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句不轻不重的斥责,几句含蓄深沉的勉励。
陆源斩水德星君一事虎头蛇尾的草草收场。
玉皇大帝即着泰玄三省拟诏,于下界另择贤良,即刻重整水界。
然朝堂众臣却心知此事非潦草了事。
先前提点,言说陆源经历轮回有所得,得的便是如此。
太白金星眉头紧锁,“让你得了这孤臣之位。”
陆源却浑不在意,“老星说的哪里话,晚辈哪是孤臣?”
太白金星急道:“众神不比下界官员,寿命悠长,根深蒂固。是以大天尊寡恩重罚,犹缺刀锋。
你只像前番嫉恶如仇便罢,怎和众神对立起来?”
陆源笑道,“老星君谆谆之言源自省得,如今老星君仍旧开心见诚,提携与我,源岂是孤臣耶?
”
太白金星被他一夸,还显不忿,“你这小子,最是嘴俐。”
陆源道:“天上神只不过数千,我与下界万民一心,于此一比,他们才是孤臣。”
太白金星一叹,“我也说不过你,昔日齐天大圣野性未驯,反天作乱之时,我便有所嘱意。
前言或有诽谤大天尊之罪,如此推心置腹,便是不想让你走至极端,没想到你还是如此行事。”
“野性未驯?你这老倌少修德行,怎么背后说人坏话。”
两人正交谈间,一颗猴头钻了出来,冲着太白金星埋怨。
太白金星被他吓了一跳,怒道:“你这泼猴,早证大觉,还这般莽撞。
你不在道场修行,怎又上天来搅扰。”
孙悟空嬉笑拱手,“闻听陆老弟归来,特来请他吃酒庆贺。”
太白金星哑然失笑,“你这泼猴脚力着实不俗,比二郎和三坛海会大神要快得多”
说到这,太白金星暗自抚须。
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几个凑到一起,哪有一个省油的灯。
当下开口道:“他可不象你们一般孤家寡人,二十年未见,妻子担忧,合该相见,你且先去。”
陆源点头道:“确是如此,我要去家师处”
话音未毕,孙悟空便接道:“老孙也许久未去五庄观中拜谒,正好一道。”
“既如此,快些走吧。”
太白金星连声催促,生怕那两个惹祸精到此,四人聚首,眼花耳热,说不定惹出什么祸端来。
“老星君,这厢失礼了”
“快走快走。”
陆源见他烦闷,也不再多言,将身向西天门而去。
刚踱出数步,又忽地停了下来,疑惑道:“老星君,适才殿上并未看到李天王与家兄,可是有事缠身,未曾参与朝议?”
太白金星忙走,也不回身,只道:“不知不知,自己去问。”
陆源心下疑惑,当即展开天耳通观察三界。
却见东胜神洲一隅,李天王与哪咤立于军帐中,眉头紧锁。
再见远处,隐有妖氛。
陆源当下明了,孙悟空又再催促,“快些上路,老孙实在是馋得紧了。”
陆源轻笑一声,当即招来云头,与孙悟空一道西行。
站于当空下望,灵山地界云翳当空。
寻常望气之法已看不出其中变幻,但对比昔日鼎盛,如今已是强弩之末的模样。
陆源心下微沉,眼见五庄观即到,连忙收敛心神,按落云头。
趋步直上石阶,早有清风明月左右相迎。
瞥见陆源一瞬,二人眼中发亮,齐齐扑了上来。
“好师弟,就知道你没事。”
“你胡说,那日你分明说师弟故去,回不来了。”
“师父有大神通,若无拔济师弟之能,岂会轻易放过那妖人?”
孙悟空听二人说着,金睛连眨。
二十年来他只在花果山逍遥快活,但心头总有阴云团绕,再听两人讲述,隐隐有了盘算。
不及多想,二人没几步便来到镇元大仙所处静室。
镇元大仙抬眼望去,略显欣慰之色,“回来便好,却也不好。”
孙悟空笑道:“兄长从何说起?历经轮回,重得正果,自然是天大的好事。
你却不知,他自归时,斩了水部数十位神只,便是水德星君也落了轮回之所,好不威风。”
镇元大仙微微点头,唤道:“清风明月。”
“弟子在。”
“去取几颗人参果来,奉与师叔。”
“是。”
二人点了点头,低声冲孙悟空道:“随我来吧。”
孙悟空心性通明,哪里看不出二人的不情愿,当即笑道:“俗话说一笑泯恩仇,二位小仙童精华玉润,怎还挂念昔日之怨,师叔在这给你们陪个不是了。”
说着,他便要作揖下拜,慌得二人连道不敢,小脸更垮。
孙悟空见闹够了,嬉笑安抚道:“那果子分与你们两颗便是。”
“真的?”
听闻三人打闹,镇元大仙无奈摇头,“若你似他们一般无忧,也是好事一桩。”
“弟子”
“不必多说。”
镇元大仙伸出手,正欲摩挲陆源头顶枕鳞,一指下去却点到他光洁的额头上,不由得哑然失笑口”倒是忘了,你已脱去毒虺之身。”
陆源长揖于地,“师父,弟子尚有一事不明。”
“你且说来。”
陆源道:“弟子已脱去那虺蛇之身,又有二心行事,是否已改浑沌之命?”
镇元大仙长叹一声,“我早教廿八星宿晚些点化于你,便是想让你错过两番劫难。
眼下一遭三十三年即至,倾复不过须臾之间。日后那通天彻地之劫,你也不必经历。”
陆源惭愧道:“有负师父操心,弟子可等,但万民却等不得。”
镇元大仙实在纠结,陆源这般执拗,才惹得劫难不断。但若非这般执拗,他也不会将其收入门中。
“你可知四凶之根由?”
陆源重重点了点头,“弟子便是历经轮回,才有所得知,梼杌,一念之间。
饕餮贪心,穷奇不明莫不如是,只是一心有差,万种魔生。”
“是也。”
镇元大仙怅然道:“所以那浑沌之祸,不在你身之上,只在你心之中。
所解不在《左传》,不在《神异经》,不在尚书、山海经、史记。”
陆源急道:“敢问师父,解法所在何处?”
“解在《南华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