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北齐权臣指南 > 第20章 中书“拳王”

第20章 中书“拳王”(1 / 1)

高俨此刻却没时间感春伤秋。

与赵彦深、唐邕刚刚交谈完,他又立刻与被他提拔为中书监的崔季舒会面。

高俨对他可算是久闻大名了。

他可是历史上“狗脚朕”、“殴帝三拳”、“高澄被刺”等诸多名场面亲历者

在南北朝历史爱好者耳中可谓赫赫有名。

如今终于得见其人,高俨发现他并不象自己想象中膀大腰粗的模样。

而是面容清隽,洒脱不羁,颇有名士气度。

崔季舒向高俨深深一礼,姿态既不显过分谦卑,也无丝毫倨傲。

“臣崔季舒,见过殿下。”

举止有礼,不卑不亢,与高俨想象中那个敢于殴打皇帝的跋扈形象颇有不同。

高俨虚扶一把,笑道:“久闻叔正之名,今日终能得见,果然名下无虚!”

高俨选择称其字来拉近两人间的距离,相较于先前见赵彦深、唐邕时更为亲近。

“殿下曾听过臣的名姓吗?”

崔季舒也很好奇,高俨是如何在宦海中把他捞起来的。

“自然,昔年文襄为中书监时,你为臣辅,助其清察贪腐、整顿吏治,世人皆知。”

高俨没有说他记得崔季舒的真正原因,而是回忆过去之事,算是捧了他一下。

崔季舒微微有些尴尬,但也隐隐有自得之意。

尴尬在于,高澄遇刺之日,他也在场议事。

刺客兰京动手时,他立刻逃跑,躲藏在厕所之中。

而高澄与大臣陈元康却被兰京所杀。

当时他在慌乱下的举动被自己视为一生之耻。

而高俨对他显然进行过调研,肯定知道其事。

自己试图在新主面前树立的形象似乎有些站不住,不由得有些尴尬。

自得在于,他曾经辅佐高澄打压不法勋贵、施行惠政之事,得到了高俨的认可。

高俨将他任命为中书监,暗合高澄为中书监时以他为中书侍郎之事。

目前掌握北齐最高权力之人不仅表现出了对他极大的重视与尊敬,还委以重任。

如何不让崔季舒产生自得之意?

另外,更重要的是——高俨并没有提起他曾为高湛治病之事。

没错,崔季舒也是精通医术之人。

高湛为长宁王时,他为其治病,因此获得高湛好感。

高湛即位后,他也因此被允许入朝为官——虽然后来又因为某些行为不端,被高湛所恶后免官,不久前才起复。

他虽因治病之事重归朝堂,但并不以此为荣,反倒觉得这有点幸进之徒的意味。

如今高俨没有提到此事,说明他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高明的大夫,而是一位有才干的大臣。

崔季舒想通之后,慨然叹道:“早闻殿下聪慧机敏,深得先帝所爱,臣今日算是明白了。”

崔季舒所言非虚,武成帝高湛确实偏爱高俨这个儿子,堪称骄纵。

不仅为了他恢复御史中丞的旧制(王公大臣见其车驾需回避让路),还让他一切服饰待遇与时为皇太子的高纬相同。

据说他还有废高纬立高俨之意,也不知真假。

崔季舒提起此事,是暗戳戳地提醒高俨可以利用高湛偏爱他的事实,为日后之事早做准备。

高俨立刻心领神会,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地转换话题。

“先帝顾念,是为人父之慈爱。然治国安邦,终究需才德与实干。”

“我今掌枢机,百废待兴,尤需如叔正这般老于政务、深谙国故之才鼎力相助。”

崔季舒感受到高俨毫不掩饰的信任与善意,姿态也更显从容:“殿下谬赞,臣愧不敢当。然既蒙殿下信任,委以中书之责,臣自当竭尽驽钝,以报殿下知遇之恩。”

他微微一顿,随后切入正题:“殿下骤临大位,人心初定,不知可有何差遣,需臣立即着手?”

北齐的中书省没有后世那般掌管决策机要的重权。

其职责为“管司王言,及司进御之音乐,掌署敕行下,宣旨劳问”,还“司伶官西凉、龟兹等部”。

如果不细看,音乐、伶官之事都由中书省来管,中书省似乎只管一些杂七杂八的小事。

实际上,中书监“掌署敕行下”,即负责敕令的签署、下达,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虽无法做到实际、独立进行决策,但也极为重要,非掌权者极为亲信之人不能担任。

高孝珩、和士开、魏收(北魏书作者)等人都曾做过中书监。

魏收为中书监时,高湛突然驾崩,朝中大臣甚至需要向他询问是否有高湛遗留下的敕令。

由此可见北齐中书监之权力,绝不仅限于字面所写。

相较于秘书监,其更接近于后世“秘书”的定义。

如果掌权者愿意,他可以借口中书监“掌署敕行下”的职责,临时扩大其权力。

高俨颔首,指尖轻叩案几:“中书之职重在承转敕令、协理机枢。眼下正有三事需叔正即刻着手。”

他比出一个表示“三”的手势。

“一为令下规正。”

“凡太后懿旨、尚书省拟诏,皆需中书省核验用印。大小政事,每日酉时前由尚书省呈送中书省备案。若有言过其实者,中书可执笔驳正。”

此事即重新规范政令的下达,维持政事运转正常化。

又赋予崔季舒驳正尚书之权,这其实是门下省侍中的职责。

此时冯子琮为尚书令总领朝政,又兼任侍中。

让他兼为两省之长只是暂时之举,如今冯子琮忙于尚书省事务,无暇顾及门下省。

故高俨将这部分职责暂时划归崔季舒,作为过渡。

待日后形势稳定,高俨便会让冯子琮辞去侍中之职,让新任侍中重新履行门下省之职。

崔季舒立刻领会其意,不由得精神一振:“臣谨遵殿下钧命,必使政令下达,字字斟酌,无一妄行。”

高俨微微点头,继续道:“二为推举贤才。”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崔季舒:“叔正出身博陵崔氏,家学渊源,更兼久历宦海,当有识人之明。”

“如今朝局初定,正是用人之际。凡士人之中,确有才干、性行方正、心向社稷者,无论其曾与和陆有无往来,望叔正为孤详加访察,列一清单,以备擢用。”

“此事需慎之又慎,宁缺毋滥。”

崔季舒心头一凛,高俨这是在明确表示要任用自己为他搜罗士族中的人才!

这不仅是信任,更是将重建北齐政治格局的一部分重任交给了他崔季舒。

高俨那句“无论曾与和陆有无往来”,更是直接表明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既往不咎,唯才是举。

如果他处置得当,这是士人重返朝堂之机!

他立刻深深一揖,语气带着少有的激动:“殿下胸襟如海,为国之诚令臣感佩莫名!此乃士林之幸,社稷之福。臣必竭尽驽钝,访查贤良,务求荐举得人,不负殿下厚望!”

“好!”高俨看见崔季舒的反应,十分满意。

虽然乾明之变后,士人在朝堂中大受打压,再无法直接影响权力中枢。

但北齐统治者始终无法做到让武勋、宗室们完全替代他们的职能。

因此北齐朝堂最终形成了,皇帝与一部分幸臣、武勋、宗室掌握权力中枢,而具体事务则由大量的中基层士人官僚处理。

如今高俨欲扭转这一畸形局面,故借崔季舒之手为被排斥在朝堂内核外的士人们打开上升渠道。

“三为厘清旧牍。”

“近年来大兴狱案,尤以和、陆所擅,多有冤抑与滥政。”

“中书省立即着手,调取历年相关文牍,凡涉及地方盘剥、构陷大臣、违法乱纪之案,条分缕析,呈报给我。”

“既要沉冤昭雪,安定人心,亦要明正典刑。此为肃清残毒之要务。”

崔季舒此刻已然心潮澎湃。

高俨这三条命令,环环相扣:

整饬政令流程奠定中枢运作规范,起监督之职;

广纳士族人才意在重建朝堂平衡,制衡武勋;

厘清旧案冤狱则是安抚地方、收拢民心,并彻底扫除和陆遗毒。

每一项都切中时弊,既有将权力收归己有,又让大齐朝堂走回正轨。

他行礼赞叹道:“殿下所虑周详,臣必竭力尽忠以报。”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九叔世界之以德服人 穿成渣男?你不要的老婆让我宠! 绝了!九尾天狐在影视剧专宠! 我们比他们多一个世界 我是怎么在牛市亏的血本无归的 我嘉靖皇帝,成功修仙很合理吧 每日机缘,我从未来窃仙术 全球通缉!陆总怀里的特工是初恋 征伐天下 震惊!男友竟是恐怖副本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