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南赡部洲此间,乃是光武帝刘秀在位。
汉光武起于乡野,兴于阡陌,攘平王莽之乱,重整汉家河山。
天下既定,兵戈暂止。
如今太子之位传至刘庄,国家无事,承平日久。
这一日,光武帝睡在榻上,忽闻门扉开阖之声。
他睁眼一看,来者却是昔日魔下伏波将军马援。
眼见故人,光武帝呆立当场,遥想明珠之谤,草索相连,君臣相疑历历在目他已至暮年,每每想起少年旧事,便情难自抑。
马援蒙冤身死,已有八年。
坂有漆,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
想到年少时与马援携手拼搏天下,待登上九五,天地顿改,初心不再。
明珠之谤粉碎了二人最后一丝情谊,不由得老泪纵横,
“文渊”
刘秀跌足下榻,迎向马援,“朕近日感气血已衰,卿是怜我独行,来接我共赴黄泉?”
马援下跪拜道:“陛下。”
听闻陛下二字,刘秀身子一晃,哀思涌入脑海。
马援却浑然不觉一般,也不抬头,只轻声道:“臣已身死,幸得斩业真君府长史西门豹垂悯,念臣生前伏波射潮,收臣入定波伏魔司任伏波将军。
此后经年,便在四州解厄清源。此番路过皇宫,心念顿起,这才扰了陛下安眠。”
“斩业真君?”光武帝默念此名,听着熟悉,一时间却又想不起。
马援提醒道,“正是淮水之民供奉的清源帝君。”
“原来如此。”光武帝恍然,他重整河山,也听闻过这位清源帝君故事。
“朕以人主身份,加封斩业真君,望文渊念及自身,少居险地。”
刘秀心知这位马革裹户的伏波将军作战凶猛,生怕他成了神也是悍勇当先。
马援摇摇头,“陛下,真君府下,个个舍命,全是以真君心迹为脊骨,不敢惜身。数十年前东海大劫,真君舍身入归墟,至今未还,生死难料。
此事上呈天庭,天庭言说天式纵横,阳离爱死;传于佛土,又言说船流截渡,不畏死生。
可真君府运行依旧,只因昔日元帅尚未发迹,便在两圣山中受制百馀年。府中上下,皆知真君身负大气运,静等真君归来。”
马援面现柔和,“虽未面见真君,但闻听往事,也不免为之心折,府中上下,皆以身在水界为荣。待真君归来,我等必澄清四洲以报,不负真君威名。”
光武帝见这位沙场宿将尚未谋面,便已归心,不由得感叹道:“这斩业真君真豪杰也。”
马援温声道:“陛下,天下未定,妖魔并起,援不便久留。”
说罢,一阵轻风吹拂,马援身影消失。
“文渊!文渊!”
忽地,榻上光武帝惊呼而起,惊得摇扇宫娥徨恐跪下。
眼见此景,刘秀怅然若失。
光武帝年逾六旬,身体每况愈下。
翌日,朝堂之上,光武帝却强撑龙体发下诏令,加封故伏波将军马援为忠成侯,世袭罔替。
又传令百官,加封清源帝君为护国显佑威灵镇海昭应广惠真君,又立起庙宇,照着盱眙城中塑象临摹。
塑象着九玄冕,十二章纹衮服。祭祀仪比东岳天齐仁圣大帝规格,亲笔题写“威临沧溟”,又以西门豹、马援等配祀,敕封宝浩,司四海波涛,掌五洋气象。
随钦哉二字落地,传遍四洲。
刘秀又遣百馀船只携花果珍宝驶向东海,向海中投礼以求汉祚永安。
东海之上,一营盘结在水中。
西门豹稳坐阵中,四海奏表一一浏览。
自真君入了归墟,斩业真君府便设立此处,数十年如一日。
正风平浪静间,一水兵上报,“长史君,海上浪波四起,恐生异端。”
西门豹合上书卷,踏出营寨,当空下望。
远远地,见一船帆随风舞动,上书“汉”字族旗。
西门豹道:“只是官船经过,惊扰鱼虾,不算”
还未说完,西门豹猛地震住。
只见那艘大船之后,又有数十艘官船,各扬旌旗,向东而来。
而官船之下,复有商船,商船之下,复有民舟。
朱漆楼船十二层,雕龙杆挂赤幡,破旧渔舟载老幼,补丁帆布鼓风如蛙鸣。
官船煌煌若火龙,民舟点点赛秋萤,
此时渔家板载着破网残苦,商贾货船卸了丝绸瓷陶。
一时之间,只见官船民,密密匝匝似群星坠海。
船之上,白发老丈手捧浊酒,麻衣妇人怀抱婴儿,垂髻童子左右歌唱,真个是千船千般相,万民一条心。
千帆竞发遮碧落,万橹齐摇碎海波,将整片东海照的通明。
为首的官船上,一银盔将军遥见天兵,俯首朗声道:“我乃大汉虎贲中郎将,奉圣上之名,携珍宝来奉真君,望仙人网开一面,以全我朝圣上拳拳之心。”
西门豹未得仙篆,便已位极人臣,治理一方。文随陆源征战四方,十万天兵共赴花果山降服妖猴。
但昔日种种景象,哪能比得上今日壮观。
东海之上,船百姓何止千万,宛若岛屿漂浮。
“那些都是大汉子民?”
虎贲中郎将道:“回禀仙家,这是四州之民,闻听真君罗难,心念旧恩,这才携老扶幼,共赴东海。
我等行驶三年,大海承平,另有水族供奉四时蔬果鱼虾,无一人丧命,反养得盲者复明,愚者开悟。
另有百万民众正在路上,不时赶来,共谒真君。”
“打开营帐。”
船迎着风向,缓缓向归墟行驶。
行至左近,一时间黄金供匣、翡翠玉璧、五色丝帛,另有酒食,木雕,风车,香烛,尽数投入大海。
“我等隐龙口人士,不忘真君平波之恩。”
“老身是淮水旧人,真君之恩,百世难还!
祝祷之声四起,又听不见回应,只惹得哀声并起,哭豪连天。
东海潮信失其时,星斗碎作纸钱星。
又听得唱声:一滴鲛人泪,半碗孟婆汤。万古同悲处,乾坤共断肠。
哀声之中,传来一阵高声,“昔日真君救我等于水火,今日正是报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