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俯瞰周天,班功行赏,金花御酒不可胜计,众仙喜乐。
值此之际,水德星君越出文班,“启奏陛下,微臣以为,对斩业真君封赏不妥。”
话音既落,二郎神、三太子、廿八星宿、五方龙神、四值功曹纷纷凝眉冷视。
同处水部众神只觉如芒在背,指尖轻颤不已。
这些神抵本就是杀伐恶神,如今荡平两洲,正是煞气尤盛之时,这些文臣如何能抵抗锋芒。
为首水德星君却不为所动,只躬身面向大天尊。
玉皇大帝道:“水德星君以为如何?”
水德星君高声道:“微臣以为,斩业真君三十二年平定九山八海,斩六凶比肩宗布神之功,擒六鳌福泽三仙岛,收五天大魔王荡平天下修士心魔,拿造化小儿,文明天王助真解东传。
又擒拿康回,使其不得法外脱逃,溯万载正法,天地为之清正,昔天河席卷之仇,万民之怨终得偿还。
西天有护法韦陀三洲感应,东天有真武大帝甲子荡魔,可韦陀护法北洲不应,真武大帝得返武当山。
凡参天之功,无过度化。斩业真君三渡北洲,自开辟以来鲜有比拟,陛下应当重赏。”
此话一出,众仙哗然。
他们哪里不知水界与水部之间的,陆源如今虽与三官府并行,但其府中涤尘清源,斩业正法两司下斩河神,上斩水官,与水部积怨日久。
如今水德星君却为陆源请命,当真是被其折服?
不待众人细想,水部众仙早已长揖于地,齐声高呼,“请陛下为斩业真君施以重赏。”
陆源横眉冷对,还未说话,太白金星早已趋身出列,“不可!不可!
陆斩业修炼日浅,得受天篆不过千载,一旦征辟便委以重任,先与正法元帅之位,后与斩业真君头衔,其中不过数十载。
陛下重恩重赏,早呈天下共主之德。陆斩业前有刚而犯上之举,后有私毁仙缘之行,所赖大天尊宽恕,仅去蟒袍九冕,未遭左迁,保有真君之职。
此番立下大功,兹当功过相抵,以明正法。”
陆源当前道:“微臣附议,陛下宽仁圣鉴,源有愧恩赏。星君器重,勿要再提。”
龙椅上玉皇大帝面色平静,未有答复。
水德星君见状道:“真君北地传法使一臂、无肠两国得受王化,此乃一渡;北洲荡魔锁于驱邪镜,此乃二渡;犍与山上救出万千生民,此乃三渡。
如今真君之名北地尽传,百姓或作生祠,建庙塑象,晨昏拜诵,真武大帝也不可比拟。
真武大帝如今返还南赡部洲,于武当山创建道场。如我所见,真君凭借九山八海之功,早该将比肩帝君化作实质,执掌北洲之地。”
赤脚大仙直听得太阳穴直突,赫然出列,“启奏陛下,陆真君资历寡微,不该受此恩赏。”
哪咤尤为不解,明明是好事,怎太白金星、赤脚大仙这般老实人都在横加阻拦。
乍一听资历二字,心下不满,正欲争辩两句,就被二郎神拦住,以眼神暗示。
哪咤细自思付一番,却也不明其中所以,只念着听大哥季弟的准不出错,便将恨意付诸目光之中,射向水德星君。
水德星君未曾补充,其后安江王出列道:“启奏陛下,陆真君虽未有管理一方之能,但蟠桃宴上坐席靠前,东西二天都以帝君视之。
封妻荫子,当比肩帝君之列,该与其妻玉轴夫人之位,非淑人之位。”
玉皇大帝终是开口,“善。”
旋即令张天师改拟诏书,换玉轴风锦,着玉面公主夫人之衔。
政令既下,陆源再无阻拦之能,只得跪谢恩德,口诵玉皇圣明。
朝会既罢,众仙纷纷庆贺,面色或喜或忧。
转出通明殿,水德星君上前恭贺,“老夫无能,位卑德鲜,不能为真君求得厚赏,万望勿怪。”
陆源笑道;“老星君拳拳之心,源已知之,怎能责怪?”
水德星君上下打量,从他脸上找寻不到半分怒之色,不由赞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真君果有为将之德。”
陆源含笑对之:“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星君果有为政之能。”
水德星君笑道:“真君统摄四洲,监察四海四渎十二溪真,为老夫上峰,老夫确要取之。正想取真君垂青,与我水部些方便。”
“当然方便。”陆源拱手道:“多谢星君今日请功之恩,本君百世不忘。”
水德星君眉头一挑,失笑道:“我闻此语出左传,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该不是报恩所用吧。”
陆源笑的有些冷冽:“本君少读书,引用不当之处,还望莫要见怪。”
“老夫年老力衰,难与真君比肩,还望真君勿怪便是。”
说罢,水德星君悠然而去。
此间又有太白金星转出殿宇,冲陆源招手示意。
陆源上前拱手道:“老星,正要找你,大天尊赏赐御酒且差力士送与府上。”
太白金星眉峰紧燮,“小子实不知官场之道。”
陆源心下微动,当即正色道:“请老星指教。”
“大天尊要赏赐你,为何推脱?”
陆源道:“老星实在过虑,昔日老星提点我强梁者不得其死,但大天尊历经数劫,早竟功成。
千载以来,晚辈若论寸功,皆赖天序常转、众力相扶,何敢言及陛下之万一?不过循常道而行,尽绵力而已。
且四洲万方无不受陛下所摄,何以施恩收心耶?”
太白金星道:“你素读经史,岂不知汉昭烈入蜀封赏故事?赵子龙将赏赐尽与百姓”
“赵子龙心悬水镜,质过松筠,当世名将也。”
太白金星急道:“他将赏赐尽予百姓,则将其馀将士置于何地?你若不要封赏,其馀众将如何讨要?
况陛下历经数劫,修成百相,天道至极有之,王道至极有之,威柄自专。
陛下纵无此心,我等断不可有此为。赤帝子天下明君,萧何尚有自污之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一元未尽尚且如此,何况数劫?且三百馀年后天地大劫将至,如何保全此身?”
听及此诛心之言,陆源募地生出怅然,“我为四方天地,惟擎擎于役,不敢稍懈。明君圣主在上,亦有此忧否?”
太白金星低声,“学堂、庙堂、市井、下界、上天,十全之人高坐九天之上,德满之土归隐深山之中,只我等汲汲营营之徒。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陆源下望人间,似是近看四洲眼下,又象远观九州未来。
“老星,王道是否不行?”
“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