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液在竹筒模具里凝固了一夜,清晨拆开时,淡黄色的香皂带着淡淡的油脂香,边缘光滑,比苏月预想的还要成功。
她小心翼翼地将香皂切成小块,用干净的粗布擦了擦表面,心里盘算着:今天就是“悦容坊”开张的日子,这些香皂,还有之前剩下的几盒胭脂唇脂,就是她的全部家底了。
张婆婆一早就来了,手里提着一个红布包,进门就喊:“月丫头,快把这个挂上!”
她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块用红布缝的招牌,上面用墨汁写着“悦容坊”三个大字,是村里教书先生帮忙写的,笔锋虽不惊艳,却也工整有力。
苏月看着招牌,眼眶微微发热。
她接过招牌,和张婆婆一起,踮着脚把它挂在铺面门口的木杆上。
红布招牌在晨风中轻轻晃动,瞬间给这间破旧的铺面添了几分生气。
“婆婆,谢谢您。”
她轻声说,心里满是感激。
若不是张婆婆一直帮衬,她一个人根本撑不到开张这天。
“谢啥!”
张婆婆拍了拍手上的灰,又从兜里掏出几个红纸剪的“囍”字,“开业得讨个好彩头,把这些贴在门上。”
苏月连忙应着,搬来凳子,踩着凳子把“囍”字贴在门框两侧,原本掉漆的木门顿时亮堂了许多。
刚收拾完,李娟和李翠就来了,身后还跟着几个村里的姑娘。
“月丫头,恭喜开张!”
李娟手里提着一篮鸡蛋,塞到苏月手里,“这是我们几个凑的,给你添点人气。”
李翠则拉着苏月的手,兴奋地打量着铺子里的陈设:一张擦得发亮的木桌,上面摆着几盒胭脂、唇脂和几块切好的香皂;墙角放着两个新打的木架,暂时还空着;地上扫得干干净净,连一点灰尘都没有。
“月丫头,你这铺子收拾得真干净!
比镇上的‘锦绣阁’看着还舒服呢!”
苏月被她夸得有些不好意思,笑着说:“就是简单收拾了一下,以后还要慢慢添置东西。
你们快坐,我给你们倒点水。”
她刚要去拿陶罐,就被张婆婆拦住了:“你坐着,我来。
今天你是掌柜的,得好好招待客人。”
正说着,铺子里进来了第一个陌生客人。
是个穿着青布衣裳的妇人,约莫三十多岁,脸上带着几分好奇,打量着门上的招牌:“这‘悦容坊’是卖什么的?
以前怎么没见过?”
苏月心里一紧,连忙迎上去,脸上堆着笑:“这位大娘,我这店今天刚开张,卖胭脂、唇脂,还有自己做的香皂,您要不要看看?”
妇人走到木桌前,拿起一盒胭脂,打开闻了闻,眉头皱了皱:“这胭脂味儿倒是不冲,就是不知道好不好用。
镇上‘锦绣阁’的胭脂,涂在脸上半天就脱了。”
“大娘,您放心,我这胭脂是用苏木和紫草做的,颜色自然,还不容易脱妆。”
苏月说着,拿起一根干净的棉棒,蘸了一点胭脂,轻轻在自己手背上抹了抹,“您看,这颜色多好看,而且很服帖。”
妇人凑过去看了看,眼睛亮了亮:“确实比‘锦绣阁’的颜色正。
这胭脂怎么卖?”
“二十文钱一盒,大娘要是诚心买,我再送您一小块香皂,这香皂洗脸可干净了,还能滋润皮肤。”
苏月趁机推销起自己的香皂,拿起一块香皂递过去,“您摸摸,这香皂多光滑,用它洗脸,比皂角好用多了。”
妇人接过香皂,放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又闻了闻,点了点头:“这香皂倒是挺特别的。
行,那我就买一盒胭脂,再买一块香皂,一共多少钱?”
“胭脂二十文,香皂十五文,一共三十五文。”
苏月笑着说,“今天开张,我再给您便宜五文,三十文钱就行。”
妇人高兴地付了钱,拿着胭脂和香皂走了。
看着妇人的背影,苏月心里乐开了花,这是她开张以来的第一笔生意,虽然钱不多,但给了她很大的信心。
接下来,陆续有客人进来。
有的是村里的姑娘,专门来给苏月捧场;有的是镇上的居民,被“悦容坊”的招牌吸引进来的。
苏月忙前忙后,一边给客人介绍产品,一边收钱,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张婆婆和李娟、李翠也在一旁帮忙,张婆婆负责给客人倒水,李娟和李翠则帮着苏月招呼客人,介绍产品。
几个人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
中午的时候,铺子里来了一个穿着绸缎衣裳的贵妇人,身后跟着一个丫鬟。
贵妇人看起来约莫四十多岁,脸上涂着厚厚的铅粉,嘴唇上抹着鲜艳的胭脂,但因为铅粉涂得不均匀,看起来有些滑稽。
她走进铺子里,目光在铺子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了苏月做的香皂上。
“这是什么东西?”
她指着香皂,语气带着几分傲慢。
苏月连忙迎上去,笑着说:“夫人,这是我自己做的香皂,用来洗脸的,比皂角干净,还能滋润皮肤。”
贵夫人拿起一块香皂,闻了闻,眉头皱了皱:“一股子油味儿,能好用吗?”
“夫人,您可别小看这香皂。”
苏月说着,拿起一块香皂,在手里搓了搓,很快就冒出了丰富的泡沫,“您看,这泡沫多丰富,洗过脸后,皮肤会变得很光滑。
而且它是用纯天然的原料做的,对皮肤没有伤害。”
贵妇人将信将疑地看着苏月,又看了看她手背上的泡沫,说:“那你给我拿一块试试。
要是不好用,我可要回来找你。”
“您放心,夫人,我这香皂肯定好用。”
苏月笑着说,给贵妇人包好香皂,“这香皂十五文钱一块。”
贵夫人让丫鬟付了钱,拿着香皂,带着丫鬟转身走了。
看着贵妇人的背影,苏月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她会不会喜欢自己做的香皂。
傍晚的时候,铺子里的客人渐渐少了。
苏月坐在木桌前,数了数钱袋里的铜钱,一共卖了两百多文钱。
虽然不多,但对于刚开张的小店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张婆婆和李娟、李翠也坐下来休息,脸上都带着疲惫,但更多的是高兴。
“月丫头,今天开张大吉,卖了这么多钱,真是太好了!”
张婆婆笑着说,“以后你的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苏月点了点头,心里充满了希望。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很多困难等着她去克服。
但她有信心,也有决心,一定能把“悦容坊”经营好,在这个古代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