然也需考虑其意见,略微宽抚。

冯子琮先作思量状,不久将话题抛向张雕:“臣忙于政事,久不察下属,欲荐而苦于不知。张中书想必能代臣答之。”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家侧妃是专宠 误闯天家!暴君恋爱脑?那没事了 美综:开无双的刺客 武道修仙从龙虎山到火影世界证道 和病娇共感后,姐姐再弄我一次 四合院之开局带两妹 宝可梦侦探事件簿 都快超级赛亚人了,你说是海贼? 剑里乾坤 陆氏仙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