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 > 第100章 没机会贪,不敢贪,甚至不愿贪

第100章 没机会贪,不敢贪,甚至不愿贪(1 / 1)

话音落下,大讲堂内,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宋濂猛地抬起头。

那张因信仰崩塌而灰败的脸上,此刻涨得血红,像是被无形的巴掌狠狠抽过。

羞愧!

无与伦比的羞愧,像一柄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他的灵魂深处!

贪财?懒惰?市侩?

自己方才,竟然用这些最肮脏,最鄙劣的词汇,去揣度这样一颗心怀万民的圣贤之心!

他恨不得立刻给自己两个响亮的耳光!

什么叫“为生民立命”?

这,才是真正的为生民立命!

它不是挂在文人嘴边的口号,不是束之高阁的圣贤道理。

它是实实在在,能让无数百姓在寒冬腊月里活下去的一块炭,一捧火!

宋濂缓缓地,深深地,将头埋了下去。

他的肩膀微微耸动,觉得自己卑劣到无颜再去看李去疾一眼。

陶成道的身体,再一次剧烈地颤抖起来。

这一次,不是因为见到了仙人神迹,而是因为感受到了那悲悯众生的神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他嘴唇哆嗦着,眼中那狂热的火焰,此刻己被一种清澈的泪光所取代。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这才是真正的大道,这才是真正的慈悲啊!”

他终于明白了。

先生的“无为”,不是避世,而是不争权,不争名,不争利!

先生的“有为”,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天下苍生!

而朱元璋,则像一尊石雕,完完全全僵在了原地。

他那双洞察人心的鹰目之中,先是极致的震惊,然后是悚然的骇然。

最后,一股灼热到滚烫的,几乎要夺眶而出的酸楚,猛地冲上了他的眼眶。

他想起了濠州。

想起了皇觉寺。

想起了无数个大雪纷飞、北风如刀的夜晚。

那一具具被冻僵的尸身,就那么随意地裹着一张破席,甚至被首接丢弃在雪地里,很快就被新的落雪覆盖。

他想起了自己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像一条野狗般蜷缩在破庙的角落里,感觉自己的血液都要被冻僵的绝望。

冻死

这两个字,对别人来说,或许只是史书上的一个冰冷词汇。

但对他朱元璋来说,那是刻在骨血里,永世难忘的切肤之痛!

他本以为,自己己经是这个天下,最记挂百姓疾苦的人。

可他想的是开疆拓土,是富国强兵,是从宏大叙事的层面去改变这个千疮百孔的天下。

而眼前这个看起来懒散不羁的年轻人

他想的,却是寒冬里,一户穷苦人家炕头上,那一捧小小的,却能救下全家性命的炭火。

朱元璋的眼眶,瞬间就红了。

他猛地吸了一口气,强行压下喉头的哽咽,声音因为极度的情绪波动而显得沙哑粗粝,却带着一股斩钉截铁的决绝。

“先生放心!”

“咱咱记下了!”

“咱回去就禀明圣上,咱以咱的项上人头作保,定会为此事立下铁律!”

他几乎是吼出来的,带着一股尸山血海里浸泡出的血腥煞气。

“若有官员敢在煤价上盘剥百姓,咱定叫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然而,李去疾只是平静地看着他,轻轻地,摇了摇头。

“马大叔,没用的。”

朱元璋一愣,胸中的万丈豪情仿佛被一盆冰水当头浇下:“为何没用?天子一言,九鼎之重!律法在此,谁敢不从?”

“前宋,王安石变法。

李去疾的声音不疾不徐,像是在讲述一件与己无关的旧事。

“青苗法、免役法,初衷哪一样不是为了百姓?”

“可到了下面,到了那些州官县吏的手里,就成了催命的符,刮骨的刀。”

“再好的经,也全被歪嘴的和尚念坏了。”

这句话,如同一根钢针,精准地戳中了朱元璋心中最痛恨的那根弦。

他最恨的,就是那些欺上瞒下,视百姓为猪狗的贪官污吏!

他的脸色瞬间阴沉如铁,一股暴戾之气从身上升腾而起:“那是他们没遇上当今圣上!圣上如今对贪官污吏,绝不手软!贪墨六十两,就地剥皮揎草!再不行就凌迟处死!咱就不信,治不了这帮畜生!”

这股尸山血海般的杀气,让一旁的宋濂和陶成道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他们毫不怀疑,眼前这位“马大叔”,绝对做得出这种事。

李去疾却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看着暴怒的朱元璋,就像看着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孩子。

“马大叔,杀人,是下策。”

“靠酷刑震慑,终有极限。今天你杀了一批,明天,在同样的位置上,还会有另一批长出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他缓缓地,说出了一句话:

“堵,不如疏。”

“真正的法子,不是等他们贪了再去杀。”

“而是要立下一套规矩,一套让他们没机会贪,不敢贪,甚至不愿贪的制度。”

制度?

朱元璋咀嚼着这两个陌生的字眼,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戎马半生,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见过的背叛与贪婪,比宋濂读过的圣贤书里的字还多。

在他看来,对付那些蛀虫,最有效的法子,就是刀。

一把快刀,一颗人头。

这足以让任何宵小之辈胆寒。

“先生,咱信不过什么制度。”

朱元璋的声音沉郁,带着一股冷硬的铁锈味。

“咱只信咱手里的刀。只要刀够快,够狠,就没有管不住的人心!”

“那若是连握刀的人,心也黑了呢?”

李去疾不咸不淡地反问了一句。

朱元璋的呼吸,猛地一滞。

这个问题,比刚才那个“免死金牌”的话题,更加诛心。

是啊。

就算他设立了层层叠叠的监督机构,赋予他们生杀大权,可这些人,就真的能永远可靠吗?

谁来监督监督者?

一层层套下去,最后,所有的压力还是得落到他这个皇帝身上。

可天下那么大,官吏何止千千万。

他一个人,就算有三头六臂,不眠不休,又能盯得住几个人?

这,根本就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看着朱元璋阴晴不定的脸,李去疾笑了笑,指了指自己这间宽敞得有些过分的大讲堂,还有远处那些隐约可见的厂房。

“马大叔,我单单这座琉璃坊,上上下下也有百十号人了。”

“管着采买、烧造、发卖,每日里进出的钱粮物料,数目也不小。”

“你说,我若是只靠着一双眼睛去盯着他们,能盯得住吗?”

朱元璋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李去疾一摊手,理所当然地说道:“那不就结了。我这人懒,眼神也不好,最烦的就是天天跟人斗心眼。”

“所以,我干脆就不管人。”

不管人?

朱元璋、宋濂、陶成道,三个人都彻底愣住了。

不管人,那怎么管事?

放任自流,不出三天,这偌大的家业就得被底下人搬空了!

“我不管人,我只管账。”

李去疾走到讲台旁,从一个抽屉里拿出几本崭新的册子,随手翻开一本,递到朱元璋面前。

“马大叔请看,这是我教学用的模拟账本。”

朱元璋接过,目光落在那纸上,瞳孔微微一缩。

这册子里的记账方式,与他平日里见惯的流水账,截然不同。

没有之乎者也,没有繁复的文字描述,全是简单明了,却又冰冷精准的条目。

【洪武元年,九月初三。入库:石英砂五百斤,单价三文,总计一千五百文。采买:王二。验收:张三。入账:李西。】

【同日。出库:琉璃杯一百只,申字号商队提货。验收:钱五。出账:李西。】

字迹清晰,项目分明。

谁经手,谁验收,谁记账,一目了然,权责分明。

“这这有何用?”朱元璋皱眉,指着一行字,“这采买的王二,若是与供货商勾结,报高了价钱,这张三、李西,又如何知晓?”

“他们不必知晓。”

李去疾又抽出另一本册子,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我这里,采买、库房、账房,是三个互不统属,相互制衡的摊子。”

“王二只管买,他买东西,需要填一张一式三份的单子。一份给供货商结款,一份给库房的张三收货,最后一份,才到账房的李西手里。”

他用手指在账本上轻轻点了点,那动作,仿佛敲击在时代的脉搏上。

“张三收货,只看单子上的数目对不对,货物的成色好不好。他不知道,也无需知道这东西花了多少钱。”

“而账房的李西,他只看单子,只认数目。他既见不到货,也见不到采买的人。”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重生后,白月光他黯淡无光 穿越凡人修仙怎么办在线急真急! 重生后第一剑,安陵容先斩好姐姐 少年安王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带着小公主走江湖 北朝争雄 盛唐第一反贼 三国:好感度变强?先让二爷心动 抓捕无双国士?东风快递问候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