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注意到她的指尖在袖中微微发颤。
显然宫内发生的惊天巨变早已传至府中,而她也一直在煎熬中等待。
李英娥抬眼飞快地看了他一眼,触到他目光中罕见的温和,心中的巨石稍稍落地。
她低声道:“英娥听闻……宫禁肃然,大王无恙便是大幸。大王……可曾用饭?英娥这便命人……”
“不急。”高俨打断她,这个略显突兀的举动让她微微一僵。
察觉到自己言语稍显生硬,高俨随即尽量温和地说道:“让你受惊了。你早些安歇便是,不必等我。”
他话语中的肯定和安抚之意,让李英娥紧绷了一天的神经终于松懈下来。
眼圈瞬间又红了,她连忙低下头,应了声:“是。大王……也请早些歇息。”
高俨看着她勉强镇定的模样,终是没再多说,只是挥手示意:“去吧。”
看着她在侍女的搀扶下走向内室略显单薄却挺直的背影,他默默收回了目光。
两人年龄皆幼,名为夫妻,实则相处起来更象兄妹。
李英娥的父亲为李祖钦,此人名声在历史上并不显。
但他有位姐姐叫做李祖娥,正是文宣帝高洋的皇后,也有人称她为史上最惨皇后。
据高洋所言,高澄活着时候曾奸污过她,此事不知真假。
高洋死后,李祖娥原为名正言顺的太后。
而乾明之变后,高洋之子高殷被废杀,她的处境也就尴尬起来。
等到高俨的便宜老子高湛即位后,他以其子之命胁迫她与自己通奸,李祖娥无奈之下只得屈从,还生有一女。
那女婴夭折后,高湛迁怒李祖娥,杀其子,并将她装入袋中丢进河沟,任其自生自灭。
侥幸活下来后,她便出家为尼,不问世事。
李祖娥之姐李祖漪原为北魏宗室元昂之妻,因美色被高洋看上,杀其夫后纳入宫中。
李祖娥之兄李祖勋又有一女李难胜,而她正是被废杀的高殷之妻。
而在历史上,高俨政变失败后,眼前的琅玡王妃也是寡居宫中。
不由令人感叹,这个家族的女子们命运多舛。
书房内,重归寂静。
案头的烛火跳跃着,在高俨年轻的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阴影。
他端起酒杯,却迟迟未饮,思绪万千。
来到这个世界不到一天,自己突然成为天下最有权势的几人之一。
这一小段时间内,接连干了许多大事,见了许多名人。
方才所经历的种种如此惊心动魄,前世之事在脑海中都没有如此清淅。
由于完全接收了前身的记忆,两段人生在他看来是同样程度的真实。
以致于他的性格,与前身、前世都不尽相同。
一开始见和士开首级时生理上感到恶心,但没过多久便不以为意。
大概是被原身在北齐这个人命如草芥的血腥时代的价值观所影响,所以对生死之事看得没有前世那般重。
“前世……”
高俨口中喃喃念道。
前世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仿佛是梦一般,如果不是那些记忆深深刻在脑海中,高俨几乎以为那些都是自己的臆想。
“还好父母已逝,又加之生性孤僻,倒是不用为前世之事烦扰。”
高俨无奈地苦笑。
“可惜。”
高俨心中默默叹道,前世自己虽是理科生,但在理科上并未深耕,仅仅止步于高中的知识,反倒是热衷于历史。
虽然熟悉历史让他在北齐这个冷门朝代上也具有些许先见之明。
但若掌握前世浩瀚如海的理科知识一分皮毛,便能在此刻转化为领先时代的先进生产力。
现在自己知道那些足以改造世界的事物,却无法应用它们,不禁感叹当初空入宝山而不得。
如今他只能寄希望于借眼界超前的优势,点拨一下同时代的科学家,让他们搞出一些成果。
可是南北朝历史本就生僻,高俨记得离此时最近的科学家应该是几十年前写下《齐民要术》的贾思勰,还记得的也就是更前面的祖冲之、祖暅父子了。
都说科学家是吃饱了没事干,才能研究科学。
在这个时代,恐怕也只有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们,有闲遐、有金钱、有能力研究吧。
高俨想着,他以后肯定是要行后人故事,开进士科的。
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但他的到来,未必不会让这大势在具体细节上微微偏移。
或许他也可以开个“物理”科,给那些世家门阀们指一个风向。
这样既能避免他们像魏晋时期世家清谈误国,或许也能将他们调教成为科学事业内卷奉献的型状。
呃……如果扶不上墙,那还是秋后算帐吧。
想到此处,他突然想起一个人物,虽然其本职不是科学家,但目前为止应该是最能满足他的期待的人。
就是之前提到的祖珽。
他出身范阳祖氏——就是祖冲之、祖暅的家族。
既有家学渊源,又有其怪才。
自己不放心让他参与政事,或许可以让他将那份聪明才智发挥在科学之路上。
只是祖珽现在已双目失明,恐怕也不能有过多的成就。
但暂让其作为榜样,吸引更多人投身科研事业应该是足够了。
科学的全面发展,终究不在于个人的努力,更要看时代的进程。
单凭强制让一些人进行科学研究,终是一时之策。
只有从文化、意识形态上确认科技进步的崇高地位,才会形成长期稳定且自发投入的局面。
总之,既然作为来自后世的灵魂,拥有了超越时代的眼光。
无论如何,自己得将这些利用彻底,否则此意难平。
当然,这些事情需要漫长时间推进,现在最为重要的还是稳定民心、局势。
高俨刚刚完成对外来科学事业进行的些许遐想,忽闻门外侍卫来报:“右背身正都督冯永洛求见。”
高俨一边在脑海中思索右背身正都督是个什么官职,一边口中说着:“让他进来吧。”
经过好一番思索,高俨才想起所谓“右背身正都督”是右领军府属官,职责为辅助领军将军。
想来这个冯永洛应是厍狄伏连下属,不知他这次前来为何意。
待冯永洛入内,高俨见他身材健硕,须髯微曲,相貌勇武不凡,不由心中暗赞。
冯永洛微欠身行礼:“末将冯永洛,代厍狄领军见过琅玡王殿下。”
“不必多礼,厍狄领军派你来为何事?”
高俨知他加封厍狄伏连为司空之令暂未传开,其属下依旧以“领军”称呼,便顺其自然。
冯永洛躬敬道:“厍狄领军与高大人奉殿下号令,有和、陆乱党闻讯欲生事,已被擒下,只待殿下处置。”
实际上,和士开、陆令萱等幸臣集团的内核人物基本上已被高俨一网打尽。
馀下要么是威望不足服众者,要么是臭鱼烂虾者,高俨不太相信他们敢在此时生事。
所以厍狄伏连、高舍洛擒下的所谓欲“生事”的乱党,大概就是他们自行捉捕的一些和、陆同伙。
或者干脆就是上他们府中抄家、抓人。
高俨微微皱眉。
冯永洛看在眼里,随之道:“高大人欲立斩乱党,厍狄领军则以为应先过问殿下。”
高俨沉吟一阵:“暂将其羁押在大理寺中,待日后逐渐审理。”
还未等冯永洛回应,高俨又道:“我欲往尚书台一趟,你且随我去。”
“诺。”冯永洛深深一拜,面色从容不变。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高俨骑着马再次前往宫城,身后冯永洛随行。
这一次却不同于上次大动刀兵,而是前往尚书台与加班的冯子琮再议朝堂之事。
从冯永洛所言,他发现自己的布置仍有疏忽之处。
虽不一定完全如其所言,高舍洛非欲斩杀和陆同伙不可,但高俨意识到自己并没有给事后对和陆同伙的清算画一道线。
即明确清算的目标与程度。
如果对和陆同伙的清算过于扩大化,不免使众人纷纷自危。
如此,将不利于高俨稳定朝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