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涛抽时间教会潘小东会踩刹车和离合之后,也就直接让他站在车厢里面看着夏涛操作,夏涛一边干活一边给他讲,在夏涛填鸭子的讲解下,第五天他就能够歪歪扭扭的开拖拉机,这比纯理论可是好了太多,尤其是魏中原过来看过之后大为满意,大手一挥直接把拖拉机留在夏涛他们农场里面一个月,一直到潘小东会开为止。
也是多出来了这些时间那可是帮了大忙了,不但农场的土地被深耕了一遍,还耙了好几次,吴小旭协调的粪便也在虞教授的帮助下找了一个地方在堆肥。
场的建设正在按部就班的推进,按照计划,今年冬天之前,就要把基建工作完成,这样到明年开春才能开始抓小猪和鸡仔,正式开始规模化养殖。
厂基建科正好现在没什么大事儿,农场的工程又不是什么太高的技术含量,看这个进度,按计划完成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基建科科长也给夏涛保证,一定可以按时交工。
农场现在还是个空壳子,除了曹斌带来的十几个管理者之外基本上没有人了,这要是明年开春不就抓瞎了吗?
要抓紧时间把农场的班子队伍定下来了,这个规模化养殖可不是闹着玩的,还得组织培训呢!
各项工作的流程、技术要求,现在不安排学习,到明年肯定要出问题。
夏涛把这情况给两位厂长和书记汇报之后,两个人也是相当的重视,不过这重视归重视,可真要调人去先锋农场却没人愿意去,放着工人不当,去当农民啊!
不过不解决人手后面的事情就没有办法干,种植不用说,单说养殖,根据虞教授他们根据先锋农场条件,建议第一批养殖的数量是猪200头,鸡1000只。
在北方,一亩首鲜草饲喂大约可养育肥羊12只。根据这个比例,300亩地理论上可以养3600
只羊,不过这里面还要养牛,牧草也不可能全部是首,所以农大的吴教授他们建议,夏涛他们小农场最大可以养1000头羊和250头牛。
加之还需要种植部分红薯、玉米和计划中在小山上种植果树,这杂七杂八算下来,农场最少需要一百名名职工才能应付过来,别忘了这时候可没有现成的饲料,这个人均工作量可是不小。
好在这个这时候讲究服从组织安排,工作岗位哪里轮得到职工挑三拣四,蔡书记雷厉风行,直接从各车间抽调了一百人给夏涛和曹斌,可当看到人的时候直接就傻了,全是他妈老弱病残,要不就是刺头二愣子!
去找蔡书记,人家就一句话就把夏涛给堵了回去:好钢用在刀刃上,青壮技术骨干不能去农场,我把生产主力给你,那生产任务靠什么来完成。
不过人家书记说的有道理,夏涛也只能接受,不过他是看到这支拉跨的散兵游勇队伍头也是相当的大,就凭这些鸟人能干好活儿那就奇怪了!
人带回农场之后,曹斌看到也傻了,一个劲的追问夏涛。
“老曹,我也没办法,书记说了,好钢用在刀刃上,只有这些人,爱用不用。”
看到这些人曹斌也是头疼不已,他知道其实调到农场这帮人,都是各个车间淘汰下来的或者本来就不想要的,国营企业又不能随便开除职工,这帮人就等于是厂里的渣子,正好甩给农场,也算废物利用了!
先锋农场现在也比较尴尬,刚开始筹建谁也不知道是骡子是马,厂里也没给定级别,不过去给书记要人的时候被夏涛一并解决,农场暂定正科级别,也就是说曹斌小升了一级,这就相当于给曹斌打了一个鸡血,当着夏涛的面拍胸脯保证一定会调教好这些人,夏涛也乐的清闲。
工人给曹斌让他跳脚,夏涛就带着许大茂满山遍野的收集果树,这年头没有专门卖果树的地方,有也是量比较小,夏涛联系了很多终于联系够了种植的果树,这里面最多的是梨树、桃树、杏树还有枣树,夏涛和他们约定好,开春就给送过来。
堆肥堆了半个月,等虞教授检查过之后,这一批肥料全部投入到了已经开垦出来的农田里面,
如此同时大豆已经种上。
由于新开荒的土地,到了秋天收获的时候这一亩地也不过平均下来合两百斤左右,就这工厂也收了差不多一万多斤大豆,看着虽然多,要知道现在整个工厂可是有五千人,这一个人差不多20
斤。
至于蔬菜大棚,如今已经全部的建造完毕,加起来可是有五十亩,不过目前还在养土阶段,暂时还没有投入使用。
小猪仔和小鸡仔了,这些都是上级帮忙协调好,从附近几个县采购过来的。为了稳妥起见,夏涛向上面申请了220头小猪仔和1200只鸡仔。
农场的基建工程春节前就已经全部完工了,虞教授他们觉得先锋农场这个规模化养殖和自体循环的模式非常值得研究,于是主动申请把先锋农场作为他的一个实验项目,全程跟进先锋农场的技术指导工作。
夏涛当然是求之不得了,有这么牛的专家免费指导,那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儿!于是他就请示厂里领导,聘请这几个教授为先锋农场的技术顾问。给钱什么的在时下的环境,当然是不太合适,夏涛琢磨着等到农场有了收获,到时候再好好感谢一下虞教授他们,总不能让人家白忙活不是。
开春之后,小猪仔和和小鸡仔都被送了回去,夏涛和曹斌他们俩带着全场职工,忙活了好几天,小猪和小鸡总算是全都住进了之前盖好的宿舍。在技术顾问团队的指导下,先锋农场的职工开始精心照料喂养这批小宝贝。
虞教授他们帮助夏涛他们农场制定了科学严谨的操作流程,对先锋农场的职工也都做了培训,
只要严格按照规定流程操作,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可关键就出在这里。
分配到农场来工作的职工都是老弱病残和厂里的刺儿头、混子,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刺头和混子,那还是在合并工厂的缘故,要不然一个新的工厂哪里来的这些人。
其实吧!这老弱病残还好说,农场的活儿虽说繁琐些,毕竟对体力要求不是很大,其实还正适合他们这样的人干,他们干了一阵子也发现在这里干活比在工厂里面轻松,而且隐性的福利还多。